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3443/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vimal (ViMal)
標題: Re: 《業報迷蹤-5》【給它吃到飽】
時間: 2005年 5月21日 10:30:12 星期六

請問AB老大.
這些地球始祖男人女人會不會有可能剛開始只是細菌呢..從無性繁殖到有性繁殖..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業報迷蹤-5》【給它吃到飽】
> 世間重新建造完成了,我們回顧一下,天火後眾生皆在光音天居住,
> 生活快樂的不得了,那時世界剛又造好,但“空無有物”,由于有新
> 的地方可去,因而興起一波移民熱,《起世經》記載︰(p0358b04起)
> ┬┬┬┬┬┬┬┬┬┬┬┬┬┬┬┬┬┬┬┬┬┬┬┬┬┬┬┬┬┬
> 【最勝品十二之一】
>  『(佛言)諸比丘。爾時世間轉壞已成。空無有物。諸梵宮
>   中。未有眾生。光音天上。福業盡者。乃復下生梵宮殿中。
>   不從胎生忽然化出。』
> ┴┴┴┴┴┴┴┴┴┴┴┴┴┴┴┴┴┴┴┴┴┴┴┴┴┴┴┴┴
> 這是光音天又轉生諸梵天的開始,天界的人是由化生的,化生就是突
> 然出現,像是老外來到我國一樣,機門一開就來一票人了。我們知道
> 光音天人是沒有形體的一種“光人”,那麼“梵天人”又是什麼情況
> 呢?
> ─────────────────────────────┴
> 《丁福保佛學詞典》
> 梵天︰(界名)新作波羅賀麼天Brahmadeva,色界之初禪天也。此天
> 離欲界之H欲,寂靜清淨,故雲梵天。此中有三天︰第一梵眾天,第
> 二梵輔天,第三大梵天Maha^brahman,但常稱為梵天者,指大梵天王。
> 《中華佛學百科》
> 又作鳩摩羅伽天、鳩摩羅伽天、拘摩羅天、俱摩羅天、矩摩羅天,
> 意譯童子天。護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禪天的梵王;因其容顏如童子
> 而得名。
> ──────────────────────────────
> 世尊說當時光音天的人命終後就有轉生到此天界的︰
> ┬┬┬┬┬┬┬┬┬┬┬┬┬┬┬┬┬┬┬┬┬┬┬┬┬┬┬┬┬
>  『此初梵天名娑訶波帝(娑訶者世界名波帝者主也)。為如是
>   故有此名生。諸比丘。爾時復有諸餘眾生。福壽盡者。從
>   光音天。舍身命已亦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悅住持以為飲
>   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騰空而行。身色最勝。
>  『即于其間。長時久住。彼諸眾生于是住時。無有男女。無
>   有良賤。唯有此名。名曰眾生眾生也。
> ┴┴┴┴┴┴┴┴┴┴┴┴┴┴┴┴┴┴┴┴┴┴┴┴┴┴┴┴┴
> 這一段說明了我們這世界名叫“娑波”世界的意義,“娑波”也譯
> 作“娑婆”。原來“娑波”就是“眾生”的意思,現在的眾生包括
> 了光音天和梵天二處了。梵天這一天界眾生沒有性別,也是以喜悅為
> 食,雖有形體但清淨無欲,自然光明,能騰空而行、具有神通力。也
> 由于長得像小孩,所以又意譯為“童子天”。
> 這是最初的具有“可見人形”的生物,光音天的人看不見身體,因為
> 身光太強,無法看到有形體。由于古來各種族皆有“最初人”來到人
> 間的傳說,宗教出世後各教便有“造物初主”的看法,各教的教義中
> 便常有“回到最初”的願景作為教條之一,其中“梵我合一、天人合
> 一、造物上帝、唯一真主、光明童子、矮人祖先、飛天羽人、光明人
> 形、有翅類人”等等的思想大類依此。
> 在許多不明飛行物報告中,光體飛行的報告最多,如果是梵天,那是
> 有形狀的,若是光音天來去,那就是不明光球或不明光體了。
> 在佛法未傳入中土前的古書記載里就有這類異象,例如《漢書•天文
> 志》卷二十六•漢惠帝二年(B.C.193)︰『天開東北,廣十餘丈,長
> 二十餘丈』,同書【武帝紀】建元二年四月戊申(B.C.139.6月11日)
