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閱讀文章: 第 200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fhlwww.bbs@bbs.fhl.net (信望愛全球資訊網), 看板: religion
標  題: 今夜,我在關島的杜夢灣畔看海、聽海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Mon Jul 23 11:38:10 2007)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tu!feeder.seed.net.tw!netnews!
Origin: bbs.fhl.net

作者: 李良達

我在關島時間七月十五清晨飛抵關島,住進杜夢灣(Tumon Bay)畔的悅泰飯店(Fiesta Resort   Guam),
房間的落地窗就正面對著關島西岸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菲律賓海的杜夢灣。
所以,今夜我是在海濤聲中寫夜深人語。
從小我就很喜歡到海邊,雖然我從未曾真正在海邊住過,但我喜歡海,喜歡看海,
喜歡聽海。
因為在我貧窮的幼童時期,唯一的旅行經驗,就是1965年參加學校所舉辦的夏令營
會活動,當時學校是帶我們離開台北,遠離塵囂,住到宜蘭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我
們是借宿在一所小學的教室打地鋪,所以收費很低廉,所以家裡才能付得起費用讓
我參加。
我記得活動第二天清晨,我是被海浪波濤聲吵醒的,這對我是個新鮮的經驗,睡眼
矇矓之間,起初我還以為是下大雨(因為在都市裡,我們唯一聽得到的是下大雨的
聲音),於是立刻驚醒,我難得來參加旅行,可不想遇到雨天,結果我發現天氣非
常晴朗,再仔細一聽,才知那是波濤聲──從此,這個當時還不滿十歲的小孩,就
愛上了海,我愛看海,也愛聽海。
可是,我的成長過程中,真正接近海的經驗並不多。
1974年我考上大學,當時我大姊就住在宜蘭的海邊,因為大姊夫在宜蘭的養鴨研究
中心上班,於是我二話不說,搭火車、轉客運,去打擾了他們大約兩個禮拜之久─
─為了看海,也為了聽海。
1978年我大學畢業,因為擔任記者的緣故,常東奔西跑,接近大海的經驗才多了些
。我曾搭海關的緝私艦從高雄到澎湖,我也曾搭海軍的艦艇從基隆到馬祖再回基隆
──夜裡我幾乎整晚沒睡,就坐在甲板上:看海,聽海。
但真正更多機會看海、聽海,是隨著孩子們長大,帶他們出去旅遊的時候。1991年
兩個孩子都上了小學,帶他們去琉球旅行,我們刻意選的是三天不都住在那霸市的
旅行團,其中有一晚就住在一個小島上,旅館陽台落地窗望出去,就是太平洋。我
就整晚看著太太、孩子沉沉睡去,也看著、聽著我所愛的大海。
1992年帶孩子們去新加坡自助旅行,我們也特地避開烏節路上林立的旅館,而下榻
離聖淘沙比較近的Harbor View Dai   I-chi,為的也是能看海。
到了孩子稍大,就不只是看海、聽海,而是玩海了。94年帶孩子去夏威夷,95年帶
孩子去義大利,包括卡布里島、那不勒斯、威尼斯等,一路可真是玩海玩得過隱。

但接著孩子更大了,不跟我們玩了,我又沒機會看海聽海了。
所以,2000年時,我就和太太自行飛來關島渡假,孩子不跟了,我們更可以自由些
──那四天,看海、聽海也玩海,我們還平生第一次坐香蕉船呢。
但這次來關島純屬偶然。
七月七日才從美國回到台灣,其實忙得很,但因這次在美國後半段行程──從七月
二日到七日,並沒有講課、講道,本想安靜預備一些課程,卻不料,沿途每到一處
,都有些意外的插曲,許多的個別的協談工作叫我分了心,也幾乎佔去了我所有的
時間,使我無法如願安靜。回到台灣以後,當然更別想好好安靜了。
剛好這次未隨行去美國的小兒子,也因為暑假裡接連辦了幾個營會,感到壓力頗大
,自己就規劃要去關島渡假,於是我索性隨他前來,我們是自助旅遊,白天他自個
兒到處玩,我就一直安靜在旅館趕稿,各取所需。晚上他倒頭呼呼大睡,我則繼續
振筆疾書。兩天下來,的確趕上了不少的備課的進度,心情也輕鬆許多,算是值回
票價。
當然,這次雖沒時間玩海,但整整兩天,一直看海、聽海,在海邊趕稿,真的是過
癮極了。
深夜裡海面一片漆黑,只能聽海,不能看海。但聽波濤聲漸隆,我知道是清晨漲潮
的時刻臨近了,也是該休息的時候了。(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良達寫於關島
杜夢灣)

--
    ※ Origin: 信望愛(wbbs.fhl.net) ◆ From: 210.202.31.150
閱讀文章: 第 2004/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