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治:「說來說去,我只能以我個人的口嘗為準,只能如此而已。」
對於難得之書,我們這幾個書友有不成文的共識:「先求有,再求好。」而我對於吃
飯這件事,向來停留在「求有」的地步,從無刻意「求好」。記得大一買書,一路從重慶
南路買到金山南路樂學書局,從中午買到傍晚,離開樂學書局時,身上僅餘幾個銅板,途
經一饅頭店,買幾個白饅頭果腹充飢,足矣。日後方知那間店生意極好,出爐後多有忠實
的老顧客準備買,半小時後就有幾種饅頭售盡。
我挺喜歡吃麵食,母親曾做過一回麵疙瘩,懷念不已。幾年前大春老師請幾位朋友在
新店中央路「面對麵」吃飯,大春老師俐落地點完菜後,馬上拿好啤酒,對我們說:一人
一瓶,責任制,不勸酒。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喝這麼多酒。「面對麵」的麵疙瘩,亦讓我難
忘。
只是我於食之一事,未嘗有意「求好」,故未曾刻意為此味走一趟新店。空閒之時,
訪書倒是可以直上九份樂伯,下午奔赴淡水有河或至知道院,回程由台大區走至師大區,
訪竹軒、經舊香居、木石文坊,最後於師大茉莉店作結尾。如有機會跟yihwa一同訪書,
其路線安排,則精彩數倍於此,只是體力、腳力與財力(或自制力)需得相應。
在台北讀書近八年,當有朋友問說到台北哪裡有好吃的?我常不能應對,只能慚愧說
:「我只知書店,不知哪兒有好餐廳?」有幸結識喜愛美食且手藝高妙的太陽餅,時而能
品嚐新作,但終究是偶一為之,不能招呼朋友齊去品嚐。而《台北小吃札記》正好可以
解決我的難題,日後按圖索驥,排入訪書行程,兼顧腦袋與腸胃之需求,亦是佳美。
舒國治於〈自序〉道:「發掘小吃,實也為了發掘台北之美;你且觀察,凡製得好小
吃之店家,其人之模樣、笑容也皆比較明亮燦爛。」、「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裏人的
佳良;然而此種佳美,或因文明陋習之加速,亦不免有逐步凋零之可能。」於是乎《台北
小吃札記》,實是訪味兼品人,而作者之口味如同其文字,我手寫我口,舒國治筆墨與食
事所求,皆在清爽恬淡而已。小吃之佳美,亦得知音者賞,知味者嘗。
切勿以此書為坊間美食評鑑指南之類,教人要一家一家吃去。舒國治出門探街訪巷,
東取一品,西沽一味,實隨興所至,蓋人有飢意,分泌唾液,由舌尖竄入心頭的那一份念
想,往往就決定了這頓要吃何物。隨興所至,因緣而聚,不須昂貴食材、豪奢裝潢,對於
食物的那份堅持與對環保衛生的要求,就足以令人一嘗成主顧。
翻讀《台北小吃札記》除教我嘴饞之外,更讓我想起董橋《這一代的事》卷一 「思想
散墨」的一篇〈聽那立體的鄉愁〉
湖北楊守敬以書名天下,家中收藏古人書畫很多,可惜身後家人不知寶愛,紛紛給日本人
重價買走,只剩一些友朋書札充塞一樓,其中梁鼎芬的短簡云:「燉羊頭已爛,不攜小真
書手卷來,不得喫也。」(頁11)
文人意趣,將筆墨與食事並舉,如此生活韻味,別有一番滋味,真教人神往。然平凡如我
者,不須妙墨珍本配佳餚,但願得二三素心友,共嘗幾味小吃,席間閒談,得此輕鬆愉快
的一餐,足矣足矣。
(20070526初稿,0528二稿)
舒國治
《台北小吃札記》
皇冠出版社,2007年5月;舒國治晃游集01
http://blog.sina.com.tw/fjupk2/article.php?pbgid=6654&entryid=505618
--
儒林外史 第三十六回 齊省堂本評語
『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
--
╭──── Origin:<不良牛牧場> bbs.badcow.com.tw (210.200.247.200)─────╮
│ ↘ Welcome to SimFarm BBS -- From : [140.109.152.84] │
╰◣◣◢ ◢◢《不良牛免費撥接→電話:40586000→帳號:zoo→密碼:zo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