> 『有如日夜出』。當然這一類的異象是夜晚才看得見,白天當然無法
> 看到。目前這類異象在天文學上統統歸納為“(北)極光”之類。
> 依古書所記載的我們可以了解到古時天人常來到地上人間,大家交往
> 密切、和平相處,高層次的天眾無法和人交談,那些較低層的天人有
> 些身無光,有人形,且隨時能飛的,才能被人看見,古書也有不少記
> 載。
> 這一類“能飛行、長相好看”的人,古人稱之為“羽人”,後來引申
> 為“仙人”。李白就遇到過一個羽人,長相大眼楮很好看,還送他一
> 本看不懂的書︰
> ──────────────────────────────
> 《游泰山六首》(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 李白
>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 ──────────────────────────────
> 這是六首其中的一首。馴鹿古來是上山的交通工具之一,而泰山古來
> 也就是神仙之地,以前皇帝老爺登泰山而小天下,怪了,泰山又不是
> 最高山怎會小天下呢?據線民指出,其實古時統治者皆和天界人種有
> 來往,現在有沒來往不得而知,但是直到今日,大陸的朋友還不時回
> 報在泰山上面看到不明飛行物在上空晃來晃去咧。
> 李白兄是由古御道上山的,御道是皇家專用道,可能天眾以為他和皇
> 上有交情,特來現身秀一秀、打打招呼呢。哇,咱們又岔題了,魂歸
> 來兮,回神回神,泰山詩文暫且不表,咱再往下看︰(p0358b13)
> ┬┬┬┬┬┬┬┬┬┬┬┬┬┬┬┬┬┬┬┬┬┬┬┬┬┬┬┬┬┬
>  『復次諸比丘。當于如是三摩耶時。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
>   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
>   停住水上。
> ┴┴┴┴┴┴┴┴┴┴┴┴┴┴┴┴┴┴┴┴┴┴┴┴┴┴┴┴┴┴
> 三摩耶又譯作三昧耶,意思是“情況、情形、代表”,在真言部指的
> 就是各種法器、手印、吉祥物等等,因為那是代表某一位菩薩或佛的
> 形象,例如孔雀明王就是騎一只孔雀,要是哪天換騎了一只火雞,呃,
> 這個三昧耶就有點…了。
> 天界眾生看到這世界空無有物,他們身有光,又能飛行,當然就到處
> 亂逛,當時的地球上有一種物質叫“地肥”。我想這是世尊說給老老
> 老師兄們容易理解的形容詞。
> 這大地生出的“地肥”是一種營養物質,世尊是用熟煎乳汁比喻,同
> 學們若喜歡喝豆漿的也會了解,當熱豆漿放涼點時表面也會有一層皮
> 留住,這皮營養多多,就是素食加工業最愛用的豆皮原料了。
> 顧名思義,可能這地肥的意思是“營養多、味道好,吃了會令人肥汁
> 汁”,故名地“肥”?世尊又說︰
> ┬┬┬┬┬┬┬┬┬┬┬┬┬┬┬┬┬┬┬┬┬┬┬┬┬┬┬┬┬┬
>  『如是如是。諸比丘。復于後時。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
>   停住。漸如鑽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
>   猶如上蜜。』(還有很多種不同顏色樣式呢)
>  『爾時眾生其中忽有性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
>   試復嘗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有人勇于嘗鮮羅)
>  『時彼眾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齊一節。沾取地味。』
> ┴┴┴┴┴┴┴┴┴┴┴┴┴┴┴┴┴┴┴┴┴┴┴┴┴┴┴┴┴┴
> 在這里世尊沒說是哪一天人以指沾吮,但是在《增一阿含經》里則說
> 是光音天人︰(增一》(T02n0125_p0737起)
> ┬┬┬┬┬┬┬┬┬┬┬┬┬┬┬┬┬┬┬┬┬┬┬┬┬┬┬┬┬┬
>  『比丘當知。或有是時。水滅地復還生。是時。地上自然有地
