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680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akwos (五五)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再談外道是否也修「住四念處」及世尊與外道的四無量心有何差異?
時間: Mon Dec  6 10:02:53 2010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
>      應解釋為修習悲心,要以能與修空入處的心相應才是最殊勝的。
感謝學長提供的想法,不好意思,因為前幾天在忙,這次回覆得比較晚。 :Q

在此的「最勝」學長認為是「最殊勝的」,若從字面上的解釋來看,這樣是
沒有問題的,而我參考張西鎮先生所譯的《雜阿含經》,也有些類似的味道
,他譯成的是「最勝處」。

不過,無論解釋成「最勝處」或「最殊勝」,結果都會與我之前所提的「最
大的好處」一樣,有些不適合的地方,這個地方只要對照到同經異譯,便會
發現。

底下「+」所引的經文是《雜阿含經》卷 27(七四三),而「-」所引的經文
則是它的同經異譯:《相應部尼科耶》〈46 覺支相應〉No.54 慈


先來對照「為何所勝」的差異:

+++++++++++++++++++++++++++++++++++++++++++++++++++++++++
如彼外道出家所說,汝等應問:『修習慈心,為何所勝?
修習悲、喜、捨心,為何所勝?』

如是問時,彼諸外道出家,心則駭散,或說外異事,或瞋慢、
毀呰、違背、不忍,或默然萎熟,低頭失辯,思惟而住。
+++++++++++++++++++++++++++++++++++++++++++++++++++++++++

---------------------------------------------------------
諸比丘,異學修行者若如是說,則宜作如是言:
『友等,云何修習慈心解脫?
 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習悲心解脫?
 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習喜心解脫?
 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友等,云何修習捨心解脫?
 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諸比丘,如是問之,異學修行者,將困惑不能作答。
---------------------------------------------------------

由此對照的結果,我知道之前把「為何所勝」解釋成「對什麼有所幫助」很
不恰當,參考同經異譯後可知該句有「究竟於何」的意思。

那麼當世尊問外道「究竟於何」時,外道卻答不出來的話,世尊的「究竟於
何」所指的是什麼呢?

底下是以悲心為例來進行兩部經文的對讀。

對照時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在《雜阿含經》只用一行帶過,而《相應部尼科
耶》則寫得很細,分成四個段落來說明。

+++++++++++++++++++++++++++++++++++++++++++++++++++++++++
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
+++++++++++++++++++++++++++++++++++++++++++++++++++++++++

---------------------------------------------------------
<1>
諸比丘,云何修習悲心解脫?
若修習者,則趣於何、以何為最勝、以何為果、究竟於何耶?
<2>
諸比丘,於此有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捨,
以修習悲俱行之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
…定覺支]…以修習悲俱行之捨覺支。
<3>
彼若欲於非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
若欲於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
若欲於非違逆與違逆,以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違逆想而住。
若欲於違逆與非違逆,以非違逆想而住者,則以非違逆想而住。
若欲俱遮非違逆與違逆,以捨正念、正知而住者,則住於捨正念、
正知、或偏超色想,由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則虛空為無邊,
俱足虛空無邊處而住。
<4>
諸比丘,悲心解脫,是以虛空無邊處為其最勝,
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而有此之慧。
---------------------------------------------------------

在《相應部尼科耶》中的四個段落主旨分述如下:

<1> 問題複述

世尊再次複述問題。

<2> 方法說明

在此世尊便說明修習四無量心時要「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
捨」,此外還要將四無量心與七覺支結合。( PS:這一段可對應到《雜
阿含經》卷 27(七四四) )

<3> 修法細節

這一段原經文因為有用…略去一些之前提過的片段,為了讓大家易讀,
在此我是將…的部分補齊。雖然這一段與後來的論述無關,但其實這一
段我讀不太懂,希望讀通的學長可以幫忙補充 :)

<4> 修法成就

這一段便是我覺得用「最勝處」、「最殊勝」或「最大的好處」來解釋都有
些不適合之處。首先,我們知道修四無量心可至阿那含,所以我覺得世尊不
會認為空入處、識入處及無所有入處等是最勝處或最大好處之類的。

修四無量心怎麼得阿那含,可參考底下《中阿含經》所提的。

◇ 《中阿含經》卷三(一五)業相應品思經第五

^^^^^^^^^^^^^^^^^^^^^^^^^^^^^^^^^^^^^^^^^^^^^^^^^^^^^^^^^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慈心解脫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隨心去此。
比丘應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業,是一切今可受報,終不後世。』
若有如是行慈心解脫無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復上得。

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彼作是念:『我本此心少不善修,我今此心無量善修。』
多聞聖弟子其心如是無量善修,若本因惡知識,為放逸行,作不善業,
彼不能將去,不能穢汙,不復相隨。

…

是以男女在家、出家,常當勤修捨心解脫。

若彼男女在家、出家修捨心解脫者,不持此身往至彼世,但隨心去此。
比丘應作是念:『我本放逸,作不善業,是一切今可受報,終不後世。』
若有如是行捨心解脫無量善修者,必得阿那含,或復上得。

^^^^^^^^^^^^^^^^^^^^^^^^^^^^^^^^^^^^^^^^^^^^^^^^^^^^^^^^^

因此在《相應部尼科耶》中,除了說「悲心解脫,是以虛空無邊處為其最勝
」外,又附帶說「此比丘未通達更上解脫」,如此一來,雖然經文有寫虛空
無邊處為其最勝,但讀到這一段便不會這麼覺得了,因為還有「更上解脫」。

不過《雜阿含經》卻少了《相應部尼科耶》所附帶的說明,因此我覺得若把
「最勝」解為「最勝處」、「最殊勝」或「最大的好處」的話,會失去經文
的原意,且有些誤導的嫌疑,會讓人覺得僅止於此,而忘了其實還可以證阿
那含,到五不還天中。

由上引用的《中阿含》可知,無論是空入處、識入處及無所有入處,都不是
最好的,證阿那含才有機會解脫,才是最好的。但為什麼在這一經中世尊不
直接教如何由四無量心證得阿那含的方法,反而導向空入處、識入處及無所
有入處?我曾為此感到疑惑過。

後來在猜,也許是因為聽眾的程度還沒到,也或許是想看看聽眾會不會追問
什麼是最上解脫,對最上解脫有沒有興趣的關係,所以先不提了。

只是不確定還有沒有其它可能? ^^"

--
任何微細行,若為智慧者,當有所譴責,皆應不犯過。
但願諸眾生,快樂且安穩,願一切眾生,心中常喜樂。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 修改: 10/12/06 10:19:01 <122.124.160.67> 
閱讀文章: 第 16807/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