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增壹阿含經》卷6〈利養品 13〉:「修羅陀比丘常受[ 15 ]蒲呼國王供養」(CBETA, T02, no. 125, p. 571, b5-6)
[ 15 ]蒲呼=滿呼【宋】【元】【明】。

《增壹阿含經》卷40〈九眾生居品 44〉:「是時,[ 25 ]滿呼王子[ 26 ]至世尊所」(CBETA, T02, no. 125, p. 767, c7-8)
[ 25 ]滿=蒲【聖】*。[ 26 ](往)+至【宋】【元】【明】。

經中所載的這位「滿呼王子(蒲呼王子)」,後來登基成為「蒲呼國王(滿呼國王)」,是誰?

根據印度民間傳說,跋耆國離車族歷史上一位知名國王叫做 Manudev (也有稱為 Manudeve,不過個人覺得 Manudev 較可能,Manudeva 較大的機率譯為「滿呼提婆」或「滿呼天」而非「滿呼」 ),很可能就是這一位。參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ajji

Manudeva was a famous king of the Licchavi who desired Amrapali after he saw her dance in Vaishali.

其中 Amrapali 就是絕世美女菴羅女,根據傳說(不是佛經記載,可能是耆那教或其他印度傳說),毘舍離離車族的國王 Manudev 曾搶菴羅女作宮女,敵國的頻婆娑羅王也曾攻佔毘舍離城以搶她(後來在她的勸說下撤兵,但菴羅女即為頻婆娑羅王妃,也生了兒子,一位叫 Vimal Kondanna 無垢尊者,證阿羅漢,另一位兒子為良醫耆婆)。另外,頻婆娑羅王的兒子阿闍世王篡位後,曾在和跋耆國打仗時兵敗,喬裝後躲在菴羅女那休養而和菴羅女戀愛,後來阿闍世王康復後回國, Manudev 聽說阿闍世王曾躲藏在菴羅女家,氣得把菴羅女關進地牢。阿闍世王聽說後,就攻打跋耆,並在毘舍離城放火並屠城。因為家園被燒,菴羅女被放出後不肯理會阿闍世王。後來菴羅女是在佛陀入滅前幾個月到毘舍離一帶時,聽到佛陀的說法而皈依了佛陀,並捐出她的庭院菴羅園給三寶,最後聽了她兒子無垢尊者的說法而出家,也證得阿羅漢。

以上這段大多是外道的傳說,或是印度民間劇曲傳說,不是佛經記載,聽聽就好。只是看來跋耆國在菴羅女的時代(佛陀晚年)應該是有位「滿呼王子」、「滿呼國王」蠻有名的。

《翻梵語》卷7:「滿呼(譯曰覺也)」(CBETA, T54, no. 2130, p. 1031, c11)

