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379/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Murphy Chen 標題: 修證四果的方式? 時間: Sun Sep 15 23:10:56 2013 修證四果的方式? 小弟涉獵經文不多, 目前僅瞭解到粗的因果關係, 根據下列的經文, 歸納於下: 多修習安那般那念 -> 四念處滿足 -> 七覺分滿足 (其中包含定覺分: 四禪) -> 四 果. 但不曉得有沒有更細的因果關係的經文說明? (細的因果關係, 舉例來說, 初果的修 證方式, 二果的修證方式, 三果的修證方式, 四果的修證方式各為何?)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八一○) 有一法,多修習已,乃至能令二法滿足。何等為一法?謂安那般那念。多修習已,能 令四念處滿足;四念處滿足已,七覺分滿足;七覺分滿足已,明、解脫滿足。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七一五) 何等為定覺分食?謂有四禪思惟,未生定覺分令生起,已生定覺分重生令增廣,是名 定覺分食。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七(七三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如上說。差別者:「如是比丘修習七覺分已,多 修習已,得四種果、四種福利。何等為四?謂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 漢果。」 > -------------------------------------------------------------------------- < From: 邱大剛 Time: Mon Sep 16 19:41:34 2013 四果不以過程來定義,而是以斷除了哪些輪迴的束縛來定義,可參考: http://buddhaspace.org/agama/3.html#導讀_四果 例如初果斷身見、戒取、疑,二果是進一步的貪瞋癡薄,三果斷五下分結(身見、戒 取、疑、貪欲、瞋恚),四果斷五上分結(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貪瞋 癡永盡、煩惱永盡。 為什麼我說不是以過程來定義?因為修行的法門有許多種,有的人有了四空天的定境 之後才證果,有的人四禪就證果,有的人初禪就證果。而四念住的方法有很多,光是 身念住就不只是安般,還有不淨觀、行禪等等各種方法,甚至掃地悟道的也有,這些 都是《阿含經》即有記載的。每個人觸發斷除某個執著的因緣或法門不見得完全相同 ,因此過程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是就果證來說,必須斷除那些執著,才稱得上證得對 應的果證。 以上只是就經中所言來說。論中有的定義得非常細,像緬甸帕奧禪師一系光是初禪至 四禪的修法就區分得非常非常細,南北傳的論也都有在初果前的煖頂忍世等四加行的 說法,好複雜啊 :p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
閱讀文章: 第 17379/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