Wayne:

《雜阿含經》第916經說:「妄語對以捨心」,證得四無量心(包含捨無量心)是梵天的層次,但為何梵天仍曾妄語?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分別根品2〉:「經說。諂誑極至梵天。眾相依故。上地無有。以大梵王處自梵眾。忽被馬勝苾芻問言。此四大種當於何位盡滅無餘。梵王不知無餘滅位。便矯亂答。我於此梵眾是大梵自在作者化者生者養者。是一切父。作是語已。引出眾外諂言愧謝。令還問佛。」(CBETA, T29, no. 1558, p. 20, c25-p. 21, a2)


David Chiou:

「捨」也不僅到初禪天頂的梵天的「捨無量心」的層面,像四禪的禪支也有「捨禪支」,因此捨無量心可進一步昇華超越初禪。

但就佛教來說,離身見更為重要,禪定還是有進有退的。


root:

不只是初禪天,有比丘將四禪誤會為是涅槃,天界卻終有一天壽終將入輪迴,因而起瞋心謗佛,由謗佛而墮地獄,因此沒出三界都可能造惡業。

《大智度論》卷17〈序品1〉:「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謂得四道。得初禪時,謂是須陀洹;第二禪時,謂是斯陀含;第三禪時,謂是阿那含;第四禪時,謂得阿羅漢。恃是而止,不復求進。命欲盡時,見有四禪中陰相來,便生邪見,謂:「無涅槃,佛為欺我。」惡邪生故,失四禪中陰,便見阿鼻泥犁中陰相,命終即生阿鼻地獄。」(CBETA, T25, no. 1509, p. 189, a11-18)


陳建:

關於以四無量心別對四戒,以及自通之法,印導意見:

持戒與慈悲

  戒律的廣義,包含一切正行。但依狹義說,重在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等善。出家眾的四根本戒,比在家五戒更嚴格。淫戒,連夫婦的正淫也禁止;妄語,重在未證謂證等大妄語,這都與定學有關。不殺、盜、淫、妄為根本的戒善,出家眾多從消極的禁止惡行說。但在家眾持戒,即富有積極的同情感。要知戒善是合法則的,也是由於同情──慈悲喜捨的流露而表現於行為的。如《雜含》(卷三七‧一〇四四經)佛為鞞紐多羅聚落長者說:「若有欲殺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生、不樂殺生」──淫盜等同。釋尊稱這是「自通之法」,即以己心而通他人之心的同情,近於儒家的恕道。所以身語根本戒的受持不犯,不但是他律的不可作,也是自律的覺得不應該作。這例如不殺,不使一切有情受殺生苦,也是給一切有情以安全感。進一步,更要愛護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實踐嗎?《雜含》(卷三二‧九一六經)佛為刀師氏聚落主說:「若於有心殺生,當自悔責不是不類。若不有心殺生,無怨無憎,心生隨喜。……心與慈俱。……如是偷盜對以悲心,邪淫對以喜心,妄語對以捨心」。這以四無量心別對四戒,不過約他的偏重說,其實是相通的。

佛法概論 P.232

 
agama/研討_經文說有捨無量心可對治妄語_但聽說梵天曾妄語.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947490692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