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觀色無常--1]
#1
hank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觀色無常]

之前我們談過觀法的重要,觀法是佛法有別於其它宗教觀法的重要關
鍵,談到觀法我們會想起{阿含經}裡世尊所教的觀法,那也是最早
期世尊悟道後對五比丘以及後來加入僧團的老老老學長們的教學內容
。

在{雜阿含經}裡世尊開宗明義就要比丘們“當觀色無常”,同時指
出了能觀色無常的人就能“心解脫”。而心能解脫的人就可以“心解
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後有。”,最後世尊再加上一個附帶的“如觀無常。苦.空.非
我亦復如是。”
(T02n0099_p0001a03(00)雜阿含經卷第一)

“觀色無常”這一句話相信每位同學都知道,不但都知道,而且每當
老小子我唱出這一句時,台下總有一堆同學會接下去唱道:“色即是
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再接下去就“彭恰拉恰”的
搖滾心經出籠,整個教室一時充滿歡樂氣氛,引得路人側目。

等大家high過之後,再問:“大家都了解色無常,那太好了,請問哪
位同學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這下子你看我,我看你,臉上一臉無辜。
這一捅就捅到了螞蟻窩,同學們於是全身發癢,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只能咧嘴嘿嘿苦笑。

這別說同學們苦笑,老身的也是苦笑多年矣,原因無他,知道色無常
是一回事,但要觀察到它是怎麼個無常法可就需要一點兒琢磨的功夫
了。

偏偏這麼個能現世離於苦難,解脫未來生死輪迴的大法,世尊卻是只
用了幾個字就了事: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
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
行.識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
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如觀無常。苦.空.
非我亦復如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這世尊說得也未免太簡略了吧?咱們後生小子無福生在世尊的那個年
代,沒那個一點就通的慧根,光這麼一句話如何能解?幸好咱們這世
雖是苦哈哈,但求道的心一樣堅定,不妨自力救助一番把這開宗第一
課作一個解剖看看。

經過分析後我們可得到一些概念,即是由“開始觀色”到最後的“不
受後有”之間可分為三階段:

一.觀色無常,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二.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三.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作。自知不受後有。

三階段看來相當簡單,甚至有點容易的感覺,很多同學大概都自認自
己至少已經具有第一階段的資格了。本來嘛,大悲咒朗朗上口,心經
倒背如流,隨時隨地還能拿金剛經作為考察旅遊的答辯詞,當然早就
了然於世尊的第一條件了矣。

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不然,世尊說“觀色無常”不是要我們具有色是
無常的觀念,而是要我們能真正的去觀察到色是無常的真象,這觀色
無常的觀念是要由有觀到色的無常的人才能理解,所以這第一個條件
的關鍵點就是在“如何能觀察到色的無常”,而不是觀念上相信色是
無常而已。

只有真正有經驗的人才能厭離色,修行者雖能夠色即是空的朗朗上口
,但在生活上有真的厭色和離色嗎?同學環看四周,答案大概就如山
東老鄉說的:“抹油”。

觀察到色無常的人,你問他“色是啥”,他的回答一定會和世尊的回
答一樣:“空”,為何是空?因為說不出來也。咦?有那麼困難嗎?
那要看情形。

據正史記載,老小子還是小小子的時候,村裡老大人看到小小子的諸
多表現,嘆為觀止,一致將小小子評為“少有慧根”,這少字是破音
字,應讀第三聲,同學們幸勿錯讀。

有一回,村塾老秀才課堂上出了一個畫題曰:“夕陽下牛吃草”,同
村學童皆早早交了卷,只有小小子苦思終日無法下筆,最後把卷子塗
黑了交差。

老先生問曰:你畫啥?
答:夕陽下牛吃草阿。
問:草咧?
答:被牛吃了。
問:牛咧?
答:吃完草回家了。
問:夕陽咧?
答:下山啦。

難怪小小子會交出一張黑卷兒來,原因無他,因為無法用畫來表現整
體旳吃草過程。觀色是空也是觀念之一,它是來自觀色無常的觀察,
由於無常無法言說,故只能用空字代表。

同學們一定會說“我知道色是無常啊”,那你畫一個色是無常的我看
看?畫不出對吧?無常是變動,但人類感知此世間的一切卻是要用此
世界的“定格”,比較諸多的定格後,才判知物件在(變)動。

所以要描繪出色的無常不是不可能,而是要看我們能否站到真正的角
度去看。我們都知道世尊教我們的法是超越世間的,所以他所指出的
現象都是要在“超世間”才能觀察,此世間若是三度空間,那麼超空
間就是四度(或以上)。

也許有同學會問,那“空”或“無常”可不可能是一度或零度空間?
我們來研究看看。

首先,世尊要我們觀察一個色的無常,那表示有一個色存在對吧?在
零度空間裡沒有任何東東存在,所以應該連色都沒有,因此我們可以
把零度說法刪除。

那一度咧?一度只有一個點(最小尺寸的點),如果我們觀察一個球
時,拿一個球通過這個點,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有一個點,那麼這裡有
無常嗎?沒有。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常(只看到一點)。

在二度空間(平面)呢?我們拿球穿過平面,在平面上我們看到的是
一個點,慢慢變成一個圓,這圓由小而大,再由大而小,合起來就是
一個球體。

對於一個只能看見平面的人來說,他回答你“我知道色是無常”,但
他不知道球體的存在,因為他只能看到一個點變圓,圓由小而大,再
由大而小,最後消失。他認為圓消失了,但其實圓還在,只是不在他
的空間裡。

