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education ◎ 教育 -- 百年大計 板主: |
閱讀文章: 第 3822/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maskzero.bbs@bbs.csie.ncu.edu.tw (EVERGREEN), 看板: education 標 題: 李遠哲-教改省思 發信站: 中央大學松濤風情資訊站 (Thu Jul 6 11:28:15 2006) 轉信站: Lion!news.nsysu!ctu-gate!news.nctu!news.ncu!Evergreen Origin: bbs.csie.ncu.edu.tw 五年、六年來 教改成效越低 教育部越發堅持 這種『爛還要更爛』的自我期許精神 老實說 非常人所及 令人欽佩..... 繼師培『多元』、『廣設』大學...之後 今年的『幼托整合』、去年 的『教師分級』、不久前的大學教師彈性給薪(真不知道錢從哪裡來厚) 前年的各大學整併、幾年前依據10大能力擬定的九年一貫政策 幾乎從來不變 既得利益的教改者 依舊以穩定的步伐 一路走過去.... 台灣的教改停頓了嗎 沒啊 我看還穩定成長的嘛 可是這麼多令人心酸的破壞教育工程 到處都有李遠哲先生的影子時 他老人家忽然........謙虛起來了 廣設大學是他老人家最極力強調的主張 此時 忽然...... 九年一貫是全國教改會議的主張結論延續下來的 是強化課程目標 加深十大基本能力的另類翻版 怎麼 忽然..... 提升中等以下學校師資水準 所帶來的師資培育多元 終結掉台灣的師資培育教育 乃至....怎麼 忽然 (教育部還夢想著把每所學校的中小學老師統統變成不適任教師) (如此每年都可以活水換死水 甚至洪水換死水 讓每年的學校都是新面孔) (改善師培的問題 『順便』又達成2001年的教改會議共識啦 又可繼續教改了) 1994年4月不滿教育體制,幾個民間團體發起四一○大遊行,號召5萬多人走上 街頭,並提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和制訂教育基本 法等四大訴求。 (老實說 之前我接收到的新聞都說是十多萬人...鬼扯) 直至2001年 李遠哲依舊強調廣設大學的重要性 教育部也點頭稱是... 台灣的教改終於贏得第一個世界第一 => 台灣的大學密度 世界第一..... 2003年9月28日全國教師大遊行 李遠哲忽然.... 可是忽然間 李遠哲就寫下這篇字字血淚 令人拍案叫絕 罄竹難書 兒女私情 蕩氣迴腸 音容苑在的文章......真是死人都嚇活了 ╮(╯o╰)╭ 李遠哲的教改省思 廢話極多 僅刊出前幾回文章 *************************************************************************** 李遠哲教改省思 社會觀念與社會價值(一) 文/李遠哲 大約是去年春節過後,我收到一位高中家長的來信。信末提到一件事,讓我感歎 難過了好一陣子。有一位著名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功課非常優異,因為喜歡物 理,讀大學時希望選擇物理系,但她的母親則對她另有期待,要她去參加醫學系 的甄試。這位女同學也很坦誠,在推甄面試時,向主持面試的教授坦言是被迫來 參加甄試的,因為醫學系不是她的最高志願。 推甄沒被錄取,她參加聯招,考取了一家很不錯的私立醫學大學的醫學系,但她 的母親卻不以此為滿足,又要她重考,希望她能考上著名公立大學的醫學系。沒 想到開學不久,這位女同學開始精神恍惚,最後還得接受精神科醫師的精神狀態 評估。 像這樣的例子過去時有所聞。天下父母心,誰不期盼子女將來能夠擁有較好的物 質生活?誰不希望他們一生幸福快樂?只不過有時候父母可能並不瞭解子女想要 的幸福快樂是什麼。值得欣慰的是,隨著社會日漸開放,社會價值漸趨多元,據 台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我,由於類似的壓力而需要精神科醫師幫忙的年輕人 已經減少了很多。 我不忍追問這位女同學的現況,我多麼希望她能夠順利渡過難關,但結局有可能 是:我們未必培養了一位優秀的醫師,卻可能失去了一位很有希望的物理學家! 這件事涉及社會觀念的問題,而社會觀念往往又受制於社會的價值取向。 【2004/03/04 聯合新聞網】 社會變遷與教育改革(二) 文/李遠哲 民國八十三年我參與教育改革的工作,當時即深深體會到,改革除了體制的改 進外,最後必須面對的終究還是社會觀念和社會價值的問題。枝枝節節的改革 容易,但要觸及根本的社會觀念與社會價值,就不是那麼容易了。教育改革雖 然牽涉到整個社會的改革,但是在當前的社會文化環境之下,教育是有一些基 本的問題不是不可以大幅度先行改善的。 