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1215/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Nice (Nice to meet you) 看板: religion 標題: ◎在一天中可能生起好多次的有和生 時間: Sun Feb 25 17:08:38 2007 ◎在一天中可能生起好多次的有和生 在此要更詳細地澄清有和生。有和生不是說死亡、入棺這件事,而是指在一 天中就已經出現了好多次的有和生。 甚至說只是在口中咀嚼食物,還沒有吞下的短暫時間內,可能就有好幾次的 有和生。假設在吞下食物之前,需要二分鐘或甚至一分鐘的咀嚼,在這六十秒中 ,你們的念頭可能已經隨著好吃、難吃而反反覆覆地打妄想,或隨著美味而沈迷 於幻想中,只在這短暫的時間內,直到吞下食物吃另一口之前,就可能生起「我 」、「我所有」了,在吃完飯之前,就可能產生了數不盡的有和生。如果你是個 很會想、很能感受或外緣太雜的人,那麼在一餐還沒吃飽之前,就可能生起很多 的有和生了。 關於這點,佛陀在《相應部》因緣篇因緣相應第六樹品中這樣說:「比丘們 !如果在享用段食時,有了貪、喜、愛,就產生了此特定的識,並且在發展增長 中。那裡有識的安住和增長,那裡就一定有名色的投入。」能正確理解這意思嗎 ?它可能深奧到讓人無法正確理解。所以,請容我再重覆一次:「比丘們!如果 在享用段食時,有了貪、喜、愛,就產生了特定的識,並且在增長中。」【譯註 十】 當我們口中咀嚼食物時,如果由於貪、喜而覺得好吃,當下識便已形成且在 增長中。這就是說,它微細到在咬碎和吞下之間,就有好多個過程可以產生識, 而且又是很多種識:「哦!這個好吃,我要多吃一點,嗯.... 嗯.... 好吃!」 每一次感覺可口就會產生新的識,每一次都建立起新的名色。 感覺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不斷地在心中產生,都是識的力量在驅使, 名色也因此而改變,並產生作用,在這之前名色是沒有作用的,現在它正隨著識 而產生作用。識生起很多次,就有那麼多次名色的生和滅,而這都發生在咀嚼一 口飯的時間內。因此佛陀說識在那裡生起,在那裡名色就投入了,這個例子是指 在咀嚼一口食物之間,特定的識就已形成並增長了,就是「在咀嚼一口食物之間 」!正在咀嚼食物時,由無明、行、識的造作,就產生種種的名色,因為每一次 的咀嚼都是不相同的,對它的感受也一直在改變。因此,在把一口食物吞進去前 ,就產生種種名色了。 接著在巴利經文中,還有更錯綜複雜的事:「那裡有名色的投入(就是在咀 嚼一口食物之間)那裡就有行的增長。」它使行的造作力一次又一次地產生,越 來越強烈,愈來愈多,直到形成了強烈的意業。 接著:「那裡有行的增長,相續地那裡就有新的有將產生。」正當坐著吃飯 時,那?埵釵瑼熙y作,那裡就相續生起新的有。在起身前,那裡就生起特定的、 新的有了。「那裡有新的有產生,相續地那裡就有生、老、病、死。」 這點如果以日常用語來解釋,一定會形成來世或未來世,但巴利經文中,佛 陀並不是這樣說。經文說口中咀嚼食物的當下,若貪、喜和愛生起,就有新的有 ,而沒有說到其他任何事。 以上所說的即是段食的部分。 此外還有觸食、意思食及識食三種,它們也在同樣的原則下運作。這使我們 更加清楚,色法(純粹食物)的作用就已經是如此迅速了,更何況由內心造作出 「名」的糧食──觸食、意思食、識食,就更加迅速地建立起新的有和生,這是 在讀經文時,必須要明白的事實。 我們在此討論的原則是,只有在品嚐食物產生貪和喜時,也就是對美味感到 滿足和興奮時才能生起,一旦沒有任何咀嚼,它就不會生起。因此,這一切只有 在咀嚼食物,舌頭感到味美時,才能生起。貪和喜也只存在於咀嚼食物時,舌頭 所感受的美味中,舌識依舌根和味道而安住。然後繼續增長下去,愈是咀嚼,就 有更多識繼續發生、增長。 這是緣起意義中的識。所謂行引生的識,不是結生識,然而由於那些只知道 日常用語,並認為有個自我、主體在三世中輪迴的人,把識竄改為結生識。我必 須再次重覆地說,無論任何識,若在緣起中引生取、有、生的作用,一定會照前 面所說的方式作用,若從它連接相續不斷引生「我」的角度而言,勉強可稱它為 結生識。 希望各位能明白,這種從咀嚼食物而生起貪和喜,並能增長的識是平常的識 ,而不是一般人所說的結生識。這些緣起而平常的識,會隨著緣起造作出有和生 ,此時此地就有許許多多的有和生了。所使用的「名色的投入」這名詞,意思是 當口中咀嚼食物而感到好吃時,名色就投入了,並在那時完整地運行它的作用, 絕非如一般人所說的名色,要死後入棺,才有新的名色去投生。 所謂「行的增長」,意思是緣起中的行,它引發身、口、意的作用,使它更 加強烈且範圍更廣。巴利語所謂「行的增長」,是指在咀嚼美食時,行會迅速增 長, 並引起新的有和生──「我」、「我」、「我」、.... 持續大量地發生, 這就是「行的增長」。 如此一來,「我」的問題很多,不論是生、老、病、死或其他種種等就很多 ,並且很苦。所以,佛陀在最後繼續這樣宣說:「比丘們!那?埵野矷B老、病、 死;那?奡N有憂心、煩惱的問題。」關於生、老、病、死等問題之所以困擾人心 ,是因為人執著於「我」,也就是認為生、老、病、死為「我所有」。 生、老、病、死等的問題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上發生,佛陀說在那裡 就充滿愁、悲、苦、憂、惱等苦。這意思是說新的「我」的狀態,充滿著愁、悲 、苦、憂、惱。在咀嚼美食還來不及把它吞下去的短暫時間裡,,就有數不清的 有和生,在那裡同時存著貪和喜,然後引發行,而成就一次緣起的流轉。 【譯註十】依《漢譯南傳大藏經》:「諸比丘!若於摶食,有貪、 有喜、有愛,則對其有識之住、有增長。由識之住及增 長,而有名色之顯現,由有名色之顯現,而有諸行之增 上,由有諸行之增上,而有未來後有之再生,由有未來 後有之再生,而有未來之生、老死。,諸比丘!我 謂由有未來之生、老死,而有愁、有苦、有惱。」(第 14冊,120頁)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 釋放心靈的塵埃 BudaFeeling |
閱讀文章: 第 1215/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