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688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chessjim (nike)
標題: Re: 止與觀的差別與關係
時間: 2011年 5月 3日 19:20:37 星期二

※ 引述《evan (菩提子)》之銘言:
> 學長們好,
> 最近有學長提出了「內觀」是否就是「止觀」的問題,
> 這同時也是我的疑問,所以在此提出來。
> 0. 目前有許多教「內觀」的修法,是否就是「止觀」呢?
>    如果不是,其差別何在?
> 1. 「止」與「觀」是分開的兩項,還是一體兩面(有
>     止就有觀,有觀就有止?)
> 2. 在經文的修行方法中,我們如何分別一個方法究竟是在
>    修「觀」或是修「止」,例如《觀無量壽佛經》的初觀
>    經文: 「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
>    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
>    皆令明了。」這一段修行的方法是止或是觀?如何分別之?
>    有如數息或隨息,是止或是觀?如何分別之?
> 3. 同一種修行方法可能有時修止有時修觀嗎?或是止觀雙運?
> 4. 有可能只修止不修觀嗎?或是只修觀不修止嗎?止觀與解脫
>    的關係是如何?定力不足只憑觀慧能夠解脫嗎?
> 不好意思,因為弄不清楚這些問題之間的關係,所以一下問了
> 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也有可能是同一個問題。學長們不必一
> 一細答。謝謝!
就我的理解
止的意思就是止住念頭
觀的意思就是觀察無我的現象
禪定中會先出現念頭變慢->趨向於無念(但這種無念還有出入定的問題)
念頭變慢了之後,就要觀察它的本質,也就是止觀雙運(不會有出入定的問題)
至於觀察無我的前行方便為觀察"縮小自我",觀察到自我縮小後,發現可以無我就成為智慧
縮小自我的方法就是為他人著想,以他人的樂,離苦為自己的樂(慈悲喜捨)

至於戒->定->慧,是端正自己->放慢念頭->真實正觀
也就是七車經講的次第

希望沒有講錯XD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122.123.134.71
閱讀文章: 第 16884/17890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