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閱讀文章: 第 112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kftseng.bbs@bbs.iyard.org (矜羯儸), 信區: BudaFeeling
標  題: 山城歲月散文集15:恨是愛的代名詞
發信站: [鹿苑]五明學館 (Wed Jan 30 11:21:18 2002)
轉信站: Lion!news.nsysu!VIDY
來  源: kftseng.bbs@bbs.iyard.org

http://kftseng.iyard.org/article/withdraw-17.html
發表日期:2002/01/30

  愛是將一個人,捧在心頭上感受;恨是很沈重的將這個人放在心裡面掛著。
掛著、懸著一顆心在那邊,當然不會舒服,所以也就難過了、傷痛了。何不試
著將這個人重新安安穩穩的放在心頭上? 

  一根大木棍,要花很大的力量才能夠舉起,才能夠用來讓別人感到痛。但
是一根針,只需要一點點的力量就可以拾起,當這根針扎在指尖的時後,卻會
痛徹心扉。 

  愛一個人,若只是很鑽牛角尖的不顧一切,眼中除了所愛的人以外,身邊
的親朋好友,或是所愛的人所珍愛的一切,都沒有能夠看到,那這樣的愛,太
過於狹小了,當有誤會的時後,這樣的愛就變成了恨。 

  但是,如果可以愛的全面、透徹,不只是因為需要而去愛,更能夠因為愛
而「需要」,需要承擔、需要勇氣、需要體諒以及同理心,那這樣的愛,就已
經擴大開來了。 

  在印度,一些瑜珈行者,可以躺在針床上,不痛嗎?在物理學上,一大片
的針床,反而比一根針的威脅來得小。或許也曾經有誤觸碰過插花用的針山的
時後,但是卻不會像在縫衣服的時後,不小心扎到手那般的狼狽,反而不覺得
有任何傷害。於是,也就可以知道,當愛的廣,愛的完全,就算是要經歷多如
牛毛的針山,也能夠船過水無痕。 

  偶爾會在午休的餐廳當中,聽到兩個姊妹淘般的朋友在傾訴戀情的種種,
其中一個哭得梨花帶雨的,還或同仇敵慨的數落著男方的狼心狗肺,這樣的批
評也真夠狠的了,但也因為愛得太過於狹隘了,所以當「狠」下「心」的時後,
就變成了「恨」。 

  不愛嗎?其實不是不愛啊,而是太愛了,愛的將自己也給迷失了。愛的相
反不是恨,而是冷漠。而恨只是當愛說不出口的代名詞。 

  愛需要的除了緣分、溝通、互動以外,更需要的是一份勇氣、一份承擔、
一份包容以及一份感恩。感恩所有的一切,感恩彼此的互愛,感恩彼此的試煉、
感恩爭吵、感恩關心…這也就是「覺」之後的「有情」。 

  而,愛所不需要的,是瞻前顧後,是逃避,是害怕失敗。這,只有真正愛
過的人才會懂得。 

  「能捨才能得」,要捨去的是那份強求、幻想的私心,要真正的將愛擴大
開去,到所愛的人的一切,包括優點、缺點,包括對方不能夠割捨的親情、朋
友,更要加入彼此的生活。於是所能夠得到的是海闊天空的「相愛」,這樣的
愛,是透徹的,是沒有污染的,是全面的,是能夠一同成長的。 

  吉米在「向左走,向右走」當中,描繪了現代人的孤寂,對愛的渴望,以
及錯過的真心所愛的人的失落。這樣的一個作品,深深的畫進每一個有愛的人
的心中。 

  或許,人們需要多去思考,如何去接受別人的愛,以及承擔愛所需要負擔
的勇氣。當這樣的一個課題已經能夠去學習之後,「向左走向右走」的遺憾或
許也就不會再度上演,也不需要一個人獨自稱著一把傘,在中央公園的噴泉旁
沈默。更或許,有個人早已準備好在身邊等候∼ 
--
■□■□■□■■□■□■□■□■□■□■□■□■□■□■■□■□■□■
  法本法無法   既然清淨  何必有網  譬如大日  遍照不爽    今付無法時  
 無法法亦法   上下十方  無為自在  因陀羅手  去曼達礙    法法何曾法  
□■□■□■□□■□■□■□■□■□■□■□■□■□■□□■□■□■□
梵網經典:  http://www.iyard.org/buda             Email 信箱: kimkara@iyard.org
中華電子佛典: http://cbeta.iyard.org             [鹿苑]五明學館: bbs.iyard.org
Ξ Origin: [鹿苑]五明學館 <bbs.iyard.org> [FROM: 163.29.30.3]
閱讀文章: 第 1124/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