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689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eavenchow (Heaven)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止與觀的差別與關係 時間: Thu May 5 12:36:24 2011 ※ 引述《Heavenchow (Heaven)》之銘言: > ※ 引述《DavidChiou (邱大剛)》之銘言: > > 我採用的「止」、「觀」的分類,是以「不分別所緣」、「分別所緣」來 > > 區分,因為曾見過一些經論採用類似這種分類,例如: > > 《解深密經》: > > 「分別影像所緣境事」,是「觀」。「無分別影像所緣境事」,是「止」。 > 這部份的文義是我所不理解的。 > 我只能猜是:止法是針對所緣不做分別,專注在不動的那一部份。 > 而觀就是針對它的變動而分別,也就是觀其無常。 > 但這都是我用已知的去猜未知的,若有了解的願意加以解釋,那就太好了。:) 我查了一下, 最後還是不甚了解, 大概還是可以用所緣來分別止與觀的差別, 但當然分別的方法有很多, 方法不同, 目的不同.... 這都可以再研究. 我先說自己看法, 因為我覺得修觀至少要有未到地定 (近行定), 之後有二種方向, 有一種是直接修觀, 有一種是認為定力最好要再提高, 甚至到四禪再來修觀. 所以我先以近行定為目標, 之後再來研究哪一種方法適合我? 並研究那些方法究竟如何修? 現在就不用擔心太多。^^ 我貼一下查到的資料: 《解深密經》卷第三 慈氏菩薩復白佛言。如世尊說四種所緣境事。一者有分別影像所緣境事。二者 無分別影像所緣境事。三者事邊際所緣境事。四者所作成辦所緣境事。於此四 中幾是奢摩他所緣境事。幾是毘缽舍那所緣境事。幾是俱所緣境事。佛告慈氏 菩薩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緣境事。謂無分別影像。一是毘缽舍那所緣境 事。謂有分別影像。二是俱所緣境事。謂事邊際所作成辦。 也就是所緣有四種,無分別影像是 "止" 的所緣,分別影像是 "觀" 的所緣。 後二者則皆可為止觀的所緣。 至於詳細一點的說明,可參考底下經文,我只貼前二者: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六 云何有分別影像。謂如有一或聽聞正法。或教授教誡為所依止。或見或聞或分 別故。於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缽舍那行。觀察簡擇極簡擇遍尋思 遍伺察。所知事者。謂或不淨。或慈愍。或緣性緣起。或界差別。或阿那波那 念。或蘊善巧。或界善巧。或處善巧。或緣起善巧。或處非處善巧。或下地麤 性上地靜性。或苦諦集諦。滅諦道諦。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誡。 或聽聞正法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現前。即於彼法而起勝解。即於彼所 知事而起勝解。彼於爾時。於所知事。如現領受勝解而轉。雖彼所知事非現領 受和合現前。亦非所餘彼種類物。然由三摩呬多地勝解領受相似作意領受。彼 所知事相似顯現。由此道理名所知事同分影像。修觀行者。推求此故。於彼本 性所知事中。觀察審定功德過失。是名有分別影像。 云何無分別影像。謂修觀行者。受取如是影像相已。不復觀察簡擇極簡擇遍尋 思遍伺察。然即於此所緣影像。以奢摩他行寂靜其心。即是九種行相令心安住 。謂令心內住等住。安住近住。調伏寂靜。最極寂靜。一趣等持。彼於爾時成 無分別影像所緣。即於如是所緣影像。一向一趣安住其念。不復觀察簡擇極簡 擇遍尋思遍伺察。是名無分別影像。即此影像亦名影像。亦名三摩地相。亦名 三摩地所行境界。亦名三摩地口。亦名三摩地門。亦名作意處。亦名內分別體 。亦名光影。如是等類當知名為所知事同分影像諸名差別。 --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教X檔案 - 世界搜奇, 閒談夢、奇譚、外星、新知 BudaXfile |
閱讀文章: 第 16891/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