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473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vimal (ViMal) 標題: Re: 《業報迷蹤-24》【花 時間: 2005年10月20日 5:49:53 星期四 請問蔡大,三天使是派來示現的,還是本來就是如此存在,行者而只是恰好遇到, 或者是安排好給行者遇到呢。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業報迷蹤-24》【花 > 第三阿修羅王叫作“花 > 下去︰《正法經》(T17n0721_p0113a09) > ┬┬┬┬┬┬┬┬┬┬┬┬┬┬┬┬┬┬┬┬┬┬┬┬┬┬┬┬┬┬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阿修羅第二地已,次觀第三阿修羅 > 地,何等為第三阿修羅地? > 『彼以聞慧。見第三地在第二地(之)下二萬一千由旬。有阿 > 修羅地,名修那婆。縱廣一萬三千由旬。樹林郁茂,浴池流 > 泉,眾花常敷,伎樂充滿,城名 > 『于彼城中,有阿修羅王。名曰花 > ┴┴┴┴┴┴┴┴┴┴┴┴┴┴┴┴┴┴┴┴┴┴┴┴┴┴┴┴┴┴ > 顧名思義,花 > 飾,有時則是戴上花冠,這一族是有著美麗頭鬃的修羅族,叫作“游 > 戲行修羅族”,也稱“游戲阿修羅”,這一族在《起世經》里是稱為 > “波利阿修羅”,波利是花很多的意思,尤其指各種蓮花,這一族以 > 產蓮花聞名,也以花為飾,故名波利。世尊接著說︰ > ┬┬┬┬┬┬┬┬┬┬┬┬┬┬┬┬┬┬┬┬┬┬┬┬┬┬┬┬┬┬ > 『彼阿修羅 > 浴池,蓮花具足,游戲阿修羅眾,悉滿其中。有四大林。以 > 為莊嚴。于六時中,花常鮮榮。何等為四。一名鈴 > 林樹,皆有寶鈴,出妙音聲。二名黃 > 三名焰 > 為莊嚴。此四種林。莊嚴阿修羅 > ┴┴┴┴┴┴┴┴┴┴┴┴┴┴┴┴┴┴┴┴┴┴┴┴┴┴┴┴┴┴ > 上面第二行特別說明“蓮花具足”,表示這里有所有的蓮花品種,同 > 時另外有四大植物園林,也都是珍貴植物。這樣美麗的城市住起來可 > 真是舒服,天天像過嘉年華,修羅王、修羅民都快樂得不得了︰ > (《正法經》T17n0721_p0113a24) > ┬┬┬┬┬┬┬┬┬┬┬┬┬┬┬┬┬┬┬┬┬┬┬┬┬┬┬┬┬┬ > 『游戲阿修羅住處。快樂如天無異。以眾涂香末香。自涂其身。 > 常樂游戲。歌舞戲笑。百千榕 莆闌ゃ; N阿修羅王。 > 常游園林而相娛樂。種種眾寶。莊嚴其身。是名游戲阿修羅 > 所受樂處。 > ┴┴┴┴┴┴┴┴┴┴┴┴┴┴┴┴┴┴┴┴┴┴┴┴┴┴┴┴┴┴ > 這麼美麗的地方,卻住著脾氣暴躁的國王大臣(咦?怎麼感覺好像很 > 熟悉=.=a),修羅邦結合成一個共犯結構,共犯什麼?就是對天道的 > 仇視,只要有人提起天界,修羅就大大生氣。 > 有一次勇健阿修羅王派了一位特使叫“閻婆”來找華 > 使對華 > 于人類心善所導致的,我要去破壞人天的善行…”意思就是邀請華 > 修羅來參一腳。經上是這麼說的︰ > (T17n0721_p0113a28) > ┬┬┬┬┬┬┬┬┬┬┬┬┬┬┬┬┬┬┬┬┬┬┬┬┬┬┬┬┬┬ > 『時第二地勇健阿修羅王遣使。名曰閻婆。來詣花 > 作如是言。閻浮提人。供養父母。知恩報恩。恭敬沙門及婆 > 羅門。如法行故。令天有力。我當竭力破壞人天所行正法。 > ┴┴┴┴┴┴┴┴┴┴┴┴┴┴┴┴┴┴┴┴┴┴┴┴┴┴┴┴┴┴ > 花 > 出征一定要找惡龍來助陣,結果善龍一听也火大,氣得口中生煙,幾 > 乎要噴火︰(T17n0721_p0113b03) > ┬┬┬┬┬┬┬┬┬┬┬┬┬┬┬┬┬┬┬┬┬┬┬┬┬┬┬┬┬┬ > 『是時第三地花 > 作如是言︰“我當雲何壞彼人天。因人故天人天即是我之大 > 怨。”』 > ┴┴┴┴┴┴┴┴┴┴┴┴┴┴┴┴┴┴┴┴┴┴┴┴┴┴┴┴┴┴ > 上句中“雲何”的意思就是“為什麼”,對啊,為什麼要破壞人和天 > 呢?理由卻是很簡單,“看不順眼”而已,上句中的“天人天”指的 > 是四天王天和三十三天眾的天界,因為天界和人類來往密切,也具有 > 人形,所以也稱作“天人”,但他們不是人,是天,所以叫天人天。 > 經上是這麼記載的︰ > ┬┬┬┬┬┬┬┬┬┬┬┬┬┬┬┬┬┬┬┬┬┬┬┬┬┬┬┬┬┬ > 『時第三地游戲阿修羅。即時莊嚴種種鉀(甲)冑。執持器仗。 > 欲詣樂城龍王(惡龍王)宮殿。時婆修吉、德叉迦大龍王等 > (善龍族)。聞阿修羅聲。生大 > 雨大熾電。無量百千億龍從海中出。共阿修羅興大斗諍。』 > ┴┴┴┴┴┴┴┴┴┴┴┴┴┴┴┴┴┴┴┴┴┴┴┴┴┴┴┴┴┴ > 或許有同學會問“人家阿修羅和惡龍王要攻打天界,礙到善龍王什麼 > 事了,為何善龍王要多管閑事呢?”,原因也很簡單,正如世尊在教 > 導行者觀畜生龍族類時所說的︰『畜生處互相憎嫉,以多業故,共相 > 殘害,隨本業故。』 > “隨本業故”就是生為畜生是本為人時所造惡業所致,以致于現在成 > 了畜生而“互相憎嫉,共相殘害”。而所以會“共相殘害”又因為是 > “多業故”,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若非世尊大智教導,行者想破頭也 > 理不出頭緒。 > 因此這些互相殺害的行為是畜類天生的性情,世尊要我們觀察時保持 > 客觀的角度,他並沒有說善龍去攻打修羅是“造善業”或說修羅去打 > 天界是“造惡業”。因為那些行為無論殺或被殺,都是生為畜生所受 > 本業的“業報”。 > 人心善變,無法逆料,修羅戰爭的勝負也一樣不可預測,經上說︰ > ┬┬┬┬┬┬┬┬┬┬┬┬┬┬┬┬┬┬┬┬┬┬┬┬┬┬┬┬┬┬ > 『若閻浮提人修行正法。龍則得勝。阿修羅眾四散破壞。若世 > 間人。不順正法。則阿修羅勝。龍眾破壞。 > ┴┴┴┴┴┴┴┴┴┴┴┴┴┴┴┴┴┴┴┴┴┴┴┴┴┴┴┴┴┴ > 上句中“破壞”意思就是打敗了。善龍敗了怎辦?只好往天界求援︰ > ┬┬┬┬┬┬┬┬┬┬┬┬┬┬┬┬┬┬┬┬┬┬┬┬┬┬┬┬┬┬ > 『(善龍)既被破已。往白天使者曰︰“大仙。我今被破。汝 > 應竭力破阿修羅。”時天使者聞是事已。心生 > 出。往告四天王白言。天王。阿修羅勝。龍今破壞。』 > ┴┴┴┴┴┴┴┴┴┴┴┴┴┴┴┴┴┴┴┴┴┴┴┴┴┴┴┴┴┴ > 天使就是界于天界和人間的守護者,天使大致上分有二類,一類是人 > 類的肉眼不可見的天使,是由四天王所派的,由于人界是由四天王所 > 守護,因此四天王在經上也稱作“護世四天”,四天王派遺有使者巡 > 行人間,經上說︰《起世因本經》(T01n0025_p0402a06) > ┬┬┬┬┬┬┬┬┬┬┬┬┬┬┬┬┬┬┬┬┬┬┬┬┬┬┬┬┬┬ > 『…當于是日。四天大王。集其眷屬而告之言。汝等可往普觀 > 四方。頗有人輩。于世間中。多行孝順。供養父母。恭敬沙 > 門婆羅門不。于諸尊長崇重以不。修行布施受禁戒不。守攝 > 八關持六齋不。 > 『時四天王。如是教敕其使者已。而彼使者如天王命。承奉而 > 行。即下遍觀一切人世。是誰家中。孝養父母。有何族姓。 > 恭敬沙門婆羅門等。誰家男女。敬事尊長。誰行布施。誰受 > 六齋。誰持八禁。誰守戒德。