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新信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
cathy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
T02n0099_p0042a09(04)║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T02n0099_p0042a10(00)║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
                                       ^^^^^^
T02n0099_p0042a11(01)║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
T02n0099_p0042a12(02)║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
T02n0099_p0042a13(09)║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
T02n0099_p0042a14(03)║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
                                           ^^^^

請問何為六見處,何為七有?
Wed Aug 17 14:39:16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雜阿含, 卷六, 一三三
#2
lucien
初果須陀洹   最多七次天上人間     必入涅槃
所以是七有天人往來     「有」是存在的意思  指存在於三界輪迴之中
另還有二果一往來    三果不來    四果此身盡後般涅槃

六見本以為是卷六的    見有我、有此世、有他世、常、恆、不變異
但卷七卻又多了一個「有世間」    變成七個了
這我也不知道到底六見是什麼



※ 引述《cathykao24 (cathy)》之銘言:
> 若復有見。非此我.非此我所.非當來我.
> T02n0099_p0042a09(04)║非當來我所。彼一切非我.非異我.不相在。是名正慧。
> T02n0099_p0042a10(00)║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
>                                        ^^^^^^
> T02n0099_p0042a11(01)║非我所。如是觀者。於佛所狐疑斷。於法.
> T02n0099_p0042a12(02)║於僧狐疑斷。是名比丘。
> T02n0099_p0042a13(09)║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口.意業。趣三惡道。正使放逸。
> T02n0099_p0042a14(03)║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來。作苦邊。
>                                            ^^^^
> 請問何為六見處,何為七有?
Fri Aug 19 13:34:29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3
BBCALL
※ 引述《Hsiehlucien (lucien)》之銘言:
> 初果須陀洹   最多七次天上人間     必入涅槃
> 所以是七有天人往來     「有」是存在的意思  指存在於三界輪迴之中
> 另還有二果一往來    三果不來    四果此身盡後般涅槃
> 六見本以為是卷六的    見有我、有此世、有他世、常、恆、不變異
> 但卷七卻又多了一個「有世間」    變成七個了
> 這我也不知道到底六見是什麼


六見為「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及所求」
請參閱相應部,見相應,預流品等

舉例巴利原文:

『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所求下意之所伺是常耶?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

『無常者,是苦耶?是樂耶?』

『大德!是苦。』

『不執取無常、苦變易之法,以起如是見:風不吹,河不流,懷妊而不生,日月出
而不沒,如柱之立住耶?』

『大德!不也。』

『諸比丘!聖弟子於如是六處斷疑惑,於苦斷疑惑,於苦集斷疑惑,於苦滅斷疑
惑,於順苦滅道斷疑惑者,諸比丘!此聖弟子名為預流,有不墮法,決定,為趣三
菩提。』

--
∵☆.。∴★﹒.∴☆∵
∵.‥千尺鯨噴洪浪飛‥˙∴
一聲雷震清飆起.∵
╙═══ BBCALL ═══╜ 
http://edharma.info/
2005年 8月22日 12:58:36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4
BBCALL
※ 引述《bv4pr (BBCALL)》之銘言:
> 六見為「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及所求」
> 請參閱相應部,見相應,預流品等

補充:漢譯雜阿含翻譯為:「見,聞,覺,識,求,得」
--
∵☆.。∴★﹒.∴☆∵
∵.‥千尺鯨噴洪浪飛‥˙∴
一聲雷震清飆起.∵
╙═══ BBCALL ═══╜ 
http://edharma.info/
2005年 8月22日 13:03:38 星期一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5
caren
> > 這我也不知道到底六見是什麼

大正藏與佛光版的雜阿含註釋都是寫 < 見=根【明】>,一樣,這邊是說
"六見處",應是指六根入處,非只有"六見"喔~
是不是巴利文中有六處就對應到大正藏此經文,還是要詳細研究一下囉?

