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religion ◎ 連線宗教版 板主: fox |
閱讀文章: 第 1198/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Nice (Nice to meet you) 看板: religion 標題: ◎解釋錯誤的原因 時間: Fri Feb 23 17:08:54 2007 ◎解釋錯誤的原因 非惡意地錯誤解釋緣起是由於缺乏智慧的無明所造成的,並不像有些人如獅 子身中蟲一樣故意咬噬佛教。會解釋錯誤是因為只懂日常用語,而不懂法的語言 ,當我們對勝義諦的理解能力逐漸消失,只能瞭解世俗諦,而依著世俗諦來闡明 緣起,常見便出現了。因此,我們必須清楚地分辨法的語言和日常用語,尤其重 要的是所謂的「人」和名色這兩個名詞。 如果我們說的是日常用語,即一般人使用的語言,則我們每個人都稱呼自己 是個「人」,如果我們使用法的語言,就不說「人」,而說名色或身心。無論你 稱呼它是「人」或名色,並沒有實質的差別。但原來的問題仍然存在:人或名色 ,它多久生滅一次?它如何生滅? [名色的生滅] 如果你問這兩個問題,有三個不同層次的答案可以回答: 一、名色在每一剎那間生滅。但這種解釋幾乎沒有人知道或想知道,甚至認 為不需要知道。我們的名色、身心在每一剎那間生滅,這是使用阿毘達磨的解釋 。 心生起後就相續地在有分心( bhavanga-ci tta )之間生、住、滅。而一個 生、住、滅的流轉,就稱為一剎那,它比一眨眼的時間還快。根據這個意思,名 色或「人」在每一剎那間生滅,其速度快得無法以嘴巴計算。【譯註四】 名色或「人」在一剎那間生滅,這種解釋和電流的高頻率解釋類似。當電流 通過一個連續不斷的電路,就產生電擊。這些電擊可能在一分鐘內即有上千個, 迅速到無法辨識的程度,就因為它們發生地這麼快速,使得燈泡發光而不見閃爍 。一念間也是如此快速,當它們迅速而緊密地連續發生,我們就無法感覺它的生 滅。我們必須依據詳密的心理分析,才能瞭解名色或「人」其實是在每一念間緊 密、連續、迅速地生滅,比電流還要快速。但是這種生滅和緣起沒有關係,緣起 並非指這種生滅。 每一念的生滅只是單純機械化的心理過程,這是多餘且繁瑣的阿毗達磨知識 ,與緣起無關。阿毗達磨用來表示生的這個字不是緣起中的生( jati ),而是 生起( uppada )──意思為「生」或「導致存在」, 其流程是生起( uppada )、滯留( thiti )、壞滅( bhanga ),或生、住、滅。 生起( uppada ) 和生( jati )相似而不相同。以上是名色或「人」的一種解釋:迅速且緊密連 續著的生、住、滅。 二、另一種說法是一般人的解釋,就是名色從母親的子宮出生,在棺材中滅 去,它存在的狀態可以是八十年或一百年那麼長。在這八十年或一百年?堙A只有 一次生滅,即一次生死。根據這第二個有關生滅的解釋,「生」和「死」這兩個 字,在八十年或一百年的時空?堙A只用過一次。依這種日常用語的解釋,名色或 「人」在生死之間,存在八十至一百年。依據繁瑣的阿毘達磨語言解釋,一個人 的生和死,迅速到無法計算,但日常用語所說的生和死卻長達八十到一百年,讓 人等不及去算它,算一次生,要等到一百年後,才算一次死。阿毗達磨語言和日 常用語反應出兩種極端的見解。 三、現在另有中道的解釋方式,它是以我們此刻所關切的緣起語義加以解釋 。生和死,在緣起語義中,表示某一個受的產生,而後接著愛、取、有、生,這 種生滅是來得及計算且可清楚觀察到的。當我們心念產生「我」的意識,就產生 了一個有和一個生,它是可以計算的,如果有個人很精進,他可在某一天觀察、 記錄有多少個「我」的產生,然後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重覆去觀察和記錄。這種 生滅的解釋不是迅速到無法計算,也不是僅僅從母親的子宮生出來,而後在棺材 中死去。這是以「我、我所有」來解釋名色或「人」的生滅,而每一次「我、我 所有」的感覺都由無明所造作。 這種名色是由無明所造作。無明蘊釀了對「我、我所有」的執著,最後導致 苦的生起,這就是一個生和一個死,這種名色的生滅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是大 家可以在周遭環境中觀察到的。依這樣的解釋,一天之內就會有許多的生和死。 所以,請明白緣起語言的生和死這兩個字,有個特別的意思──即「我」的生和 死。不要將這個解釋和阿毘達磨語言的繁瑣解釋,或從母親子宮中出生是生,進 入棺材是「死」的日常用語解釋混淆了,如果對這三種語言混淆不清,就無法確 實瞭解緣起的意義。