爾時使者。如是遍歷世間觀察。 > ┴┴┴┴┴┴┴┴┴┴┴┴┴┴┴┴┴┴┴┴┴┴┴┴┴┴┴┴┴┴ > 四天王的天使是觀察人間善惡,但並不干預人類的行為,另外一類天 > 使是人類肉眼可見的,這一類有五大天使在人間走動,專門對人類提 > 出警告,或許同學們會問道“咦?在哪?我怎沒見過?”其實我們是 > 常常看到天使的,只是我們有看沒有到、視而不見。來找找看︰ > 《增一阿含經》(T02n0125_p0674b16) > ┬┬┬┬┬┬┬┬┬┬┬┬┬┬┬┬┬┬┬┬┬┬┬┬┬┬┬┬┬┬ >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 > 尊告諸比丘。猶如屋舍有兩門相對。有人在中住。復有人在 > 上住。觀其下出入行來皆悉知見。我亦如是。以天眼觀眾生 > 之類。生者.終者.善趣.惡趣.善色.惡色.若好.若丑。 > 隨行所種。皆悉知之。 > ┴┴┴┴┴┴┴┴┴┴┴┴┴┴┴┴┴┴┴┴┴┴┴┴┴┴┴┴┴┴ > 這一部《增一阿含》【第四經】開頭,世尊先說明天眼的意義,原來 > 天眼就像住在樓上的人看樓下,或者像人造衛星看“台”風的動態一 > 樣一清二楚。眾生無論生死,世尊對他們的去向都很明白,有善行者 > 生天,惡行者生畜生、鬼道或地獄道,亡者若入地獄道時,亡者被押 > 到閻羅王前,閻羅王會一一詢問“你生前行惡,我有天使示警于你, > 你都沒看見嗎?”當然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一樣︰“嘸看見,哪里有天 > 使?” > 王問︰“你有看見嬰兒生時,自已不能料理,躺在屎尿之中、口中無 > 法言語、也不知好惡嗎?”,亡者答︰“有看見”。 > 閻王告訴亡者“這是我差遺的第一位給你看的天使,你見嬰兒而不知 > 自己自由行動、言語、分辨善惡的重要,卻以為你不會像嬰兒一樣, > 不知警眨 宰鞫襉校 > ┬┬┬┬┬┬┬┬┬┬┬┬┬┬┬┬┬┬┬┬┬┬┬┬┬┬┬┬┬┬ > 『王言。汝自謂獨不如是耶(你以為不會像嬰兒一樣嗎)。人 > 神從行終即有生。雖尚未見常當為善(雖然還沒看到像嬰兒 > 一樣無法自主的業報,也該行善)。自端其身、端其口、端 > 其意。“奈何放心。快志人言”(任意胡作非為,到處說我 > 才不會像嬰兒一樣笨笨的)。實愚暗不知故耳。 > 『王曰。汝自以愚痴作惡。非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人過也。 > 罪自由汝。豈得以不樂故止乎。今當受之。是為閻王現第一 > 天使。 > ┴┴┴┴┴┴┴┴┴┴┴┴┴┴┴┴┴┴┴┴┴┴┴┴┴┴┴┴┴┴ > 自己的惡業報當然不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人”之過, > 不用怪別人,而是自作自受。 > 接著閻羅王再問︰“你有看見殘弱的老人嗎?”,答案也是“有”, > 老人之形是閻羅王的第二個天使︰ > 《增一阿含》(T02n0125_p0674c27) > ┬┬┬┬┬┬┬┬┬┬┬┬┬┬┬┬┬┬┬┬┬┬┬┬┬┬┬┬┬┬ > 『閻羅王以此第二天使約敕已。復以第三天使告彼人曰。汝前 > 身作人時。不見有病人乎。臥在屎尿之上。不能自起居。 > 『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實見之。 > 『閻羅王曰。雲何。男子。汝不自知。我亦當有此病。不免此 > 患。 > 『罪人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見之。