可不可以請蔡老師講解一下六見處呢? ^__^

> 六見為「所見、所聞、所思、所知、所得及所求」
> 請參閱相應部,見相應,預流品等
> 舉例巴利原文:
2005年 8月23日 17:12:26 星期二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6
白非白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 > 這我也不知道到底六見是什麼
> 大正藏與佛光版的雜阿含註釋都是寫 < 見=根【明】>,一樣,這邊是說
> "六見處",應是指六根入處,非只有"六見"喔~
> 是不是巴利文中有六處就對應到大正藏此經文,還是要詳細研究一下囉?

    巴利文經藏的研究不在本版,所以最好不要東拉西扯
    把現代的巴利文漢譯又扯進來,那只會更加令人不知
    所云。

    漢譯經典是眾多譯經者嚴格治學下的產物,用字用詞
    皆是相當嚴謹,尤其《阿含藏》古來即視為佛法正宗,
    因此讀經應由此交叉比對入手。深入了解當時漢譯用
    語才能得心應手。

> 可不可以請蔡老師講解一下六見處呢? ^__^

    這要詳說得另文再談,目前得先把已經脫窗的《業報
    迷蹤》快快補完,不然又要有人天天對老身的唉唉叫。

    簡單的來說六見指的是“我(身)”的五見,加上邊見,
    一共六個,叫六見。我身的“處”有五個,即是同學
    們如流倒背的色、受、想、行、識。邊見的“處”即
    是“斷、常”二處。

    我們現在的進度這裡全是教我們如何觀的原理,因此
    這地方的六見不會離開身見、邊見的範圍,有些學者
    對六見處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們綜觀此經,左翻
    右翻,皆是談這個五陰六見。

    六見“處”的處字較少見,大多的時候是用“所”,
    例如“我【所】”意即“我所在之處”。處所、處所
    古來是通用的,只有現代人會爭論“阿細處長卡大、
    呀細所長卡大捏..”。

    我用這樣代入去讀這經,並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請
    同學們參考看看。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Tue Aug 23 22:26:36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雜阿含, 卷六, 一三三
#7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呃…請問,「我所」,是不是也可以視作為「我所有」的意思?

也就是我身上的地、水、火、風並不是整個我,只是我的一部分,
而這一部分,就是「我所」,但這「我所」,雖然是「我」,但
也並不是「我」。

因此,「我所」,是否是指一部分的我,但離開了我的身體就
不是完整的「我」的「我」?而「我」也不等於「我所」。

我的概念是從修行道地經來的,嗯…但忘了是在哪一品就是了,那
一品是以唾液比喻作說明,那一品是說,若「我」就是「唾液」(我
所),那麼,我們對吐出去的唾液打他、踩他,我應該會痛,但為
什麼我不會痛呢?因此,「我」並不是「我所」,也就是「我」並
不在我所在之處(我所)或者「我」並不是我所有。

不知這樣解釋是否可以?

--------------
註:對於唾液的比喻,我自己將之延伸為身體的地、水、火、風;我並
不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也不是我,一切是因緣將之聚合為我。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教X檔案 - 世界搜奇, 閒談夢、奇譚、外星、新知                 BudaXfile
◆ 修改: 05/08/24  0:46:07 <222.250.168.40> 
◆ 修改: 05/08/24  0:46:44 <222.250.168.40> 
◆ 修改: 05/08/24  0:47:39 <222.250.168.40> 
Wed Aug 24 00:45:32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8
白非白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呃…請問,「我所」,是不是也可以視作為「我所有」的意思?
> 也就是我身上的地、水、火、風並不是整個我,只是我的一部分,
> 而這一部分,就是「我所」,但這「我所」,雖然是「我」,但
> 也並不是「我」。

  也可以,因為“所”字是多義通用。不過如解成“所有”
  會有“擁有”的意思,較不易分辨經文這裡的原意。我所
  有的,包括了五陰,這用“我所有”容易明白,但是毛筆、
  電腦也是我所有,因此會和身外物相混。


> 因此,「我所」,是否是指一部分的我,但離開了我的身體就
> 不是完整的「我」的「我」?而「我」也不等於「我所」。

  可以這麼解,作為“是我”來看。

> 我的概念是從修行道地經來的,嗯…但忘了是在哪一品就是了,那
> 一品是以唾液比喻作說明,那一品是說,若「我」就是「唾液」(我
> 所),那麼,我們對吐出去的唾液打他、踩他,我應該會痛,但為
> 什麼我不會痛呢?因此,「我」並不是「我所」,也就是「我」並
> 不在我所在之處(我所)或者「我」並不是我所有。

  手不代表我,我沒手,我仍是存在有“我”,其它類推。因此
  就文義來看,重點是思考“我”的組成為何。文字上的定義應
  是容易界定和推確的。可是當手腳五陰一一去除後,我還在嗎?