緣起應以中道的方式解釋,它並非迅速緊連到無法計算,也 不是分散(或分開)到一生中只有一次生和一次死,緣起是指每一次執著於「我 」的生和滅,此外,是要讓我們瞭解這種生和滅是緣生法,只是相互依存的自然 現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任何一個所謂的「人」,都只是在某一時間內、某種情況下的緣生法,不要 讓它成為一個自我、主體、梵我或任何類似的東西。它只是一個輾轉相依的自然 現象,發生、然後消逝。如果你要稱它為「人」也可以,或稱它為名色、身心, 它們都一起發生,只是個緣生法,由於無明、愛、取,使「我」的意識生起,就 造了一個「人」。我們必須殺死這種「人」,除滅這種「人」,果真如此苦便結 束了。因為這種「人」是苦的根源,佛陀教導緣起是為了要防護我們生出這種「 人」,能夠防護也就不苦了。這就是緣起語言中所謂的生和死。 [物質的生滅] 另外還有一種關於生和滅的解釋,那純粹是一種物質的生滅,我們不認為它 有思想或感受,就好像野草的生和滅,這種生滅是另一種情況,它與無明或取無 關,不要把它和緣起混淆了。野草有生命,有生也有滅,但與無明、愛、取完全 無關,野草的生滅是另一種的生和滅,不要把這些不同的解釋混淆在一起。如果 我們知道「人」(即緣起的語言所謂的名色)的生和滅,那就夠了,我們知道這 些不同的意義,是為了要能夠辨別它們。但一定要確信,原始巴利經文中佛陀講 述的緣起並沒有被分為三世,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一天中可能發生好多次。 現在不可能說出誰是第一位以貫通三世自我解釋緣起的人,或何時開始有這 樣的解釋,雖然最早的文獻記載於《清淨道論》,但可確定的是,在此書之前貫 通三世自我的緣起說就已經存在了。如果你想更詳細地知道這種教法,去打開那 些教導緣起的佛學院所使用的書籍以及《清淨道論》,你就會發現為延續三世的 緣起解釋。一般人所教導的緣起是:無明和行是過去因,即前世的因;識、名色 、六入、觸和受是今世的果; 愛、取、業有( kamma bhava )是今世的因;最 後,生有( uppatti-bhava )以及生、老死就是來生的果,這樣便形成了三世。 再複習一次,我們看到十二支被切割如下:前兩支被列為前世,接著在中間 的八支被判屬今生,最後一或兩支則是來世的果,這一系列延續三世。有三個連 接點被稱為「連結」( sandhi )︰其中一個是介於前世和今世的生之間;另一 個是在這一生的中間,介於因和果之間;最後一個連結今世和來世的生。然而奇 怪的是, 這個說法使用「遙遠的時間」( attha )這個字來連結三世,所以便 產生了遙遠的過去世、遙遠的現在世和遙遠的未來世。但這不符合巴利經文,因 為巴利經文從未把現在稱為「遙遠的時間」,只有過去和未來有「遙遠的時間」 的記載, 即指遙遠的前世、遙遠的來世,但若指稱「現在」就不用 attha 這個 詞。 然而現今,人們將 attha 直譯成「時間」,用來表示過去、現在和未來三 世。 這十二支是以惑、業、異熟來區分。無明是過去的惑,行是過去的業;識、 名色、六入、觸和受是現今的業報,愛和取是今世的惑,業有是今生的業,它發 展出未來;生有以及生、老、死是來世的業報,就這樣解釋前世、今世、來世。 這就是一次緣起流轉貫通三世的說法。想一想吧! 關於這點,過去有位泰國僧王桑柯拉相信這樣的解釋已被錯誤地教導了一千 年,但他並不確定該如何正確地解釋,據他推測,緣起或許應該只在一世中。我 想我是個固執的小孩,因為我堅決支持巴利經文的解釋──緣起中一次心理活動 的流轉就如閃電。當它因為無明力量而起造作,就被稱為一個流轉或一個輪轉。 因此在一天之中,緣起就會發生很多很多次。 將緣起解釋成貫通三世自我是錯誤的,它不符合原始巴利經文,因為它提出 了自我、梵我的錯誤觀念,這是常見。而且傷害最大的是,它沒有為任何人帶來 任何益處或用處。 將緣起解釋成貫通三世自我是完全沒有用處的,因為它不能落實在修行中。 不能修行的理由是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如果因在前世,而果在今世,那能解 決什麼問題?如果今世的因導致來世的果,除了如痴人說夢空有收穫外,又能帶 給人們什麼好處? 而且,三世的解釋不符合「法」的準繩:「直接體驗,當下可以得到成果, 讓大家一起來看,向內觀照,智者親自體證。」它引進常見的靈魂或自我,這是 錯誤的,完全沒有益處,無法用來修行,所以放棄這樣的知見以及觀念!讓我們 回到原始經文吧,這些經文在文字和意義上才是正確的。 【譯註四】參考論師阿耨樓陀造,法舫法師譯,《阿毗達摩攝義論》 分別攝毗提品第四。(《大藏經補編》第7冊,813—816 頁) --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教X檔案 - 用科學的態度探索科學的死角 BudaXfile |
閱讀文章: 第 1198/5872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