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709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newgolfwcl (Charlie Wang) 標題: Re: 到底要捨到甚麼程度,才沒有煩惱??? 時間: 2012年12月24日 14:59:53 星期一 ※ 引述《golzen (果任)》之銘言: > 所謂正知,在《沙門果經》及《大念處經》講四種正知即有益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 > 知、及不痴正知。 > 壹.首先正知,就是依於正念與所處的時空環境,能對自己身心活動與認知物件有一個正解 的 > 判斷與適宜的抉擇。而知四種正知如下: > 1.利益正知是正知言行的利益與過患,任何行持,都要思惟是有利益或是沒利益,是利益 自 > 己,還是不利益自己,是利益別人,還是不利益別人。 > 2.適宜正知是正知言行在時間、場合、方式上是否適宜,了知行為、活動適當不適當,稱為 適 > 宜正知。 > 3.行處正知是禪修者正知專注於業處的方便與善巧,在行、住、坐、臥等每一個姿勢中,都 應 > 當只專注於所緣靜。修行者應當在一切姿勢中,都保持不斷的精進,以明覺的正知與敏銳的 正 > 念,一步一步累積涅槃的資糧。 > 4.不癡正知是禪修者正知一切行無我。 > 貳.再來知能辦,不能辦、該辦、不該辦。 > 如你提的例子:首先站在1.利益正知考慮你如果不參加那一邊會,實質是否會造成那一邊任 何 > 人利益損害。我想實質利益損害應是極微,但可能有人情的不好意思。以2.適宜正知考慮, 同 > 天舉行同時參加是有難度,但是否能剛好不同時間,如果距離許可趕場參加。或是與大哥協 商 > 撮開時段,因家人較少也較好說話。另外先答應同學也可考量。以3.行處正知,以正念正知 不 > 起情緒與諸漏〈貪、噌〉作決擇。以4.不癡正知,不純粹以自我主觀色彩或衝動而平穩作決 > 定。 > 在知能辦,不能辦、該辦、不該辦下,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他,然後你就放下它罷。 感恩大德對正知的詳加解釋與實際運用的教導. 由於當日在南北兩地,幾經思維,所以後學決定已經答應的就優先完成,大哥的日子由妻子代表 參加[難為她了].後學日後再去向大哥問候..當然,一定會有不能平適的狀態. **有牽手作替身,也是在家居士在有情世間的[[方便]]吧!! 佛陀也說,已經生起的煩惱不要繼續增長;要加以斷除.所以一切還是以讓自己不再增生煩惱為 最主要的目標. 其他的,也只能如大德所說的[放下],不要再增生煩惱而已.人生如夢,能做的就努力做罷了. 每次有困惑時,若回想佛陀的教導,總能找到較為明確的方向!也是佛弟子的幸福!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111.241.127.77 |
閱讀文章: 第 1709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