誰也不會否認,過去數十年,教育在台灣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及文化創造方 面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一代代各級的教育工作者更是犧牲奉獻,在微薄的 待遇之下,為社會栽培了各領域的人才。然而在急遽轉變的社會裡,教育也像 其他建制一樣,日久也不免出現疏漏或僵化。當我們看到現今許多檯面上的人 物言談作為不是那麼理想,我們也忍不住會想想過去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民國八十年前後,國內外各方面的情勢都有很大的變化。東西方冷戰結束,對 地緣政治和地緣文化都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許多國家在建制上也漸漸能夠從冷 戰意識形態的窠臼中走了出來,社會與文化獲得了解放,展現了活潑多元的生 命力。台灣社會的生命力自解嚴之後就逐漸解放出來,到了民國八○年代,種 種改革的要求風起雲湧,教育改革只是其中一端。 的確,當時教育問題相當嚴重,已經到了非痛下決心尋求改革之道不可的時候 了。於是當時的教育部長郭為藩先生首先倡議籌組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以檢 討改善教育所面臨的各種問題。民國八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教改會)成立,我受當時的行政院連戰院長之邀,出任教改會的召 集人。當時我剛回國擔任中央研究院的院長,對於自己是否有時間和能力接受 連先生的付託,確實是有些猶豫。我出身教育家庭,父母都是老師,我在國內 外各級學校也讀了近二十年書,而且這一生的工作都不脫科學與教育,除了因 此而培養了不少非常傑出的科學家之外,我也曾參與科學教育的改革工作。 儘管我大半生都在學校渡過,而且應該還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但我也必須 承認,我對教育所累積的經驗還是有限的,所幸教改會的設計原來就是個合議 制,顧名思義,召集人的工作就是在邀集一群人瞭解狀況,研商討論,集思廣 義,為若干議題做出診斷並提供建議。教改會的成員有各級學校校長、教師、 企業家、文化界人士、政府官員,連我在內一共三十一人,其中有幾位教育科 班出身的委員,可以補我們一部分人在教育理論方面的不足。 我當時因感於連戰院長改革教育的誠意與決心,幾經思慮,毅然接下了召集人 這個沉重的擔子,於是開始了至少兩年幾乎沒有週末的日子。為了避免與現實 脫節,為了聽取各方對教育改革的看法,那兩年我和若干委員經常利用週末或 晚上的時間,在台灣大城小鎮,甚至偏遠的鄉下,與老師和家長舉行了不下於 一、兩百場的研討會與座談會,發掘問題,彙整意見,然後帶回來在分組委員 會議、分組委員聯席會議或全體委員會議上研商過濾,整合議題,也不斷學習 世界各地的教改經驗,探討其成就與困境,共謀解決之道。我們每半年向行政 院提交一份諮議報告書;兩年之後在教改會完成任務時則提出《教育改革總諮 議報告書》。 教改會在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二日提出《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完成了既 定的任務之後就解散了。我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的〈序〉中特別提到 ,「社會上還有許多人不完全瞭解,教改會只是一個為期兩年的臨時編組,負 責重大教育改革方案或政策的擬議、審議、建議、諮詢等任務,而不是長期執 行教育實務工作的單位。」不幸的是,事隔多年之後的今天,還是有人「不完 全瞭解」教改會的任務與功能。 此外,過去幾年教育上的大小改革,不一定都是出自於教改會的建議,像大家 討論得很多的「建構式數學」,或者像「九年一貫課程」,只要讀過《教育改 革總諮議報告書》,就知道教改會從來沒有做過這些建議。儘管如此,因為教 改已經喧騰多時,社會上已經有了過高的期待,像「建構式數學」和「九年一 貫課程」之類的課程改革,就在缺乏深思熟慮,未經充分討論與準備之下,便 以急就章的方式匆匆上路,即使與教改會毫無直接關係,但由於教改會的設立 營造了教改的環境與期待,教改會也因而間接成為眾矢之的。 【2004/03/04 聯合新聞網】 -- ◎ Origin: 中央松濤站□bbs.csie.ncu.edu.tw From: 218-166-79-116.dynamic.hinet. |
閱讀文章: 第 3822/7167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