現在世尊拿一個四度空間的球給我們看,在三度空間裡,我們會看一
個球突然出現,然後這個球一直澎脹,直到最大直徑,接著變小,最
後消失,這就是一個球的無常。

我們要把這些大大小小的球組合成一個球,才能看清這個無常球的真
正樣子。但我們無法看,為何?因為我們在三度空間裡,就像二度空
間的人只能看見圓形的變化一樣,我們只能看見球形的變化。

當無常球體離開我們後,我們認為球體沒了,其實它還在,只是不在
我們這個空間而已。而它真正的樣子我們無法在我們的空間裡具體的
想像。

同學們或許還記得{起世經}裡世尊對宇宙生成的說法:”三千大千
世界是一時俱成同時存在“,世尊在後續的講法裡不斷的提出一個要
點:”我們所看到任何現象都是無常的定格“而已,因為宇宙也是無
常體(的表現)。

所以我們認知到的自己(我),其實是”無常我“的一部份而已,把
所有的我加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我,而無常我無論你如何加總,百
劫千劫,成住壞空劫都加在一起還不是完整的我,因為成住壞空也還
是無常體的定格之一。

所以世尊在第一堂課裡加了一個附註:”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
復如是。“,意思是苦,空和無我也和色一樣,都是無常的。

但是世尊一開始不談這些理論,他當年只要求老老老師兄們先想辦法
觀察到色的無常,把這個當作是悟道的第一個手段,由此可知世尊的
法一開始是著重在實作的技術層面上。我們要學世尊的法,自然也是
依照這個方法來進行,於是我們首要學習的就是”觀色無常“的技術
實作方法。

(待續)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Sun Oct 19 17:51:12 200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觀色無常--1]
#2
hank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要“超世間”那不就要入了定才有可能辦到?
>那麼觀色無常的技術要往那個方向練且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出師了?
>當觀知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悉皆無常-->要脫離(或
>壓縮)時間軸來看嗎?
>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悉皆無常-->要看到基本的
>如原子或粒子的組合嗎?
>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無常。-->相對的距離也是?有蟲洞可鑽?
>還是我想太多,其實沒這麼複雜。


你是想太多。 :)

回想一下:除糞比丘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出身,世尊教他法門後,不到
一月就証阿羅漢,連補個衣服都有五百淨居天觀看著,顯然在實作上
應該是很簡單的才是,問題應在於是否能專心一意卯起來修。

相關問題將會在下文解析。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Tue Oct 21 09:58:38 200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觀色無常--1]
#3
Heaven
>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 所以世尊在第一堂課裡加了一個附註:”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
> 復如是。“,意思是苦,空和無我也和色一樣,都是無常的。

這裡看起來怪怪的,是最後一句是否應該是:

如同色是無常一般,色也是苦、空、無我。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Sun Nov 9 00:52:12 200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觀色無常--1]
#4
白非白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 > 所以世尊在第一堂課裡加了一個附註:”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
> > 復如是。“,意思是苦,空和無我也和色一樣,都是無常的。
> 這裡看起來怪怪的,是最後一句是否應該是:
> 如同色是無常一般,色也是苦、空、無我。
  
   本文的意思是:如同色一樣,(誰和色一樣?)苦空無我和色一樣。
   如果我們討論苦空無我,那句子會是:
   如同苦空無我一樣,(誰和苦空無我一樣?)色和苦空無我一樣。

   色受想行識是無常,苦空無我也是無常,這才合於觀色無常並進而推
   到受想行識無常,而苦空無我也是無常的結果。

   本文以色為主,苦空無我自然是拿來附和色。若是以苦為主,那就是
   用色來附和苦,其它類推。

   以前後文來看,較合理的句法是:
   “如(是)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一開頭世尊即說“觀色無常”,所以結尾才會是用苦空無我去附和色的
   無常觀。不然沒頭沒腦突然蹦出苦空無我就很怪了。

   

--
∼∼∼∼∼∼∼∼∼∼∼∼
半生無一得,三世有所失。
古聖唯一道,人心知不知。
∼∼∼∼∼∼白非白∼∼∼
2008年11月 9日 2:39:06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返回

Re: [觀色無常--1]
#5
邱大剛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 本文由 abstsai (白非白) 授權轉貼
> > > 所以世尊在第一堂課裡加了一個附註:”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
> > > 復如是。“,意思是苦,空和無我也和色一樣,都是無常的。
> > 這裡看起來怪怪的,是最後一句是否應該是:
> > 如同色是無常一般,色也是苦、空、無我。
>    本文的意思是:如同色一樣,(誰和色一樣?)苦空無我和色一樣。

    這只是國文問題,不影響諦觀,不過個人認為 Heaven 的解法在國文
上比較合理。

    經文中常見:「色無常,無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色」是名詞,而「苦」、「空」、「非我」是(姑且說)形容詞。
把色的「無常」的性質講完後,為了省略重覆整段經文,而說「苦空非我
亦復如是」,把「苦、空、非我」代入先前經文中的「無常」的位置,各
別重覆一次,就是完整的經文。

    當然,就色不異空、受想行識不異空來說,這些通通都可以劃上等號,
所以到頭來用兩種解法諦觀的結果都是一樣 XD

Have a nice day!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Sun Nov 9 09:26:53 2008
回覆 | 轉寄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