  唾液的比喻是要破“它是我”的謬思,也就是“我在那裡”也
  就是“我所”的意思。【“我”不是“我所”】的說法像繞口
  令,學者容易因而掉入迷陣。

  一個腦死的植物人有沒有“我”?五陰全然無任何相對於我的
  “作用”時,算不算我?五陰全然捨棄時還是我嗎?那植物人
  是否証道者?那學者觀五陰捨六見又如何能証道?這就是得親
  自修習多修習的原因。

> --------------
> 註:對於唾液的比喻,我自己將之延伸為身體的地、水、火、風;我並
> 不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也不是我,一切是因緣將之聚合為我。

  把地水火風加在一起卻不會變出另一個 image 出來,那原因何
  在呢?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Wed Aug 24 01:46:52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雜阿含, 卷六, 一三三
#9
lucien
「我所」應該就是「我的」   也就是你所說的「我所有」
可以看一下這個有意義的法句經故事
http://nt.med.ncku.edu.tw/biochem/lsn/Dharmagupta/freeway/ego.htm
眾生的一生都在「我」、「我的」上面打轉
佛陀告訴我門    「我」尚且是虛妄    何況是「我的」

至於你舉的口水例子   是破斥「即蘊計我」
色是我   那為何色掉在地上就不是我    可見蘊並非是我
另有人「離蘊計我」   他承認五蘊非我    但五蘊的後面有個我
五蘊是「我的」    真我、大我是在五蘊的背後
這也是佛陀所駁斥的    五蘊就是五蘊    五蘊沒有背後
想離開五蘊再找一個我也是也是找不到的
所以佛說  無我   無我所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呃…請問,「我所」,是不是也可以視作為「我所有」的意思?
> 也就是我身上的地、水、火、風並不是整個我,只是我的一部分,
> 而這一部分,就是「我所」,但這「我所」,雖然是「我」,但
> 也並不是「我」。
> 因此,「我所」,是否是指一部分的我,但離開了我的身體就
> 不是完整的「我」的「我」?而「我」也不等於「我所」。
> 我的概念是從修行道地經來的,嗯…但忘了是在哪一品就是了,那
> 一品是以唾液比喻作說明,那一品是說,若「我」就是「唾液」(我
> 所),那麼,我們對吐出去的唾液打他、踩他,我應該會痛,但為
> 什麼我不會痛呢?因此,「我」並不是「我所」,也就是「我」並
> 不在我所在之處(我所)或者「我」並不是我所有。
> 不知這樣解釋是否可以?
> --------------
> 註:對於唾液的比喻,我自己將之延伸為身體的地、水、火、風;我並
> 不是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也不是我,一切是因緣將之聚合為我。
Wed Aug 24 12:13:53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雜阿含, 卷六, 一三三
#10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一個腦死的植物人有沒有“我”?五陰全然無任何相對於我的
>   “作用”時,算不算我?五陰全然捨棄時還是我嗎?那植物人
>   是否証道者?那學者觀五陰捨六見又如何能証道?這就是得親
>   自修習多修習的原因。

感謝解說 :)

這個植物人的比喻也一直是我的疑問,但我不是用植物人來想,
只是讀到「五陰全然捨棄」這一類的觀念時,總是會興起一股斷
滅的感覺,但世尊說,人死後就沒有的想法是錯的,但…五陰捨
棄後是什麼感覺呢?

我一直在想用正反合的辯証法來進行思考(註:正反合的「合」不
是一種折衷,而是指不落兩邊甚至是一種超越而言),但是那種
「超越」到底是什麼?

