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2865/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hoing (本來清淨)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請益] 關於小乘大乘 時間: Fri Mar 11 12:41:13 2005 > 發信人: solvga.bbs@ptt.cc (123), 看板: BudaHelp > 標 題: [請益] 關於小乘大乘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Wed Mar 9 19:19:59 2005) > 轉信站: Lion!Group.NCTU!grouppost!Group.NCTU!ptt > Origin: sally.csie.ntu.edu.tw > > 在台灣由於大乘盛行 > 學小乘佛法,或稱原始佛教的人似乎比較少。 > > 小弟有聽說一些關於小乘與大乘的考據 > 當然還沒有去查證過,因此很有可能是錯的? > 所以來這邊請教各位前輩: > > 小乘之所以被稱為原始佛教,似乎是因為小乘真的比較接近佛陀當時的佛教。 > 佛教創立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 > 分裂成上座部和大眾部 > 之後上座部變為後來的小乘,大眾部變為後來的大乘。 > 有歷史學家認為,大乘可能是婆羅門教徒滲入造成。 佛陀在傳法上的次序,我們可以在解深密經裡找到解答 初於一時在婆羅尼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惟為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諦相轉正法輪。 昔第二時中惟為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 隱密相轉正法輪。 於今第三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 。以顯了相轉正法輪。 裡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初轉法輪是傳聲聞乘,也就是我們講的小乘(原始佛教), 二轉法輪時,傳的是大乘般若思想,或說中觀思想,三轉法輪時,傳的則是如來藏思想。 這裡頭我們可以得知,在佛陀當時傳法時就依眾生的不同根器,傳不同的法門, 當時佛陀的弟子,也不單單只有阿羅漢,還有那些八大菩薩等等, 而在佛陀涅盤後,當時集結出來的經典大部分都是由阿羅漢所集結的, 因此裡頭所談論的都是偏向小乘的,而大乘那時有落末過, 大乘之後再興盛,是因為龍樹菩薩集結大乘經典,並將其宏揚。 所以歷史學家的考據我認為參考參考就好,因為大乘經典非常的精深, 非婆羅門教所能及。況且佛陀傳法不只是在人間傳法,若你仔細研究經典 佛陀還曾經到天界為大梵天王講法,你叫歷史學家怎麼去考據? 想以人類有限的眼光去看待佛陀的世界,那是永遠看不清的。 > > 佛陀的那個時代,去了解生命似乎是一種很盛的風氣, > 其中,對於生命為何輪迴和生老病死,除了當時最多人信的婆羅門教之外 > 還有很多的大師也都提出各種不同的理論,佛陀便是其中之一。 > 佛陀應該是特別聰明,就像愛因斯坦那樣,從很實際的角度去觀察生命。 > (不過愛因斯坦是觀察物體的運動。) > 因此佛陀發現在別人看不出的生命的真相。 這裡可以把小乘思想根大乘思想大略做個比對,佛陀初轉法輪講四聖諦(苦集滅道), 但是在心經裡頭卻又講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這不正好是個大對比? 感覺上佛陀講法好像有矛盾,其實如果仔細去思惟你會發現佛陀只是次第性的講法, 因為當時人生的確很苦,因此我們必須藉由道的證得,去集滅這個苦。 但在心經裡頭提到,若苦並不是真實的,那又何須滅苦?又說我們自在就具有佛性, 那我們證得的智慧是我們本來就擁有的,那有得嗎? 這是在講最深層的佛性,因此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當然需要次第性的傳法。 再者,大乘的建立,還需要小乘,因為那珍貴的出離心,厭惡輪迴的心, 也是需要從小乘的方法去思惟苦才容易升起,所以可以這麼說, 三乘如一乘,都是佛陀的法教一樣殊勝,都是指向解脫的道路 不應該因為人們的分別心,去否認任何一乘。 > > 從小乘來講,簡單地說就是:(只是很簡單的說) > 1.我是由五色陰這樣的客觀環境構成。 > 2.五色陰維持的動力是貪。 > 3.因果的最主要動力亦是貪。 > 4.因此只要能將貪去掉,即可將苦滅掉。(見苦為第一步驟,不過小弟還沒見苦。) > > 就我所知,大乘和小乘主要的差別: > 1.小乘只有六識,大乘還有七、八識。 > 2.小乘只修到阿羅漢果為終點,大乘是要成佛。 > > 阿羅漢和佛最大的差別在於:佛是自己了解如何滅苦,阿羅漢則是學佛陀的方法滅苦。 > 因此,阿羅漢和佛差了兩個功德:(我忘記功德的名字了) > 1.佛是無師自通 > 2.佛把滅苦的方法傳給眾生知道 > > 阿羅漢和佛陀的境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這麼看: > a是第一個知道怎麼以9秒跑完百米的人。之後a教了b用9秒跑完百米的方法。 > 現在a和b都是可以以9秒跑完百米的人了。 > 這個論述有問題,佛陀的證得是佛果,小乘證的是阿羅漢,此兩者的空性有很大的差別, 阿羅漢若要真正證得佛的本性,還是要進入大乘的修行方式, 因為眾生都具有自在的佛性,每一個眾生可說佛的化現,單想從一個人的悟道, 就能體悟所有宇宙法界的眾生,那是不可能的,但眾生又是佛性的一部分, 所以大乘才講要廣渡眾生,是有他的緣由,有他很深的意涵。 > 然而一定會有人想:成佛不是更好嗎?當阿羅漢似乎聽起來就是差了點。 > 於是大乘的想法就出來了:從一級菩薩到十級菩薩。 > 不可以只渡自己,還要度他人才行。 > 然而這樣其實只補了前述的第二個功德而已,而且還補不完全。 > 所以如果真的要被稱為佛,其實應該是要走辟支佛的路線, > 也就是在聽不到佛法的地方自己創出佛法才行。 這裡也犯的一個毛病,辟支佛並不是佛,他仍屬阿羅漢的果位。 > > 對於因果的觀念,現在所聽到的,和佛陀原本講的似乎不太相同。 > 佛陀認為果是由貪這樣的力量引來的,當然還有緣的成份在。 > 但現在通常聽到的因果,卻是說果是由之前做了某某事,所以之後會有某某果。 > 兩個說法雖然很相似,但確有很大的不同 => 解決問題的方法會不同。 > > 阿羅漢的定義就是戒了貪。去除了貪才叫做成就阿羅漢果位。 > 因為貪是造成輪迴的原因,因此,小乘才會以戒貪為目標。 > 這裡的貪,並不單指物質上的貪,各式各樣的貪都算,甚至幫助難民也算在內。 > > 戒貪實在是太難,當然不可能一下就學會, > 因此,佛陀教給了大家一套戒貪的方法: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修法。 > > 以此來看,小乘似乎比較合乎邏輯且實際,而大乘卻似乎存在較多夢想。 > 然後在台灣的教育過程中,隱隱約約會有一種「大乘比小乘好」的暗示。 > 至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如此。 > > po得很雜亂,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得懂。 ^^ > 因為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很多專有名詞我不知道。不過我盡量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若你真的想了解佛教,建議你可以尋找一位名師,在去好好了解經典所說的, 因為經典裡頭有實有很深的意涵,若沒有體悟,只會著於文字相, 所以千萬記的別把佛學當成一門學問一門知識,或只是一門哲學, 因是那是佛陀體悟流露出來的真理,真實不虛,況且經典講「唯佛知佛」 想要從人類的角度去思考佛陀的智慧,只是徒增妄念,亂解經典, 不如實修實證,到時一切將明瞭。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11.23.60.122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 |
閱讀文章: 第 12865/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