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en Chou:

前面有網友認為:

  • 此有故彼有 : 是指有這個因, 才會有這個果.
  • 此生故彼生 : 是指有這個助緣生起, 才會有果生起.

不過經文中的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 皆是指緣起支中任相鄰二支的關係, 所以我還是覺得這二句應該是意義差不多, 只是用詞不同.

當然, 有這個因, 才會有這個果, 也要有助緣生起, 才會有果生起. 這個也對, 只是和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的關係我覺得證據力不足.


David Chiou:

個人覺得就中文來看,此說似乎言之成理,是因為感覺上「此有故彼有」的「有」是一個存在的狀態;而「此生故彼生」的「生」是一個動作,也可解釋為正緣起的動作。因此感覺上「此有故彼有」接近「原因」(可以是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原因),而「此生故彼生」接近「助緣」(最近要結果了,而促成結果的緣起)。但這只是中文字面,也不敢說其他人的解讀如此。也比對一下南傳經文好了。

Ps. 《雜阿含經》當中,就個人的觀察,「因」、「緣」這二個字是互用的,通常好像沒有像北傳其它經典比較明確的區分「因」和「緣」的不同。這可能只是因為那是佛典翻譯的初期,一些名詞定義還沒有規定清楚,畢竟後來很多經典當中都清楚的區分了。


David Chiou:

南傳作「當這個存在了,則有那個;以這個的生起,則那個生起;當這個不存在了,則沒有那個;以這個的滅,則那個被滅」 和中文一樣的意思。


Heaven Chou:

只是因為這二句都是放在十二緣起, 看不出二者所談的主角是不同的.


David Chiou

我知道 Heaven 的立場是沒有明白的證據,是不能因為有一種解釋說得通,就說那種解釋就是原義。

我查了一下,大正藏有「此生故彼生」關鍵字的論沒幾部,而且大多沒講什麼。以下二部大概是講得較清楚的了:

《瑜伽師地論》卷10:「問云何說言此有故彼有。答由未斷緣。餘得生義故。問云何此生故彼生。答由無常緣。餘得生義故。」(CBETA, T30, no. 1579, p. 326, a27-29)

這跟該說的解釋意義類似。文中「未斷緣」就是「(未斷的)過去的因」的意思,而「無常緣」我的理解就是指「(無常而)臨時有的緣」的意思。

俱舍論則列了很多種可能的解釋,也破斥一些當時其他論師的解釋,不過好像沒有一個跟瑜伽師地論的說法一樣: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9〈3 分別世品〉:「如是所釋於此可然。眼色各為緣起於眼識等。此中種種聚集豈成。何故世尊說前二句。謂依此有彼有。及此生故彼生。為於緣起知決定故。如餘處說。依無明有諸行得有。非離無明可有諸行。又為顯示諸支傳生。謂依此支有彼支得有。由彼支生故餘支得生。又為顯示三際傳生。謂依前際有中際得有。由中際生故後際得生。又為顯示親傳二緣。謂有無明無間生[12]行。或展轉力諸行方生。有餘師釋。如是二句為破無因常因二論。謂非無因諸行可有。亦非由常自性我等無生因故諸行得生。若爾便成前句無用。但由後句此生故彼生。能具破前無因常因故。然或有執有我為依行等得有。由無明等因分生故行等得生。是故世尊為除彼執決判果有即由生因。若此生故彼生。即依此有彼有。非謂果有別依餘因。謂無明緣行。乃至如是純大苦蘊集[1]軌範諸師釋。此二句為顯因果不斷及生。謂依無明不斷諸行不斷。即由無明生故諸行得生。如是展轉皆應廣說。有釋。為顯因果住生。謂乃至因相續有果相續亦有。及即由因分生故諸果分亦生。此欲辯生。何緣說住。又佛何故破次第說。先說住已而後說生。復有釋言。依此有彼有者。依果有因有滅。此生故彼生者。恐疑果[2]無因生。是故復言由因生故果方得起。非謂無因。經義若然應作是說。依此有彼[3]滅無。又應先言因生故果生。已後乃可說依果有因[*]滅無。如是次第方名善說。若異此者。[4]欲辯緣起。依何次第。先說因滅。故彼所釋非此經義。」 (CBETA, T29, no. 1558, p. 50, c17-p. 51, a19)

[12]行=果【宋】【元】【明】。 [1]Acāryāḥ.。 [2]無+(有)【宋】【元】【明】【宮】。 [3]滅=成【宋】【元】【明】【宮】*。 [*3-1]滅=成【宋】【元】【明】【宮】*。 [4]欲=次【宋】【元】【明】【宮】。


Heaven Chou:

想不到原以為是很單純的二句, 竟然有那麼多解釋...而且很多還看不懂. @@


David Chiou:

我見過的論中常有這種狀況,一句話可以有十種解釋,都說得通,再加上駁斥其他派論師的說法,搞到最後跟打辯論一樣,邏輯堆砌出來的,花時間下去就一定看得懂,看懂之後發覺其實很簡單,只是被講得很複雜 :D

