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6586/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yggdrasils (尤克特拉西爾)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轉錄:未得初禪是否也能解脫?
時間: Wed Jun 16 10:27:54 2010

前述在討論慧解脫阿羅漢有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時皆以漢譯須深經來解釋,然看同
經異譯時,摩、巴兩本則是認為慧解脫阿羅漢是沒有神通與未證無色定的,而以經律為根
本來討論慧解脫阿羅漢有無"色界禪"時,可看出不同傳承間有不同的解釋,那麼究竟誰的
說正確呢?

之前轉錄一篇『漢譯《阿含經》與阿毘達磨論書中的「慧解脫」—以《雜阿含.須深經》
為中心—溫宗埄』,又最近看了同作者『《須深經》的傳本及南傳上座部對《須深經慧解
脫阿羅漢的理解》』大量運用後世的註釋書來詮釋慧解脫阿羅漢是無「色界定」的,就末
學的瞭解作者的觀點承自馬哈西傳承一脈的看法,因此學術傾向是較認同慧解脫阿羅漢是
無「色界定」的,所以末學對這樣的看法也是有所保留。

再加上最近又從友人禪修的經驗得知馬哈西尊者純觀的修行方式是『看似容易入手,卻是
很難徹底實踐的禪法,它名為內觀,卻也同時會增長定力,這個禪法就是四念處的內容,
而四念處正是釋尊教導的解脫之道』,上頭難以實踐的原因末學以為:雖名為內觀,但同
時增長定力,此定力為未到定或進行定,所以導致觀慧的基礎不夠呢?(譬如說一池湖水
,唯有在無起風(五蓋)時,湖水一片寧靜(有良好的定力),才能看清(觀)湖底的一
切(究竟法))。

又上頭的描述若是止觀雙運(名為內觀亦同時增長定力)的話,則在定慧皆薄弱時就跳到
只觀雙運,是否太為躁進了呢?末學目前正是從此禪法,就個人來說是有幫助的,然是否
能終於解脫則有很大地疑慮?如grace法友所提,馬哈西的傳承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證入
生滅智,而其修行的內涵是不需要以色界禪為基礎?

轉錄BBCALL文末最後一段:

《雜阿含四六四經》:【巴本,缺】「修習於止。終成於觀。修習觀已。亦成於止。謂聖
弟子止.觀俱修。得諸解脫界。」換句話說,一位以觀乘而獲無漏的聖者,應當是有「修
習觀已,亦成於止」的實力,只不過「止」的成就並不需要至無色定以上,又或者至少有
初禪的近行定之實力吧!

這個時期的人確實無法像過往的人們有很長的時間可以密集禪修,而純觀確實是開啟一條
可解脫的方便道,然末學以為純觀行者較保守的作法是否應先證得初禪之安止定再修觀禪
才是較佳的選擇呢?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禪與靜坐板 - 禪修的心態與調適討論                             BudaSitting
◆ 修改: 10/06/16 10:40:57 <123.192.79.132> 
閱讀文章: 第 16586/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