>   肥。極為香美。勝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氣味。猶如甜蒲桃酒。
>  『比丘當知。或有此時。光音天自相謂言。我等欲至閻浮提。
>   觀看彼地形還復之時。
>  『光音天子來下世間。見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嘗著口中而取
>   食之。是時。天子食地肥多者。轉無威神。又無光明。身體
>   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復能飛。』
> ┴┴┴┴┴┴┴┴┴┴┴┴┴┴┴┴┴┴┴┴┴┴┴┴┴┴┴┴┴┴
> 蒲桃酒應該就是葡萄酒,也有可能是另一種水果酒,反正是味道不錯
> 又有營養的一種飲料,應是世尊和比丘所熟悉的飲料。(可見水果酒
> 是比丘能喝的)由這一段我們知道光音天人本來無骨無肉,身質很輕,
> 是吃了地肥後體重增加才飛不動。
> 經上續載︰(稍注,後同)
> ┬┬┬┬┬┬┬┬┬┬┬┬┬┬┬┬┬┬┬┬┬┬┬┬┬┬┬┬┬┬
>  『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體不重。亦復不失神足。亦能在虛空
>   中飛行。』(現在也一樣,空軍飛行員也沒有大胖子的)
> ┴┴┴┴┴┴┴┴┴┴┴┴┴┴┴┴┴┴┴┴┴┴┴┴┴┴┴┴┴┴
> 《起世經》也有詳說︰
> ┬┬┬┬┬┬┬┬┬┬┬┬┬┬┬┬┬┬┬┬┬┬┬┬┬┬┬┬┬┬
>  『(時彼眾生)吮而嘗之。嘗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
>   三。即生貪著(喔喔…吃上癮了)。次以手抄(單手鏟起為
>   抄)。漸漸手掬(雙手合捧為掬)。後遂多掬。恣意食之。
>   (這可能是“吃到飽”老店的第一批客人)
>  『時彼眾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時。復有無量其餘諸人。見彼
>   眾生如是食啖。亦即相學。競取而食。(免費吃到飽,這等
>   好處當當然人人要去)
>  『諸比丘。彼諸眾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漸漸澀惡。
>   皮膚粗厚。顏色濁暗。形貌改異。無復光明。亦更不能飛騰
>   虛空。以地肥故。神通滅沒。諸比丘。如前所說。後亦如是。
> ┴┴┴┴┴┴┴┴┴┴┴┴┴┴┴┴┴┴┴┴┴┴┴┴┴┴┴┴┴┴
> 原來貪著是始自口腹之欲,可是身為人類,不吃不行,難怪世尊一直
> 強調吃是維生,只要不至餓死、可以修道即可,不可挑食、貪食。例
> 如《金剛經》里頭的開經︰(T08n0236-p0752c10)
> ┬┬┬┬┬┬┬┬┬┬┬┬┬┬┬┬┬┬┬┬┬┬┬┬┬┬┬┬┬┬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
>   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婆提大
>   城乞食。』
>  『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如
>   常敷座結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爾時諸比丘來詣佛
>   所。到已頂禮佛足。』
> ┴┴┴┴┴┴┴┴┴┴┴┴┴┴┴┴┴┴┴┴┴┴┴┴┴┴┴┴┴┴
> 舍婆提城就是舍衛城,是古代中印度五大城之一,也就是x薩羅國
> 的首城。又譯作“舍婆提、室羅伐、室羅筏、尸羅跋提、舍羅婆悉帝
> 、室羅伐悉底”等。又譯為聞、聞物、聞者、無物不有、豐德、好道
> 等名。是世尊說法時間最久的地方。
> 世尊是“次第乞食”不挑宅院,不挑宅院自然食物無食法挑選,有了
> 食物拿回住處吃,吃完收好衣物,這才入坐。這一小段為何要放在這
> 開經的地方?若照其它般若諸經則如是我聞之後就可以馬上立正臥倒
> 了,何必來此一段看來和般若風馬牛不相干的情節?
