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190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solarjeff.bbs@ptt.cc (札喜多傑/吉祥金剛), 看板: BudaHelp 標 題: Re: 因果關係的問題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Sun Oct 24 14:42:00 2004) 轉信站: Lion!Group.NCTU!grouppost Origin: sally.csie.ntu.edu.tw ※ 引述《YuGar.bbs@cbs.ntu.edu.tw (我愛死小白了 =_=|||)》之銘言: : ※ 引述《solarjeff.bbs@ptt.cc (札喜多傑/吉祥金剛)》之銘言: : > 慚愧 : > 末學不精進但是重實修者 : > 目前正專注於修習剎那定與除障法門 : > 屬於初學者階段 : 關於禪定方面, : 末學可以給你開個頭, : 除障可能就......末學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多謝師兄法施 : = 導論 = : 禪定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習的一門功夫。 : 以前看書曾寫:「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可能有錯字,記憶力有限) : 還有「走路也在禪定」之類的文章。 : 說真的,沒定過的人十之八九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情況。 : 禪定有深有淺,不要以為禪定只要一悟,就可以定得很深,那是說夢話,很難。 : 但是常常練習,就可以慢慢的進入到較深的定境之中。 : = 原理 = : 淺的禪定就像是當我們在讀書、玩遊戲、發呆的時候的狀態。 : 這個時候由於精神集中,五蘊之中其實已經有數個被我們薄弱的「關掉」或「忽略」。 就末學的思維來看,此種不能算是淺禪定 禪定有個特色是,當下能知, 而此能知並非指單一的專注狀態 如果不能知,就算是昏沉境 : 如果一個人不能進入到淺的禪定,卻能進入到深的禪定,幾乎是不可能。 : 所以大多數的教禪定方法都是先讓我們養成打坐的習慣, : 大多數短期的「禪坐班」大多是在教這個,就是『習慣』, : 三天曬網二天捕魚是不可能成功的,更何況根器也有差異。 : 淺的禪定有一個特徵,外界如果有較強的信號被我們的眼耳舌鼻身所接收到時, : 會被傳到 「識」,我們很容易被外界影響而引起「識」的反應。 根據末學的經驗 初坐時調息伏心 至開始修定時方法很多 大部分都是從下面二者著手: 1.吐息 2.專念佛號 在吐息是著重於觀察肉身的變化 專念佛號是著重於心念相續的練習 : 所以網路有一篇「聖嚴法師教禪定」的文章書, : 裡面就只教到這個地方了,因為坐太深的禪定對一般人沒有任何意義, : 而且很有可能因為較深的禪定的境界而被迷惑其中。 : 末學也覺得禪定對於一般人來說,讓心裡清淨就很足夠了。 : 深的禪定跟正常人的體驗會有很大的差異, : 因為一般人不會因為讀書、玩遊戲、發呆就進到這麼深的禪定, : 沒入過這類定的人,一樣不能知道這是什麼狀態, : 但有入過的人,一聽就知道末學在說什麼,就跟談「明心見性」一樣, : 這是 100% 自知自證的,別人只能幫我們「印可」--「你說得沒錯,我同意」。 : 簡單的說,就是外界一切再也與我們無關了, 根據末學曾經有過的經驗 身心會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感 整個身心感受到從所未有的清晰與自在安樂 此種感受不同於受外在情緒所引導出的喜樂感 這時後應該不算是與外界隔絕 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很清楚的從五感接收到, 在內心的感覺上是可以選擇理會與不理會 不過因為太過暢快 那時只想維持在那種狀態下,因而懶得理會外在的動作 不過也忘了詳細觀察那時身心的狀態 ps:這種經驗末學體驗過一次,約一小時 末學目前的吐息修習以南傳為法 : 五蘊已經被「空掉」了,眼睛張開,眼睛會接受到光等等的信號, : 但是不會傳送到意識裡面去,意識界不會知道眼看到什麼,耳、舌、鼻、身亦然。 : 不過理論上「意識界」也可以被關掉,末學目前不知道怎麼做到, : 所以可以另請高明,不過末學第一個背下的經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裡面有這幾段: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 『無眼耳舌鼻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 這都是可以親證的,不過現代人大概是難上加難吧。 : = 實作 = : 這方面反而淨宗淨空老法師說得很好,多念佛,念到一心不亂。 : 這大概最少都是淺的禪定吧(末學沒有分所謂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一類的名詞), : 努力去實踐,深的禪定,久了也一定沒問題。 : 末學的方法則不是這樣,末學是採用「專注思考」, : 讀書時一面讀一面專心思考內容。 : 走路時一面走一面專心思考某個自詰的問題。 : 總之就是「專注」,旁門左道末學也不會,也許像乩童拿狼牙棒亂打也有可能吧...... : 不過有這個必要嗎? : 到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明白為什麼牛頓會把懷錶當成白煮蛋丟到鍋子裡面煮了...... : 也為什麼「定能生慧」,因為沒有多餘的妄想,就這麼簡單,沒有花招。 : PS:如果有先進同修願意指正,末學不勝感激, : 畢竟所謂的四禪,學問真的很大,不是書上文字幾個字就打發掉了, : 末學還希望從指正中學到更多的佛法,所以請各位務必指正,感謝。 以上是末學個人經驗,如有不當,請幫忙指正~ -- 口奄 口麻 口尼 口貝 口羊 口牛 om ma ni pad mei hu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8.174.40 |
閱讀文章: 第 1190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