有大德指出,那叫作「真空妙有」,但什麼是「真空妙有」?卻讓
人很傷腦筋。

有一些學長姐同學會建議,這不是用想的就可以想出來的,必須要
進行禪坐以入定才能體會,嗯……

>   把地水火風加在一起卻不會變出另一個 image 出來,那原因何
>   在呢?

因為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推動。

那隻手有人說是上帝,有人說是命運,有人說是業力,有人說是因緣
假合,有人說是「識」的流轉不息…

但不管如何,真有一天真能見 image(相/想) 非 image(相/想)
,那麼,見如來應該也就不遠了…

--
明珠照徹天堂路,金錫振開地獄門。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人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健康飲食 - 養生要訣, 素餐好康倒相報.                             BudaFood
◆ 修改: 05/08/25  2:31:44 <222.250.168.40> 
◆ 修改: 05/08/25  2:32:27 <222.250.168.40> 
Thu Aug 25 02:30:48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1
caren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但不管如何,真有一天真能見 image(相/想) 非 image(相/想)
> ,那麼,見如來應該也就不遠了…

呵呵,大家一起加加油囉 ^^
2005年 8月25日 18:28:01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2
caren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巴利文經藏的研究不在本版,所以最好不要東拉西扯
>     把現代的巴利文漢譯又扯進來,那只會更加令人不知
>     所云。
>     漢譯經典是眾多譯經者嚴格治學下的產物,用字用詞
>     皆是相當嚴謹,尤其《阿含藏》古來即視為佛法正宗,
>     因此讀經應由此交叉比對入手。深入了解當時漢譯用
>     語才能得心應手。

謝謝老師嚕,這以後也列入讀經版的討論原則好了。免得同學們的問題
越滾越大 ^^

> > 可不可以請蔡老師講解一下六見處呢? ^__^
>     這要詳說得另文再談,目前得先把已經脫窗的《業報
>     迷蹤》快快補完,不然又要有人天天對老身的唉唉叫。
>     簡單的來說六見指的是“我(身)”的五見,加上邊見,
>     一共六個,叫六見。我身的“處”有五個,即是同學
>     們如流倒背的色、受、想、行、識。邊見的“處”即
>     是“斷、常”二處。
>     我們現在的進度這裡全是教我們如何觀的原理,因此
>     這地方的六見不會離開身見、邊見的範圍,有些學者
>     對六見處會有不同的看法,不過我們綜觀此經,左翻
>     右翻,皆是談這個五陰六見。
>     六見“處”的處字較少見,大多的時候是用“所”,
>     例如“我【所】”意即“我所在之處”。處所、處所
>     古來是通用的,只有現代人會爭論“阿細處長卡大、
>     呀細所長卡大捏..”。
>     我用這樣代入去讀這經,並沒有格格不入的感覺,請
>     同學們參考看看。

謝謝老師講解,這樣是讀來較通了 ^_^

通常雜阿含對於各種現象或名相都是在上下經或上下句中解釋,此經剛讀
時是的確會讓人有疑問,也難怪有同學會循著經文找六見。此經之後到第
六卷完都是在說於六見處中觀非我.非我所…。不知是從前前前的大大學
長們編輯時遺漏了剛好說明的那一經 @@a
2005年 8月25日 18:48:16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3
caren
※ 引述《Hsiehlucien (lucien)》之銘言:
> 另有人「離蘊計我」   他承認五蘊非我    但五蘊的後面有個我
> 五蘊是「我的」    真我、大我是在五蘊的背後
> 這也是佛陀所駁斥的    五蘊就是五蘊    五蘊沒有背後
> 想離開五蘊再找一個我也是也是找不到的
> 所以佛說  無我   無我所

的確世人對五蘊不知不明,產生各種非正見。同學們有興趣可參考佛學辭典
中的"見"中對各種斷見、邊見等非正見的解釋 :)

所以雜阿含一開頭就說:對於五蘊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也一直在
反覆教導如何正觀。透過實觀中的解析觀察才能真的理解佛陀所說的非我、非
異我、不相在。

