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

修安般法門時要「繫念面前」或「繫念在前」,「前」是哪裡,每個法師幾乎都有不同的說法或位置。如果依經典來看,到底是哪裡?


David Chiou:

「繫念面前」又譯為「繫念在前」,是指心念專注於當前;心念連續不斷地繫於當前。

對應的南傳經文作「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parimukhaṃ satiṃ upaṭṭhapetvā),基本上和北傳的字義是一樣的。

但這是指物理上的面前某一個部位,還是比喻上的「當前」呢?

以經典的用字習慣來看,通常指比喻上的「當前」,因為經中多次提到「繫念在前」,卻通常跟觀呼吸無關。例如:

《雜阿含經》卷22:「爾時,世尊新剃鬚髮,於後夜時結加趺坐,直身正意,繫念在前,以衣覆頭。」(CBETA, T02, no. 99, p. 155, c1-2)

《雜阿含經》卷36:「尊者婆耆舍起,正身端坐,繫念在前,而說偈言:」(CBETA, T02, no. 99, p. 260, a15-16)

《雜阿含經》卷43:「爾時,世尊知大目揵連說法竟,起正身坐,繫念在前,告大目揵連:「善哉!善哉!目揵連!為人說此經法,多所饒益,多所過度,長夜安樂諸天世人。」」(CBETA, T02, no. 99, p. 316, c13-17)

《增壹阿含經》卷2〈廣演品 3〉:「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繫念在前,無有他想,專精念佛。觀如來形,未曾離目;已不離目,便念如來功德」(CBETA, T02, no. 125, p. 554, a20-23)

《長阿含經》卷13:「還洗手足,安置衣鉢,結跏趺坐,端身正意,繫念在前。除去慳貪」(CBETA, T01, no. 1, p. 85, a19-21)

這樣的例子很多。

但有一個例外是《增壹阿含經》卷7〈安般品 17〉:「便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異念,繫意鼻頭」(CBETA, T02, no. 125, p. 582, a14-15)

看來《增壹阿含經》的譯者解為鼻頭這個部位。

打坐畢竟是為攝心,只要能攝心即可,並不能說因為經中是指「當前」所以教繫念某位置就不對。


guest2:

無著比丘也說 “having established mindfulness to the fore”(繫念在前)在其他經文也常見,只是比喻,照經文意義來看並不是指特定的位置。當然若就攝心的方便來說,要圈一個位置也無不可,那就是教打坐的禪師各自採用的方便了。


David Chiou:

後續補充:

在2021年無著比丘帶安那般那念禪九中,他提到:有的宗派教觀呼吸是完全依賴「身觸」(身體的觸覺),其實「身體的感覺」和「呼吸」不完全相同。身體的感覺就像指月的手指,可以指向呼吸,但不是呼吸本身。就《安那般那念經》(《雜阿含經》第803經)所教而言,是要看到呼吸(月亮)而不是身觸(手指)。如果是依《雜阿含經》第803經所教的安那般那念,那麼要留意目標是「呼吸」而不單是「身觸」。

修安那般那念時如果過度集中在身觸,有的人會太抓緊身觸,而在難以抓緊時生瞋。若有這種狀況的人,可試著不要緊盯集中在身觸,而是較寬廣地覺知呼吸。

 
agama/什麼是_繫念面前.txt · 上一次變更: 2021/11/21 22:30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14380455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