> 話是不錯,但若以本經後頭世尊說諸法空相時再再強調『不應住色生
> 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的叮囑來回味,便知般若觀空
> 實由日常起居、飲食節度入手,同學都知道,心是聖法印的指標,當
> 心無所住,對于色聲香味觸法不再念念不忘,也就是六入︰“眼耳鼻
> 舌身意”不再有漏洞時,就是觀空的初步成就了。
> 若一個行者念念不忘昨天吃的素食好好吃,一直想著今天還要去吃,
> 渴望明天也要去吃,心中一個原則不可破壞︰非素食不吃。其金剛不
> 壞的心,如何能空呢。
> 食欲是人的天性,這是因為由光音天轉生人身時的“最初基因”所致,
> 《起世經》世尊後續說道︰
> ┬┬┬┬┬┬┬┬┬┬┬┬┬┬┬┬┬┬┬┬┬┬┬┬┬┬┬┬┬┬
>  『是時。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謂言。我等今日極為窮
>   厄(困住無處去了)。復失神足。即住世間。(這才住下來)
>  『不能復還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視顏色。』
> ┴┴┴┴┴┴┴┴┴┴┴┴┴┴┴┴┴┴┴┴┴┴┴┴┴┴┴┴┴┴
> 對照光音天人因貪圖食欲而困厄,再思考般若空相的金剛經世尊的親
> 身示現,同學們自當警鍘
> 這里光音天人貪食地肥因而長出骨肉,有了肉身所以互相才看得見身
> 體,本來光音天時大家的樣子沒什麼分別(因為都是白光嘛),但是
> 有了肉身之後就長得不太相同了,《增一阿含經》說︰
> (T02n0125_p0737a19)
> ┬┬┬┬┬┬┬┬┬┬┬┬┬┬┬┬┬┬┬┬┬┬┬┬┬┬┬┬┬┬
>   彼時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娛樂。是謂。
>   比丘。初世成時。有此H法。流布世間。是舊常之法。女人
>   必出于世。亦復舊法非適今也。
> ┴┴┴┴┴┴┴┴┴┴┴┴┴┴┴┴┴┴┴┴┴┴┴┴┴┴┴┴┴┴
> 第一句的“欲意”指的是食欲,因為那時還無男女之相,食欲多的光
> 音天人長出了較多的肉(吃得少的則還能飛),“女人”最初意思就
> 肉多的光音天人。有了身體“各各相視顏色”那麼肉多的自然引起別
> 人好奇,于是互相觸摩“共相娛樂”,有人喜歡摸起來滑溜的感覺,
> 貪著的情欲因之而起。故世尊說這是古來就有的天性。
> 不過這時還沒有真正的男女之分,真正男女之分是後來的事,我們會
> 再下一回再講,這里先行略過。其它光音天人見那些互相娛樂的人的
> 怪樣(以前沒有的事情)便加呵責︰
> ┬┬┬┬┬┬┬┬┬┬┬┬┬┬┬┬┬┬┬┬┬┬┬┬┬┬┬┬┬┬
>   是時。餘光音天見此天子以墮落。皆來呵罵而告之曰。汝等
>   何為行此不淨之行。是時。眾生復作是念。我等當作方便。
>   宜共止宿。使人不見。轉轉作屋舍。自覆形體。是謂。比丘。
>   有此因緣。今有屋舍。
> ┴┴┴┴┴┴┴┴┴┴┴┴┴┴┴┴┴┴┴┴┴┴┴┴┴┴┴┴┴┴
> 這是人間開始欲化的開端,也由于這些“新生”的人類沒有了身光,
> 因此大地不再有光明,只能依靠那一個留下來的太陽光照明活動,所
> 以有了日夜之分。新生人類不能飛行又沒有身光,但仍有地肥可以渡
> 日,看來好像也不錯,然而苦難的日子才要開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61.174.172.93
閱讀文章: 第 13443/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