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閱讀文章: 第 193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wangtom (王瞳)
標題: 京都的空海與高野山特展
時間: 2003年 5月 4日 12:17:53 星期日

日本京都目前正在進行一項「空海與高野山」的特展。這是歷來相關展覽中,規模
最為盛大的一次。包括日本文化廳、關西地區各地政府,以及NHK都提供了大幅的
資源協助。展期至五月廿五日。
最大的特色是,此項展覽集結了包括總本山金剛峰寺之外,高野山上其他著名寺院
的眾多極具代表性的收藏。
非常值得一看!我極其有幸能恭逢其會。

日本密教從空海大師赴長安,得法歸日的歷程來看。許多方面都類似玄奘三藏大師
西行求法的過程。包括後來帝王(皇室)所提供的資源協助,奠定日本佛法發展的
基礎。
而日本密教發展的嚴謹(相對於藏密體系而言),由於空海在修行體系與架構上有
完整把關,因此,始終沒有受到目前密宗流弊裡,特別在男女性愛悅樂混淆於修行
之中的問題所擾。

日本密教涉及複雜的儀軌與咒術,也同樣受到後來佛教內部與外部合理主義的批
判。到了鐮倉時期,密教也逐步推動了「易行化」的改革。例如阿字觀,以及對親
人死者往生供養的儀軌,都是讓在家人也能普遍修行的改良作法。
當然,一般民間大多也同樣還是選擇後來發展,較易於入門的諸如「禪、淨土」的
修行方式。密教特殊的儀軌,部分則融入了日本以山岳信仰為主的「修驗道」當
中。但這樣的發展在日本佛教中,並不被視為一種門派取代的競爭,而是佛教往民
間充分拓展的過程。
日本各教門,包括修驗道在內,都同樣尊崇空海與密教的地位。不同信徒也對前往
高野山、比叡山等佛教聖地,視為一種必要與光榮。

日本密教在此獲得了皇室與民間共同推崇的最高位置。大日如來為中心的諸佛曼荼
羅的配置,普遍確立於人們的概念中。在尊於佛法僧的前提下,各方土著神祇,乃
至神佛習合的思想,並沒有混淆原有佛教的體系概念;反倒被視為豐饒於後代子孫
繁榮的一種「分工機制」。

即使此間在日本,一般大眾即使年輕情侶或學生,假日到各地寺院旅行參拜,都是
非常自然的事。佛教與佛法的氣氛,與日常生活的接軌,全無刻意鑿痕。日本中學
甚至有課程,要求學生三天兩夜結伴成行,自行拿著地圖前往文化宗教的勝地參
訪。而日本街頭巷尾,隨處冒出的地藏菩薩(經常被戴著可愛的帽子、怕祂頭冷)
小像,尤其讓人倍感溫馨。

日本密教史的發展,通常被分為初、中、後三期。初期以雜密稱呼,以真言、陀羅
尼的咒力為型態,並沒有聖典(經典)的理論輔助。
中國大乘佛教的盛行,促使日本密教進入中期。空海(日人尊稱為弘法大師)是關
鍵人物。以「華嚴經」的毗盧遮那佛發展出來的大日如來與釋迦佛的一體宇宙觀,
加上「大日經」「金剛頂經」的大部經典,發展出以八世紀中國佛教當時為思想、
修行主體的日本佛教內涵。
空海以後,也是八世紀以後的日本密教進入後期。除了密教本身開枝散葉的派門,
著重不同的修行重點。另外包括「天台密」最澄大師由中國參學回來後,於比叡山
同時提倡的「法華經」,以及「蘇悉地經」修持的分野。至於隨後的淨土、禪門,
尤其是日蓮一系也促使了日本佛教由皇室信仰為主,廣向民間流傳而去的新勢力。