(中略)…。 > 『…是時。閻羅王以此教敕已。復以第四天使告彼人曰。雲何。 > 男子。身如枯木。風去火歇而無情想。五親圍繞而號哭。 > 『罪人報曰。如是。大王。我已見之。 > 『閻羅王曰。汝何故不作是念︰我亦當不免此死。 > 『罪人報曰。實爾。大王。我實不覺。…。 > ┴┴┴┴┴┴┴┴┴┴┴┴┴┴┴┴┴┴┴┴┴┴┴┴┴┴┴┴┴┴ > 多少人見生老病死而無動于衷、不自知惕厲,自己作錯的事反而要怪 > 別人“都是某某害我這樣的…”等到面對閻羅王時,便無法為自己的 > 愚痴脫罪了。 > 第五天使就是“見世間人犯王法受罰,而不自覺自已也當小心護守莫 > 犯惡業而受到業果的處罰”,這五個天使也作三天使,以老病死為代 > 表。如《長阿含》(T01n0001_p0126b19) > ┬┬┬┬┬┬┬┬┬┬┬┬┬┬┬┬┬┬┬┬┬┬┬┬┬┬┬┬┬┬ > 『佛告比丘。有三使者。雲何為三。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 > 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身壞命終。墮地獄中。獄 > 卒將此罪人詣閻羅王所。 > 『到已。白言。此是天使所召也。唯願大王善問其辭。 > 『王問罪人言。汝不見初使耶。罪人報言。我不見也。(…中略) > 『閻羅王以第一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二天使問罪人言。雲何 > 汝不見第二天使耶。對曰。不見。(…中略) > 『閻羅王以第二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三天使問罪人言。雲何 > 汝不見第三天使耶。答言。不見。(…略) > ┴┴┴┴┴┴┴┴┴┴┴┴┴┴┴┴┴┴┴┴┴┴┴┴┴┴┴┴┴┴ > 古人無論學佛或學道者都知道三天使或五天使的事情,也常以此自 > ,例如佛學詩詞名家王維、白居易等都有詩詞詠嘆︰ > ┬┬┬┬┬┬┬┬┬┬┬┬┬┬┬┬┬┬┬┬┬┬┬┬┬┬┬┬┬┬ > 《恭懿太子挽歌--王維》(悼念早逝的皇子) >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 心悲陽祿館,目斷望思台。若道長安近,何為更不來。 > 《寄元微之--白居易》(嘆好友亡故,活著的越來越少) > 松筠與金石,未足喻堅密。在車如輪轅,在身如肘腋。 > 又如風雲會,天使相終匹。不似勢利交,有名而無實。 > ┴┴┴┴┴┴┴┴┴┴┴┴┴┴┴┴┴┴┴┴┴┴┴┴┴┴┴┴┴┴ > 上首“三天使鶴催”指的是催促早亡,下首是說世間的一切終是無法 > 和天使相抗衡,早晚要死。 > 修羅世界和諸天世界或其它人道之外各道,並沒有三天使,修羅或天 > 界人民或者鬼、畜道眾生死後即時轉生下一個受報的輪回,沒有再受 > 閻羅王的問審。 > 前面說道,善龍王向天使求救,那是向四天王的天使求救,天使听了 > 氣得口中生煙,這煙是人類肉眼可見的,由于火煙狀物在夜里可見, > 世尊說“一些世間的佔相師就說這種天空異象是吉啦、凶啦…”總總 > 說法如之前世尊提過的世間怪異說法一樣︰ > 《正法經》(T17n0721_p0113b17) > ┬┬┬┬┬┬┬┬┬┬┬┬┬┬┬┬┬┬┬┬┬┬┬┬┬┬┬┬┬┬ > 『閻浮提中邪見相師。見煙相已。咸作是說。彗星出現。或豐 > 或儉。或水或旱。亦如上說。是為第二因緣彗星出現。若天 > 龍勝。則時雨數降。疫氣不行。兵革不起。邪見相師。復作 > 此說。是八曜力之所作為。