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4602/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prajna (火之舞)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諸多問題.請諸位大德賜教 時間: Sat Oct 1 16:52:09 2005 ※ 引述《dc0303 (dc0303)》之銘言: > ※ 引述《IAmPuck (puck)》之銘言: > > > 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是性空嗎? > > > 性空是斷見,因為它還有想要(隱藏)不生不滅的思想! > > 那在雜阿含的第335經(第一義空法經)中裡面講的第一義空是 > > “除俗數法”的而俗數法就是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 > 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 不知道為啥要隱藏不生不滅的思想。這個思想又有啥問題了? 如果覺得 雜阿含 335經有點問題,那看看雜阿含 293 經好了: >>>>>>>>>>>>>>>>>>>>>>>>>>>>>>>>>>>>>>>>>>>>>>>>>>>>>>>>>>>> 爾時。世尊告異比丘。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 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為彼比丘說法。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空相應緣 起隨順法。所謂有是故是事有。是事有故是事起。所謂緣無明行。緣 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 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 苦聚集。乃至如是純大苦聚滅 <<<<<<<<<<<<<<<<<<<<<<<<<<<<<<<<<<<<<<<<<<<<<<<<<<<<<<<<<<<< 注意,上文提到"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你排斥的無為法,和不生不滅,下一段都有: <<<<<<<<<<<<<<<<<<<<<<<<<<<<<<<<<<<<<<<<<<<<<<<<<<<<<<<<<<<< 如是說法。而彼比丘猶有疑惑猶豫。先不得得想.不獲獲想.不證 證想。今聞法已。心生憂苦.悔恨.矇沒.障礙。所以者何。此甚 深處。所謂緣起。倍復甚深難見。所謂一切取離.愛盡.無欲.寂 滅.涅槃。如此二法。謂有為.無為。有為者若生.若住.若異. 若滅。無為者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 。因集故苦集。因滅故苦滅。斷諸逕路。滅於相續。相續滅滅。是 名苦邊。比丘。彼何所滅。謂有餘苦。彼若滅止.清涼.息沒。所 謂一切取滅.愛盡.無欲.寂滅.涅槃 >>>>>>>>>>>>>>>>>>>>>>>>>>>>>>>>>>>>>>>>>>>>>>>>>>>>>>>>>>> > 台大的網頁也有人問第335經!但還是沒有解決疑問! > http://www3.usenetarchive.org/File.asp?service=51008 > 我也查不到巴利原文!研究之後發現:(證據如找得到時容後補) > -1- > 第一義空法經或第一義空經可能是第一義經之誤!空是筆誤加上的! > -2- > 出現二次的除俗數法"除"字是"如"字誤植! 一般來說,即使巴利文經典的對應經典,有不同的內容,也只是列出 以供參考。巴利文尼科耶和北傳阿含經,是屬於不同部派傳承的經典 。而非阿含是由尼科耶翻譯而來。尼科耶不是阿含的原本,只能互相 參考,並非內容有不同就是尼科耶對。 另外,經典要刪字或改字,一般都需要很嚴謹的論證。我很好奇你所謂 的"研究後發現"是誰的研究,怎麼研究?就我所知,最常見的情形是 不同版本的藏經之間互相比對。增一字、減一字或是改一字,都是需 要斟酌的。 沒有證據,論證就很薄弱。 如果你試圖,把所有阿含經中的空都去除,建議先查一下 cbeta, 大概有幾百篇經文要改。另外,尼科耶中也有空這個名相,舉佛使 比丘的『一問一智慧』中的一篇為例子(不好意思,我手邊沒有尼 科耶,所以只能這樣): 佛陀說:「詩人、學者所作的詩偈或論文,縱使辭藻華麗、音韻 和諧,若與『空』不相應,就不符合如來所說的法。」(泰本巴 利藏第22冊,132頁)。請記住其中重要的字句:與「空」不 相應,這就是指後期弟子革新的說法,不是如來的說法,它是劣 等的。 如來的說法必定與「空」相應,若是後期佛弟子革新的說法與 「空」不相應,即不屬於佛陀的教義。如果我們期望找到佛陀 所教示最原始、無上的法,除透過「空相應法」或「空」之外 ,就沒有其他的方法了。 --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禪與靜坐板 - 禪修的心態與調適討論 BudaSitting |
閱讀文章: 第 14602/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