當我們從正觀中所得到的大小領悟,使得日常生活中也漸次有「欲貪斷者、說
心解脫」這樣的心得時,就是一大進步了。

參與讀經班的"讀"經之外,依經而行,則收獲會更多喔!和同學們一起共勉 ^^
2005年 8月25日 19:13:38 星期四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4
白非白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通常雜阿含對於各種現象或名相都是在上下經或上下句中解釋,此經剛讀
> 時是的確會讓人有疑問,也難怪有同學會循著經文找六見。此經之後到第
> 六卷完都是在說於六見處中觀非我.非我所…。不知是從前前前的大大學
> 長們編輯時遺漏了剛好說明的那一經 @@a

    推測可能《阿含藏》也不是一時一人所輯所譯,
所以前後有些用語稍有不同即可能的。最主要是經
文的主旨、主題捉住,然後從頭吃起,不要從尾巴
吃起就比較不會有失誤。

    不過這又有一個問題出來:阿含也是見尾不見
頭。:P
--

~~~~~~~~~~~~~~~~
佛法一,一法佛,一法佛法法一佛。
真如一,一真如,一真如真真一如。
~~~~~~~~~~~~嬰愚~~
Fri Aug 26 00:07:01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5
cathy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 引述《Hsiehlucien (lucien)》之銘言:
> > 另有人「離蘊計我」   他承認五蘊非我    但五蘊的後面有個我
> > 五蘊是「我的」    真我、大我是在五蘊的背後
> > 這也是佛陀所駁斥的    五蘊就是五蘊    五蘊沒有背後
> > 想離開五蘊再找一個我也是也是找不到的
> > 所以佛說  無我   無我所
> 的確世人對五蘊不知不明,產生各種非正見。同學們有興趣可參考佛學辭典
> 中的"見"中對各種斷見、邊見等非正見的解釋 :)
> 所以雜阿含一開頭就說:對於五蘊不知不明不斷不離欲則不能斷苦。也一直在
> 反覆教導如何正觀。透過實觀中的解析觀察才能真的理解佛陀所說的非我、非
> 異我、不相在。
> 當我們從正觀中所得到的大小領悟,使得日常生活中也漸次有「欲貪斷者、說
> 心解脫」這樣的心得時,就是一大進步了。
> 參與讀經班的"讀"經之外,依經而行,則收獲會更多喔!和同學們一起共勉 ^^

看各位學長們的討論, 給了我很多思考的方各及不同思考方式
嗯...我一直不大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因為總認為自己說出來的一定是可笑的"童語" (羞~)
我個人的認知是, 五蘊就好像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一樣
而我們習慣了, 以為衣服就是我的一部份, 認為人就是一定要穿衣...
但衣不是我, 等我想清楚, 沒穿衣服不會死人,
一件一件脫去後, 那時才了解, 原來這才是我...
請各位學長指教
Wed Aug 31 19:54:56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6
lucien
這種想法也很合理    其實觀五蘊本就含有次第
先觀色   再受、想、行、識
其實我們是討論的有點快    但思惟法義總是好的

雖說止觀是相輔相成的    但慧要成就還是要修定
定要成就要持戒    持戒的基礎是三皈依
你應該皈依了吧

※ 引述《cathykao24 (cathy)》之銘言:
> 看各位學長們的討論, 給了我很多思考的方各及不同思考方式
> 嗯...我一直不大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 因為總認為自己說出來的一定是可笑的"童語" (羞~)
> 我個人的認知是, 五蘊就好像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一樣
> 而我們習慣了, 以為衣服就是我的一部份, 認為人就是一定要穿衣...
> 但衣不是我, 等我想清楚, 沒穿衣服不會死人,
> 一件一件脫去後, 那時才了解, 原來這才是我...
> 請各位學長指教
Thu Sep 1 19:55:47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7
cathy
※ 引述《Hsiehlucien (lucien)》之銘言:
> 這種想法也很合理    其實觀五蘊本就含有次第
> 先觀色   再受、想、行、識
> 其實我們是討論的有點快    但思惟法義總是好的
> 雖說止觀是相輔相成的    但慧要成就還是要修定
> 定要成就要持戒    持戒的基礎是三皈依
> 你應該皈依了吧