研究日本密教特別需要瞭解空海的思想體系。他獨創的思想,包括「辨顯密二教
論」「即身成佛義」「聲字實相義」「吽字義」「秘密曼荼羅十住心論」「般若心
經秘鍵」「秘藏寶鑰」,當算其重要論述,至於詩文集則有「性靈集」。
空海的思想最重要的在其「即身成佛義」。惟其中心思想不同於現今口述的泛泛理
想,而是指一套完整的修行體系,包括
1)「六大無礙(地水火風空識)無我瑜珈相應」。
2)「四種曼荼羅(大曼荼羅、三昧曼荼羅、法曼荼羅、羯摩曼荼羅)現觀莊
嚴」、
3)「三密加持速疾顯證」,其中口密的觀點涵攝在其「聲字實相義」論述中,敘
述真言惟心,而究竟真言為五大、十界、六塵的法身實相開顯。
4)「重重帝網佛身無量即成」。
一般對於日本密教的修行,往往卡在「大日經」「金剛頂經」等大部經典的內容揣
思,迷亂於其龐大體系中。事實上當從空海的思想入手,特別是其「秘密曼荼羅十
住心論」以及「秘藏寶鑰」中,從十住心的「人」的修行基礎與發展上,才能穩定
踏實的理解日本密教體系架構中,同於原始佛教中簡樸的佛法生活精神。

事實上,日本密教基於空海的思想,即使在與皇室的密切關係中,仍始終強調選擇
離於群眾的深山,「於阿蘭若的伽藍修行」,便可看出他的核心精神。也唯有透過
與「大自然」深密相處的修行體會,才能成就廣大、寂靜,卻又豐盛的心量,來思
維深證諸佛曼荼羅中,所有最微細的秘密諸法。

而時至今日,日本密教的灌頂仍舊要求非常嚴謹。即使「結緣灌頂」,每年也各只
一次(金剛界十月份、胎藏界三月份),同時為期三天,必須全程參加圓滿才行。
這和現今在台灣傳得亂七八糟的藏傳佛教灌頂,形成強烈對比。(按:藏傳佛教原
有灌頂修法,亦十分嚴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空海早年曾專修五大虛空藏之「虛空藏求聞持法」。對於修行
密法前,成就一個虛空般的平等心量,以涵攝法界諸法,無疑也是入曼荼羅的基本
條件。

此次到京都參觀展覽,人潮洶湧,即使老人小孩雖非佛教徒,也都是細細觀察每樣
文物。包含一字金輪佛頂,十公尺高的兩界血曼荼羅、八公尺高全木刻毗沙門天王
及其胎內佛、地藏曼荼羅等等文物雕像,以及各類法器、經卷,是我看過最驚人數
量的公開展覽。展覽的紀念文冊厚達三公分,就知其規模如何雄偉了。

日本人對文物的保存與考據,都付出相當的精神。環顧世界,實居首位。身為佛弟
子走覽其間,不禁會想起經典中所述及,所有供養佛法僧及塔像舍利經典的諸般功
德。也難怪日本在文化與科技上的深遠發展之際,依然能保有歷史與倫理的特質。
固然軍國主義者一度翻騰,招致原子彈與美國佔領的過去,但人心深遠的穩定與密
實,卻始終是日本社會最大的力量。密嚴之力,是佛法最大的加持。對於人心社會
亦然。這也是台灣佛教界空有法會活動及喧騰事務,卻始終未能注入人心的遺憾所
在。



--
                所謂南謨聖者。千光眼尊。  
代苦觀自在。與智觀自在。施滿觀自在。除戟觀自在。除愚觀自在。   
進道觀自在。觀正觀自在。施無畏觀自在。施光觀自在。與甘露觀自在。  
見天觀自在。施妙觀自在。見樂觀自在。降魔觀自在。靜慮觀自在。  
作文觀自在。見禪觀自在。愍定觀自在。調直觀自在。空惠觀自在。  
護聖觀自在。清淨觀自在。正法觀自在。離欲觀自在。不動觀自在。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61.226
閱讀文章: 第 193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