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供養障礙

《增壹阿含經》第12.7經解釋提婆達兜造五逆罪,原來起因是貪著供養,因為有阿闍世王子每天五百鍋食物的豪華供養,讓他漸漸生起後續的惡心。

《雜阿含經》卷二十一第570經也提到有比丘受到質多羅長者不間斷地長期供養之後,起了「供養障礙」,很久一段時間不拜訪佛陀;同卷第571經的另一位比丘則對供養障礙有所警覺,因此不繼續待著受供養。

佛陀的教誡,以及古來許多修行人的成敗,再再警惕出家人不應貪著利養。

出家人以解脫為業,因此不賺錢、不蓄財;在家人則要有居家生活,需要賺錢謀生,那麼佛陀對於在家人理財的教導如何呢?可以參見《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83經前的導讀:「在家居士的理財觀念」。

都是苦行,不同的動機導致不同的果報

提婆達兜因為貪求利養,野心越來越大,最終造五逆重罪的惡行,和前幾經大迦葉尊者終身不求利養、堅持頭陀行,成為鮮明的對比。 另一方面,提婆達兜為了破僧,自行創立「提婆五法」以展現苦行的表相,作為比佛陀要求僧眾的戒律更為嚴格的戒律,目的是要破佛教僧團,並讓俗人覺得提婆達兜的僧團更厲害,以謀取利養。大迦葉尊者的頭陀行也超過佛陀對一般僧眾的要求,但大迦葉尊者的目的是為了捨棄貪著,以幫助修行。 表相上都是苦行,但在發心迥異之下,修行的成果自然大相逕庭。


陳新富:

貪着供養,又提倡苦行,真是矛盾的 提婆達多,,,哈


Bowen Ke:

欲望(五欲)有很多不同的層面跟層次。我還記得,以前某個朋友很真誠的說過,可以不要利,但是很難捨棄名。就像金庸小說中的鳩摩智,不近女色,粗茶淡飯,不過就是無法捨棄武學跟國師的名號。

許多苦行者也是,支持其無益苦行的,大半是因為錯誤的知見,以及其他人”尊敬的眼光”。

以五百鍋食物來說,其實沒人吃得了這麼多,受到大供養的提婆達多,滋長的可能不是口腹之慾,而是慢心。一開始似乎想要說服佛陀讓他當僧團的領導者(或繼承者),受到佛陀喝斥後,不知懺悔,就跟當時跟阿闍世王子遊說: 你當新王,我當新佛。之後就越走越偏了。

像是色界或無色界的禪定者或天人,雖然沒有欲界那麼熾盛的飲食男女之欲,但是對於永恆不滅,我存在的欲望跟執著,說不定比欲界眾生還強烈。

 
agama1/研討_矛盾的提婆達兜.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4:1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70189476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