有, 我是皈依了, 至少照著蔡老師在站上提供的方法
自誓皈依過了 :)

另外有個好玩的"皈依", 我們到help那去談去 :P
Thu Sep 1 21:59:17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8
caren
※ 引述《cathykao24 (cathy)》之銘言:
> 我個人的認知是, 五蘊就好像是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一樣
> 而我們習慣了, 以為衣服就是我的一部份, 認為人就是一定要穿衣...
> 但衣不是我, 等我想清楚, 沒穿衣服不會死人,
> 一件一件脫去後, 那時才了解, 原來這才是我...
> 請各位學長指教

嗯~~還是有個"我",不曉得最後這個"我"指的"真如"…之類的嗎 ^^a

不確定你最後說的"我"是指什麼,我就不敢亂回了…所以我其實是有認真
在思考妳的心得喔 ^^y
2005年 9月 3日 10:06:28 星期六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19
cathy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嗯~~還是有個"我",不曉得最後這個"我"指的"真如"…之類的嗎 ^^a
-_-...光這句, "最後這個"我"指的"真如"…之類的嗎"
又可以把我打回去再想想了
首先....我要去了解"真如"是什麼...好像精華區有....

不過我在想這個的時候是沒有想到如不如的問題啦...
所以....再回去抱頭燒 XD


> 不確定你最後說的"我"是指什麼,我就不敢亂回了…所以我其實是有認真
> 在思考妳的心得喔 ^^y

3q3q...希望我的幼幼班心得不會讓眾學長們噴飯
不過噴飯也好, 多點生活樂趣....
Sat Sep 3 14:12:51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20
等價交換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嗯~~還是有個"我",不曉得最後這個"我"指的"真如"…之類的嗎 ^^a

說不定這個”我”只是一個假我,但是藉由這樣子的思考,這樣可以幫助
釐清一些思考也說不定?

有的時候其實自己也跳脫不了”我”的限制,有的時候以為自己有所得,
但是想一想其實發覺還是會陷入我執,說起來實在有點慚愧。

看到諸位同學討論的這麼起勁,真是深感自己的膚淺,也隨喜讚嘆大家的精進。

--
這一陣子男友入院開刀,雖然只是個不大的手術,但是看到許多其他的病患,
真的是感到人生無常。
--

                        對酒    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生
                        隨富隨貧且歡喜
                        不開口笑是癡人
Sat Sep 3 15:42:49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21
caren
※ 引述《cathykao24 (cathy)》之銘言:
> 首先....我要去了解"真如"是什麼...好像精華區有....
> 不過我在想這個的時候是沒有想到如不如的問題啦...
> 所以....再回去抱頭燒 XD

喔~ 沒有啦,我是想到"常淨我樂"也說"我",不知妳指的"我"是啥米而已啦…
這個…嗯…我覺得…用想得很好,可是還是要聽世尊大大的話,實際去觀喔 ^^

很多東東用想得會得到概念性的理解,是不錯,但佛法不用當佛學,世尊所的
有許多要實踐操作才能了解。像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喝喝看,怎麼描述
都難徹底唄~

如果要想的話,那就請先想想,世尊大大一直教正觀到底是要我們看到啥米東
東? 經上是有很多答案呀,老老學長們老實做了就喜貪盡、說心解脫…
為什麼呢? 是看到什麼呢? 是不是我們看到了也會跟老老學長一樣呢?

我這樣有沒有挑起妳好奇的神經? XD
我當初讀雜阿含時,好奇心就是被經中世尊反覆講得東東挑起的…呵呵

> > 不確定你最後說的"我"是指什麼,我就不敢亂回了…所以我其實是有認真
> > 在思考妳的心得喔 ^^y
> 3q3q...希望我的幼幼班心得不會讓眾學長們噴飯
> 不過噴飯也好, 多點生活樂趣....