不過這不見得是論故意要複雜化的,而是因為年代久遠,當年的用詞和時代背景甚至辯論背景都不同,現在來看自然比較難懂。以此議題為例,看這些論,可發現很明顯的當年「因」、「緣」是互用的,沒像後來各自有定義,因此師地論才須要發明新的詞來描述二種不同的意思,但這二個新的詞後世沒用,反而是更改了「因」、「緣」的定義,不知道這歷史的人自然就比較難懂。

另一方面,有的時候論看不大懂的時候,自己把這議題想一想,想通了,再回去看論,用答案去推他的文字,反而就看懂了。所以我認為許多的論師是學識豐、邏輯好、會辯論,但跟是不是親證佛法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


Heaven Chou:

看到這些論, 比經文還難懂, 看來我只能學像南傳那種有白話文的論, 若看文言文, 真的很辛苦, 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


David Chiou:

我看白話文的論,有時會懷疑翻譯的人到底夠不夠力,還是哪些是翻譯的人自己的想法 :Q 所以相對之下,文言文還是原始一點。

不過還好的是,只要記清楚資訊來源,各自加個權重,也可很客觀,只是這樣子學佛的門檻也太高了些。Anyway 既然這觀點在師地論有,我就考慮加入 agama ,起碼沒有學者會說我們沒根據。


Heaven Chou:

這應該是解釋瑜伽師地論的那段, 不過依然看不懂他的解釋與瑜伽師地論的內容之間的關聯為何?

《瑜伽論記》卷3:「此有故彼有等句。初顯無作緣生。唯由有緣果法得有。非緣有實作用能生果法故。言由未斷緣餘得生義。二顯無常緣生。非無生法為因少所生法而得成立。」(CBETA, T42, no. 1828, p. 373, a26-29)


邱大剛:

「此有故彼有」等句 =「此有故彼有」這些句子。

(下面是解說「此有故彼有」)
初,顯無作緣生   = 第一,是顯示世間是緣生的,
           也就是沒有主宰者(作者)。
           (例如,不是上帝造作一切,
           而是因緣造作一切。)
唯由「有」緣    = 只是由於過去的「有」,
果法得「有」    = 所以果報才得到後續的「有」。

非緣有實作用能生果法故 = 不是由於「因緣」本身是
             實在的一個東東而能生果,
言「由未斷緣,餘得生義」= 因此說,「由於(未斷的)
             過去的因,其他東東才能
             產生」。

(下面是解說「此生故彼生」)
二,顯無常緣生,    = 第二,是表示「(無常而)
             臨時有的緣,產生其它東
             東」。
非無生法、       = 不是沒有原因而產生東東,
為因少所生法,而得成立。= 而是由過去的因(搭配現
             在的緣),才能(由少)
             越生越多。

簡言之廢話一篇,完全等同上面我們用白話討論過的解釋。不過也謝謝 Heaven Chou 引出,證實我們的理解是正確的。


Heaven Chou:

這一段我的想法有點不同

非無生法、       = 不是沒有原因而產生東東,
為因少所生法,而得成立。= 而是由過去的因(搭配現
             在的緣),才能(由少)
             越生越多。

我是斷成:
非「無生法」為因,少所生法,而得成立。

也有就是在前一句「此有故彼有」,在強調有緣才有果,而且不是只有緣就能生果,還要有之前的因。

而後面一句「此生故彼生」,在強調之前的因,並不是像涅槃那種「無生法」(無為法)為因,而必須是以「緣生法」(有為法)為因,因此再度強調「生」,表示二者都是生出來的緣生法。

只是這樣的解釋,是可以看出在強調二者皆為「有法」(有因及有緣)及「(緣)生法」,看不出和瑜伽師地論中提及的「無常緣」的明確意義。


David Chiou:

嗯,我看了一下『瑜伽論記』的上下文,以該論來說,照 heaven 的解釋才合理。照『瑜伽論記』的邏輯,「無作緣」是指沒有一個「作者」造諸因緣(例如上帝造作因緣),「無常緣」是指沒有一個「常」造諸因緣(例如涅槃或是永恆的自性造諸因緣)。雖然不能確定『瑜伽論記』的解釋是『瑜伽師地論』原作者給「無常緣」的定義,不過起碼這也是一種解釋法(這解釋法俱舍論那段好像有破斥就是了,不過我懶得去搞清楚他們破斥什麼)。

既然沒有決定性的證據,我就將這則拾得從 agama 拿下來好了,以後有進一步證據再說:

  • 因、緣、果

緣起的原則是有「因」(原因)、有「緣」(助緣)、才會結「果」。若有「因」,但還沒有助「緣」前,「果」也還不會產生。

《雜阿含經》的經文中,通常「因」、「緣」二字混用,沒有區分為「原因」和「助緣」,這可能是由於《雜阿含經》是很早期翻譯的經典之一,不像後來翻譯的經典已清楚定義區隔「因」、「緣」的不同字義。然而在義理上,本篇經文中所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也可作為解說《雜阿含經》區分原因和助緣的段落:「有」是指原因的存在,「生」是一個動作,也可解釋為因緣會聚時正在緣起的動作;「此有故彼有」可說是有「因」,「此生故彼生」可說是有「緣」,「因」、「緣」都具足了,就會結「果」。


 
agama/研討_此有故彼有_此生故彼生_和因_緣的關係.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130080223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