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什麼是「辟支佛」?


David Chiou:

辟支佛:沒有老師教導而自己覺悟解脫,且不為大眾說法(獨覺)的聖者。又譯為「緣覺」、「獨覺」。

雖然自己證得覺悟,但辟支佛堅持離群索居,只有乞食時會入村落,不會主動向人多的地方走動然後說法,更不想建立僧團等等自找麻煩,只和剛好遇上的人說法,例如供養他的人。

詳細的區別可參見:導讀


guest:

經中有說辟支佛不為大眾說法嗎?這種說法會不會有貶低辟支佛的嫌疑?


David Chiou:

關鍵字是「大眾」,辟支佛也會隨緣說法,只是有著離群索居的堅持,因此辟支佛又譯為「獨覺」。

如果辟支佛無師自悟,又向大眾說法,建立僧團,那麼就能稱佛了。

經中一些相關的例子:

《增壹阿含經》卷5〈壹入道品 12〉:「世尊告曰:「迦葉!汝今年高長大,志衰朽弊。汝今可捨乞食,乃至諸頭陀行,亦可受諸長者請,并受衣裳。」 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10]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到時乞食,不擇貧富,一處一坐,終不移易,樹下,露坐,或空閑處,著五納衣,或持三衣,或在塚間,或時一食,或正中食,或行頭陀。如今不敢捨本所習,更學餘行。」」(CBETA, T02, no. 125, p. 570, b3-12)

迦葉尊者已多生修行,假如釋迦牟尼佛沒有成道,他則會自悟成道,成為辟支佛。

《增壹阿含經》卷18〈四意斷品 26〉:「定光至今七佛及弟子眾,盡非般涅槃乎?如是辟支佛審諦、高稱、遠聞、尼嗟優尼般嗟伽羅,優般伽羅,爾許辟支佛盡非滅度乎?」(CBETA, T02, no. 125, p. 641, a19-21)

諸佛都有提到弟子眾,辟支佛沒有提到弟子眾。

《增壹阿含經》卷49〈非常品 51〉:「爾時,觀此五陰身已,所謂習法皆是盡法,即於座上得辟支佛。 「時,須菩提辟支佛以覺成佛,便說斯偈: 「『欲我知汝本,  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  則汝而不有。』 「是時,辟支佛說此偈已,飛在虛空而去。在一山中,獨在樹下,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CBETA, T02, no. 125, p. 815, c12-19)

辟支佛沒有收弟子即涅槃的一個例子。


Ab Tsai:

※ 引述《davdoc (davdoc)》之銘言:

照經典,這位辟支佛聖者也開口說了法‧‧‧
那辟支佛不再「沉默」,算不算是佛了?

“辟支”就是像樹枝一樣的分叉,辟,意思是“切開”,例如砍材、開拓。(辟支佛雖然是音譯,但在中文的選字上譯經師應該也有考慮到意義。)

這個是“覺者”的一種人,和佛、阿羅漢一樣的能力,但又不等同於佛和阿羅漢,所以現代話叫“另類佛”,也就是世尊說的辟支佛。

為何不稱為佛?因為這類人並沒有什麼大願,由於沒有願就沒有佛國(不度人)所以有能力但不是世尊所說的佛。

所以辟支佛和人交談中雖有說法,但那並不是他的願,也不是在他的佛國,故不算是真正的佛。

雖然如此,世尊仍是相當尊重辟支佛的。也稱辟支佛和阿羅漢一樣為“應供”。同學們若遇上了,自然也該供養。 :D


Russ Wang:

聽說依據《大智度論》,緣覺、獨覺不太相同。大家的了解如何?


Yunling:

針對辟支佛查閱了ㄧ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 翻譯成「緣覺」在過往是有爭議的。討論的主因並非只是譯名的問題,而是實修的因緣。

David 的回應是同聖嚴師父的,也就是說,辟支佛獨自悟道,可稱獨覺。然而,聖嚴師父主張,翻譯成緣覺是因爲過往大德對梵文原指意涵不夠了解,所以,聖嚴師父的主張,我暫且將其簡化:辟支佛=獨覺(不主張翻成緣覺,但與古來譯名緣覺的聖者無異)

可是,也有古來大德及印順導師的說法,獨覺與緣覺是不同的辟支佛修行。Russ提的大智度論屬於這種,緣覺包含獨覺和因緣覺,也是此種主張最廣為人知的觀點參考,怎麼修、修多久寫的很詳細,而其他古來大德的主張也各有微妙差異,特別是有些主張「出有佛世名緣覺,出無佛世名獨覺」最有爭議。而在玄奘大師的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有獨覺地,針對其修行詳細說明之外,也特說出無佛世的意思。

這種將辟支佛、獨覺、緣覺混用,卻又意指不同修行實踐的部分,確實不是單純翻譯名稱的問題而已,也就是說,Russ當時提問,是有關知見和實修教法,確實有其全盤考量的重要性。[抱歉~我當時錯誤以為只是譯名問題,自覺跟經文沒關就很快略過]

2 不強調無師自通和不說法?日本學者櫻部建先生針對後期巴利文的研究,辟支佛的特性是在群棲山林、接受布施、有神通力,(這與阿含經文相同),其中無師自通和不說法的特性,強調是大乘佛法展開後才添的辟支佛觀念。這ㄧ個研究與我原先所認知的想法有衝突,然而,實則也有其道理。也因此,這種主張學者就不會將辟支佛翻成獨覺,而是緣覺。


David Chiou:

Russ 說的有依據,畢竟千年前的論師就有不同的看法了 :)

以詞義來說,我一直發現一切經音義(唐代慧琳法師)的解釋是最精確的,很不簡單。畢竟要寫論,只要有學識都能寫,但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又涉及到那麼多梵漢基本定義,一切經音義的很多定義只能說神。

一切經音義的看法和聖嚴法師一樣,是 辟支佛=獨覺=緣覺,說不同處「皆梵言訛轉也」。

南傳的系統似乎也是認為辟支佛=獨覺=緣覺. c.f. https://www.academia.edu/14932515/Paccekabuddhas_in_the_Isigili-sutta_and_its_Ekottarika-%C4%81gama_Parallel

順道一提……
就「緣覺」的這個層面來說,我覺得有趣的是「緣起」本來就是見到真理時會見到的,也就是四聖諦的集諦。其實所有聖人都會見到緣起,不只辟支佛。以「見緣起」描述辟支佛,是要強調什麼?

先估且不論「緣覺是錯譯」的這種學界看法,個人之前思考這個問題時的想法是:照經上所說,一般要苦、集、滅、道四聖諦都要無間等才能成道,因為知道「苦」才會想要出離苦,要有「道」修才能達成涅槃。但辟支佛已經過多生的修習,波羅蜜很強,只是沒有成佛誓願,所以在最後一世無論如何都會見到真理(緣起),像阿含經中就提過大迦葉尊者沒遇到佛的話也會自己成為辟支佛。這種資糧極夠的人,或許不須要特別去觀「苦」,就能證悟真理。不是因為沒有見到「苦」諦或是不須要「苦」諦,而是因為他們早就學了多世,已知道苦諦,因此這世可以跳級,直接去看「緣起」然後證涅槃。

 
agama/什麼是_辟支佛.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3150715827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