"oh~ come on, baby。我們都是同學呀"(花輪口語 ^^)
看妳說的我都是很認真在思考喔,怎麼會噴飯呢? 頂多是噴噴腦汁,讓我們更
慎重地思維經義! 這也是法施呀,是我該3q3q,喔,不,是30000q30000q ^_^
2005年 9月 4日 7:19:22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22
caren
※ 引述《Misty (等價交換)》之銘言:
>  看到諸位同學討論的這麼起勁,真是深感自己的膚淺,也隨喜讚嘆大家的精
進。

Misty 客氣了。歡迎妳隨時歸來 ^^
也祝福妳男友早日康復!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005年 9月 4日 7:22:52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23
cathy
※ 引述《caren (caren)》之銘言:
> 喔~ 沒有啦,我是想到"常淨我樂"也說"我",不知妳指的"我"是啥米而已啦…
> 這個…嗯…我覺得…用想得很好,可是還是要聽世尊大大的話,實際去觀喔 ^^
> 很多東東用想得會得到概念性的理解,是不錯,但佛法不用當佛學,世尊所的
> 有許多要實踐操作才能了解。像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喝喝看,怎麼描述
> 都難徹底唄~
> 如果要想的話,那就請先想想,世尊大大一直教正觀到底是要我們看到啥米東
> 東? 經上是有很多答案呀,老老學長們老實做了就喜貪盡、說心解脫…
> 為什麼呢? 是看到什麼呢? 是不是我們看到了也會跟老老學長一樣呢?
> 我這樣有沒有挑起妳好奇的神經? XD

有啊有啊~~我也是類似被吸引進來, 好想知道, 真的醬子做就可以到彼岸啊~
最大的好奇就是, 好想去彼岸看看, 更想了解, 這世間的實相是如何哩??

呃...說到如實正觀及實修, 我眉頭就要打結了, 像包子一樣
我可不可以小小聲的問, 到底要如何正觀及實修哩? /_\~~
觀苦....觀無常? 觀身不淨?? 用什麼觀? 眼睛?耳朵?鼻子?腳指頭?
怎麼觀? 什麼時候觀? 拜託, 告訴我門在那?怎麼開?

喔..對了, 不知道問到實修要不要去別板談?
Sun Sep 4 08:13:51 2005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Re: [問題]六見處 <雜阿含、六、一三三>
#24
caren
※ 引述《cathykao24 (cathy)》之銘言:
> > 如果要想的話,那就請先想想,世尊大大一直教正觀到底是要我們看到啥米東
> > 東? 經上是有很多答案呀,老老學長們老實做了就喜貪盡、說心解脫…
> > 為什麼呢? 是看到什麼呢? 是不是我們看到了也會跟老老學長一樣呢?
> > 我這樣有沒有挑起妳好奇的神經? XD
> 有啊有啊~~我也是類似被吸引進來, 好想知道, 真的醬子做就可以到彼岸啊~
> 最大的好奇就是, 好想去彼岸看看, 更想了解, 這世間的實相是如何哩??
                                            ^^^^^^^^^^^^^^^^^
                                            這就是"真如"了啦,
  這樣妳了真如不是用想出來的了吧 ^^

  耶,give me five! 我也是,很好奇世尊說得東東耶 ^^
  雖然從小的疑問是為啥有生命,接觸佛法後,問題擴大到六道 @@;
  不過是覺得越來越好奇 :D

> 呃...說到如實正觀及實修, 我眉頭就要打結了, 像包子一樣
> 我可不可以小小聲的問, 到底要如何正觀及實修哩? /_\~~
> 觀苦....觀無常? 觀身不淨?? 用什麼觀? 眼睛?耳朵?鼻子?腳指頭?
> 怎麼觀? 什麼時候觀? 拜託, 告訴我門在那?怎麼開?

就是照著經上講得啊觀啊 ^^
妳先把經文從頭再讀一次,看有沒有真正做到? 

加油! cathy! 妳快把門打開了,真是太開心了 ^____^

> 喔..對了, 不知道問到實修要不要去別板談?

喔~我不是一直說,參與讀經版,不要光是"讀",這裡是"聞思修"的園地,
嗯,下次改個版名好嚕…不要光是"讀經"版…我來想想…^^a
2005年 9月 4日 8:26:01 星期日
回覆 | 轉寄 | 查分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