梵語 Manu 的意思是: thinking, wise, intelligent ,《翻梵語》譯為「覺」。

~~~~~~~~~~~~~~~~~~~

另外,律藏中也有位「菩提王子」是信佛的跋耆/毘舍離的王子。「覺」的意思有沒有可能輾轉流傳最後轉譯成「菩提」?雖然梵文是不同字。

個人的一個猜測是,由於毘舍離是外道耆那教教主的誕生地,耆那教的勢力很大(《雜阿含經》卷五第110經中也有記載毘舍離城的耆那教大師來找佛陀辯論要拆台,結果反被佛陀收服),而佛教的「菩提」不被耆那教承認,或許只承認是一種 thinking/wise/intelligence,耆那教的菩提不被佛教承認。或許也只承認為一種 thinking/wise/intelligence。因此這位王子也有可能原來被稱為(佛教的?)Bodhideva ,但在耆那教徒口中就稱他 Manudev,或是反過來也可能?

時間上,菩提王子/國王和滿呼王子/國王存世的時間點都是在佛教僧團壯大之後,接近佛陀的晚年。滿呼王子供養修羅陀比丘,修羅陀比丘曾教過提婆達兜,而提婆達兜是在佛陀晚年時叛教、破僧的,提婆達兜在王舍城得到阿闍世王供養時,佛陀正在跋耆國弘化,等佛陀回王舍城時提婆達兜以佛陀太老了為由,要佛陀指派他為繼任者,佛陀不同意,就發生了提婆達兜破僧事件;至於菩提王子於毘舍離城北方興建重閣講堂供養三寶時,佛教僧團人數也已不少了,也因為僧團擴張,許多素質較差的人加入僧團後作不適當的事,而造成佛陀一再制戒,律藏中對菩提王子的記載即是說菩提王子貢獻重閣講堂後,有比丘作亂敲講堂等不適當的行為,因此佛陀制戒禁止。這可能已是後期的僧團了。從時間來看,滿呼王子要不就是菩提王子,要不就是時間極為相近的人,滿都王子為菩提王子的長輩。

律中對菩提王子的記載如下: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10:「佛遊婆伽國,與大比丘僧五百人俱,到首摩羅山住恐怖林。爾時有菩提王太子於此山新立講堂,未有沙門、婆羅門入中坐者。」(CBETA, T22, no. 1421, p. 74, b12-14)

《四分律》卷40:「爾時世尊在跋耆國人間遊行,往失守摩羅山至恐畏林鹿野苑中住。時有菩提王子,作新殿堂,未有沙門婆羅門一切人坐者。」(CBETA, T22, no. 1428, p. 857, b14-17)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1:「爾時世尊在室收摩羅山住恐畏林鹿園之所。時菩提王子造鳥鳴樓,初成就已為申慶讚,請佛及僧就舍設食。」(CBETA, T24, no. 1451, p. 208, b20-22)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4:「佛在江猪山恐畏之處施鹿林中。菩提王子請佛及僧,於妙花樓盛設供養,於此樓上處處皆敷朝霞上疊。」(CBETA, T24, no. 1451, p. 223, c9-11)

「失守摩羅」是鱷魚的音譯,這個「首摩羅山恐怖林」,就是《雜阿含經》卷十九第535經所載的:「跋祇聚落失收摩羅山恐怖稠林禽獸之處」

菩提王子所建立的這個精舍,就是有名的「重閣講堂」,又名「大林精舍」:

重閣講堂:佛陀的道場之一,在毘舍離城北邊一大片天然林中的大講堂。又譯為「大林精舍」、「高樓臺觀」。

「跋耆國」則是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當時的中印度,摩揭陀國的北方,當今印度東北部,是由八個種族組成的聯邦共和國,首都是毘舍離。也是中印度北部的種族名。又譯為拔耆、跋闍。

這個精舍是菩提王子建立的,位於跋耆國,理論上菩提王子很可能是跋耆國的王子。另一方面,跋耆國是聯邦制,國王是推選的,因此其國王或王子或許比較不像其他一王專制的大王(波斯匿王、頻婆娑羅王等)那麼有名。

~~~~~~~~~~~~~~~

《增壹阿含經》卷40〈九眾生居品 44〉第9經記載佛陀在羅閱城(王舍城的音譯)迦蘭陀竹園時,曾接受滿呼王子的供養,地點在王舍城。照以下的古印度地圖,毘舍離城和王舍城大約距離一百公里,畢竟佛陀是先到王舍城弘法,因此是很有可能滿呼王子前往王舍城以聽佛說法並供養三寶。

雖然佛陀曾在摩竭羅國的王舍城接受滿呼王子供養,但滿呼王子不可能是摩竭羅國的王子。佛世時,摩竭羅國的國王先是頻婆娑羅王,下一任的摩竭羅國王即他兒子阿闍世王,因此滿呼王子不會是摩竭羅國的王子及國王。(後來的阿育王也是頻婆娑羅國王,頻婆娑羅國這幾代國王的族譜記載,可參見《阿育王經》或《雜阿含經》卷二十三。)

如果滿呼王子就是菩提王子,他是在王舍城信仰了佛教後,後來於毘舍離城北方建立重閣講堂,以迎接佛陀多至毗舍離弘法。如果滿呼王子不是菩提王子,則是由滿呼王子在王舍城信仰了佛教並協助佛教廣傳毗舍離後,由滿呼國王登基後的後輩菩提王子於於毘舍離城北方建立重閣講堂。

跋耆國(毘舍國)和摩竭羅國(首都王舍城)是鄰國,卻也是敵國(或許跟菴羅女事件也有關?),如《菩薩本行經》卷2:「毘舍離國與摩竭國素有怨嫌,阿闍世王聞毘舍離國疫鬼流行,大用歡喜。」(CBETA, T03, no. 155, p. 116, c13-14)

或許在滿呼王子年輕時兩國還沒打起來,否則滿呼王子潛進鄰國的城市見佛、供佛,也是需要一番膽識。另一方面,摩竭羅國的阿闍世王在篡了頻婆娑羅王的王位後,最後併吞了跋耆國。

因此對於「滿呼國王」的註解為:

滿呼:優婆塞名,是跋耆國(首都毘舍離)的國王,離車族人。他可能是曾在毘舍離城北邊建立重閣講堂的菩提王子,或菩提王子的長輩。

 
agama1/研討_滿呼國王.txt · 上一次變更: 2016/12/22 11:15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0269689559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