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158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YuGar.bbs@ptt.cc (我愛死小白了 =_=|||), 看板: BudaHelp 標 題: Re: [問題]佛經中有無提到有關選擇partner的事情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 (Sat Sep 11 16:57:30 2004) 轉信站: Lion!Group.NCTU!grouppost Origin: ptt.cc ※ 引述《jeroci.bbs@cbs.ntu.edu.tw (腦袋凍傷 76F in Boston)》之銘言: : 感謝你的回覆 :) : 我的中文頗爛, 看不太懂經文裡的以下部份: : 1."相應相可". "相可"這個辭查不到(我是查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末學的見解應該是「相印可」, 也就是「互相肯定(成就或是證量)」。 比方說二個犯罪者相聚首,然後互相稱讚彼此的犯罪技巧, 或是說二個求道者相聚首,然後互相稱讚彼此的求道之心, 以此類推。 : 2."分別是因緣" 是說"分別這個因緣"的意思嗎?我的理解是:佛陀說"有智慧 : 的人要去知道是什麼因緣,可以相處就相處,沒辦法相處就閃遠一點". : 而這邊說的"要去知道是什麼因緣"是要去知道什麼 : 東西的因緣?我跟對方的因緣嗎?還是"不知道如何選擇"這個狀況會發生的因緣? 其實「分別是因緣」,這個「是」字就是指前面十行文字, 而「分別」是指「清楚知道」,要清楚知道前面所說的這些道理(因緣), 然後下二句是:『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莫行』 就是告訴我們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要做。 : > 學術上的「適應」有二個意思: : > 1. 改善環境來適應自己 : > 2. 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 : > 擇一而行吧。 : 我覺得改變自己去適應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有時後又覺得,當對方無理時,我不應該 : 悶不吭聲,也不該改變自己的立場, 應該要跟他說"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而我也相 : 信當我不是用憎恨 : 的心去跟他說, 而是就事論事,口氣也沒有生氣的感覺,對方應該知道我並不是 : 以"要傷害他"而講他不對,是以"單純就是覺得你做錯了"的心態去跟他說的.(雖 : 然大部份時後是我一廂情願覺得對方應該知道啦) 其實指正別人的錯誤真的是一門學問, 不指正,他可能再錯下去。指正,又不見得會更正。 所以末學的看法是: 能虛心求問的人才指正。 不能虛心接受的人就暗示。 不能接受的人就不說。 : 這種"道不同"而想要"不相為謀",卻偏偏得碰在一起的狀況以不同的形式在我生活 : 中發生過蠻多次的,所以我才想,沒辦法選擇就只好去適應或去改變, 可以選擇 : 的話應該就要好好選擇.因此我想要知道佛陀對於選擇partner有什麼開示 :) 不只是佛曾說過。 外道也說過: 『德不孤,必有鄰。』--孔子 『失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於失者.失亦樂得之.』--老子 有些道理是一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7.114 |
閱讀文章: 第 1158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