廣說上事。』(反正世間相師就 > 是“一字訣”原理的運用。) > ┴┴┴┴┴┴┴┴┴┴┴┴┴┴┴┴┴┴┴┴┴┴┴┴┴┴┴┴┴┴ > 當阿修羅來犯,四天王就召集四天天眾來W抗修羅,若再打敗,就再 > 往上向三十三天求助。若是阿修羅敗,那他就打道回府,下次再來, > 世尊說要實觀這種沒完沒了的情形而心生厭離之心︰ > (T17n0721_p0113c22) > ┬┬┬┬┬┬┬┬┬┬┬┬┬┬┬┬┬┬┬┬┬┬┬┬┬┬┬┬┬┬ > 『花 > 如實見已。生厭世心。順法修行。 > ┴┴┴┴┴┴┴┴┴┴┴┴┴┴┴┴┴┴┴┴┴┴┴┴┴┴┴┴┴┴ > 什麼業因會生為游戲修羅呢?來看看︰(T17n0721_p0113c25) > ┬┬┬┬┬┬┬┬┬┬┬┬┬┬┬┬┬┬┬┬┬┬┬┬┬┬┬┬┬┬ > 『(世尊說)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第三地花 > 受業報。以何業故。生第三地。 > 『彼以聞慧。見此眾生。因節會日。相撲射戲。樗 > 種博戲。因此事故。行不淨施。無心無思。亦無福田。 > 『是人身壞。墮于惡道。生游戲行阿修羅中。壽七千歲。以人 > 中七百歲。于阿修羅中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七千歲。亦 > 有中夭。命亦不定 > ┴┴┴┴┴┴┴┴┴┴┴┴┴┴┴┴┴┴┴┴┴┴┴┴┴┴┴┴┴┴ > 由上可知,布施給博戲節目是沒有福田的,為何?理由很簡單,輸的 > 人沒獎金拿啊,嗔心惱心因而生起,以助長了人們的嗔惱心,所以施 > 者死後轉生畜生道,又以布施功德,雖淪為畜生,但快樂時仍是很快 > 樂,只是愛生氣,生氣也不打緊,只是常常要打仗死于非命。 > 游戲修羅民業因如此,那華 > ┬┬┬┬┬┬┬┬┬┬┬┬┬┬┬┬┬┬┬┬┬┬┬┬┬┬┬┬┬┬ > 『復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察思惟花 > 知此阿修羅王。以食施于破戒病人。心無淨思。以此業緣。 > 生阿修羅中。于 > 味。如天所食須陀之味。一切樂具。如前所說。 > ┴┴┴┴┴┴┴┴┴┴┴┴┴┴┴┴┴┴┴┴┴┴┴┴┴┴┴┴┴┴ > 施給病人很好,但是施給病人時偏偏這病人是破戒人,而施者想以此 > 種布施得到回報,故曰“心無淨思”,清淨布施是如此重要,施者應 > 該回頭就忘了才是,怎能再冀望有任何交換條件呢,布施為六度之首 > 但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是故世尊不厭其煩的再三告誡學者一定要行 > 清淨布施,于布施要運用般若才不會誤入岐道。行者明白業報實相如 > 此之餘,六度于其它種種可不慎哉? -- 悟心銘 不是有心 不是無心 不是不見 不是不聞 了了覺知 不著見聞 蕩然無住 是名無心 心若無住 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 夙障自除 問心何來 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 同屬幻影 妙用恆沙 盡是緣心 緣心息處 頓證無生 無生實相 非可眼見 杳杳冥冥 其中有精 證悟之者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61.174.175.158 |
閱讀文章: 第 1473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