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4104/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vimal (ViMal) 標題: Re: 《業報迷蹤-18》【從尾巴吃起】 時間: 2005年 7月25日 13:42:56 星期一 我覺得我現在還是不時會出現不好的念頭,然後又馬上自覺,打消。 是不是到了沒有不好的念頭的時候,就算是不受惡業果報的第一步了呢? ※ 引述《abstsai (白非白)》之銘言︰ > 《業報迷蹤-18》【從尾巴吃起】 > 世尊再再強調,人們因三毒的輕重而受各種不同的業報,而業報又是 > 大報小報接連報,可說是沒完沒了,眾生于是『…輪轉五道,暫無休 > 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 (《地藏經》T13n0412_p0780b25) > 五道種種業網皆是令眾生無法休息的主因,對學佛的人來說,“邪見 > 網”更是世尊一直提醒修行者要特別注意的,在本經里世尊說完“龍 > 畜”後,語重心長的再一次說明︰ > 《長阿含》(T01n0001_p0128a07) > ┬┬┬┬┬┬┬┬┬┬┬┬┬┬┬┬┬┬┬┬┬┬┬┬┬┬┬┬┬┬ > 『佛告比丘。若有眾生奉持龍戒,心意向龍,具龍法者,即生 > 龍中。 > 『若有眾生奉持金翅鳥戒,心向金翅鳥,具其法者,便生金翅 > 鳥中。 > 『或有眾生持兔梟戒者、心向兔梟,具其法者,墮兔梟中。』 > ┴┴┴┴┴┴┴┴┴┴┴┴┴┴┴┴┴┴┴┴┴┴┴┴┴┴┴┴┴┴ > 上面的“戒”字就是“堅持某一行為”的意思,一作再作,心不悔改, > 便叫“戒”,我們現在的意思是把“改掉不好的行為叫戒”和這里有 > 些差別,但是“堅持”的意思相同。 > 繼續再听世尊說下去︰ > ┬┬┬┬┬┬┬┬┬┬┬┬┬┬┬┬┬┬┬┬┬┬┬┬┬┬┬┬┬┬ > 『若有眾生奉持狗戒、或持牛戒、或持鹿戒、或持啞戒(故意 > 不說話)、或持摩尼婆陀(事火外道之一)戒、或持火戒、 > 或持月戒、或持日戒、或持水戒、或持供養火戒、或持苦行 > 穢污法,彼作是念︰“我持此啞法、摩尼婆陀法、火法、日 > 月法、水法、供養火法、諸苦行法,我持此功德,欲以生天”, > 此是邪見。 > 『佛言︰「我說此邪見人必趣二處,若生地獄,(也)有墮四 > 生(龍鳥類種種畜生)。』 > ┴┴┴┴┴┴┴┴┴┴┴┴┴┴┴┴┴┴┴┴┴┴┴┴┴┴┴┴┴┴ > 為何是邪見?我們現在知道“一切唯心造”,全是心之業報所致,生 > 天是因有善業,而不是靠什麼功德。因此世尊說這類邪見不是入了地 > 獄就是生于四生中。 > 心之所見若非實相就是邪見,世尊再接著例舉項目︰ > ┬┬┬┬┬┬┬┬┬┬┬┬┬┬┬┬┬┬┬┬┬┬┬┬┬┬┬┬┬┬ > 『或有沙門(出家眾)、婆羅門(在家眾),有如是論(指的 > 即是佛弟子、修行者). > 『如是見︰ > 我、世間有常,此實餘虛。 > 我及世間無常,此實餘虛。 > 我及世間有常無常,此實餘虛。 > 我及世間非有常非無常,此實餘虛。 > 我、世(間)有邊,此實餘虛。 > 我、世無邊,此實餘虛。 > 我、世有邊無邊,此實餘虛。 > 我、世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 是命是身,此實餘虛。 > 是命異、身異。此實餘虛。 > 非有命、非無命。此實餘虛。 > 無命、無身,此實餘虛。 > 或有人言,有如是他死,此實餘虛。 > 有言,無如是他死,此實餘虛。 > 或言,有如是無、如是他死,此實餘虛。 > 又言,非有、非無如是他死,此實餘虛。 > ┴┴┴┴┴┴┴┴┴┴┴┴┴┴┴┴┴┴┴┴┴┴┴┴┴┴┴┴┴┴ > 這“一切唯心造”即指五道輪回是因心性所造,現在有人把這句話解 > 成了“一切都是自己想的”所以就成了“沒有地獄、沒有菩薩、沒有 > 佛、沒有業報..一切都是自己想的。”,同學們,多一個這樣想法的 > 人,世界上就又多了個通天教主矣。學佛者淪入通天教手中的原因正 > 是因為“一切都是自己想的”。 > 這些非實見的看法,皆入地獄、畜生界中,世尊接著稍加說明後,最 > 後用了“瞎子摸象”的比喻說明這些人互相諍論“我才是真相”的荒 > 謬。經上說︰《長阿含經》(T01n0001_p0128) > ┬┬┬┬┬┬┬┬┬┬┬┬┬┬┬┬┬┬┬┬┬┬┬┬┬┬┬┬┬┬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言。乃往過去有王名﹝鏡面﹞。時。集 > 生盲人(先天盲者,沒見過任何東西的)聚在一處。 > 『而告之曰,汝等生盲,寧識象不。對曰︰大王,我不識不知。 > 『王復告言。汝等欲知彼形類不。對曰︰欲知。 > 『時。王即敕侍者,使將象來。令眾盲子手自捫(摸)象。 > ┴┴┴┴┴┴┴┴┴┴┴┴┴┴┴┴┴┴┴┴┴┴┴┴┴┴┴┴┴┴ > 大家一起摸摸樂,結果摸出啥咚咚?來看唄︰ > ┬┬┬┬┬┬┬┬┬┬┬┬┬┬┬┬┬┬┬┬┬┬┬┬┬┬┬┬┬┬ > 『中有摸象得鼻者,王言此是象,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 > 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頭者,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 > 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腿者,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 > 有摸象得其跡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王皆語言︰此是象也。 > 『時。鏡面王即﹝卻﹞(撤離)彼象,問盲子言。象何等類。 > 『其諸盲子。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轅。得象牙者,言象如杵。 > 得象耳者?,言象如箕。得象頭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 > 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得象腿者,言象如樹。 > 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跡(腳掌)者,言象如臼。得象 > 尾者,言象如﹝ > 『各各共諍,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爾。雲雲不已。遂 > 至斗諍。 > 『時。王見此,歡喜大笑(這王也真壞心=.=),爾時。鏡面王 > 即說頌曰「諸盲人群集,于此競諍訟,象身本一體,異相生 > 是非」』 > ┴┴┴┴┴┴┴┴┴┴┴┴┴┴┴┴┴┴┴┴┴┴┴┴┴┴┴┴┴┴ > 這個故事廣為流傳,現在好像成了各國的“固有民間故事”,世尊以 > 這個故事說各外道的偏于一點心得之見,不知、不見世間眾生輪轉五 > 道之苦的種種因緣︰(T01n0001_p0129a05) > ┬┬┬┬┬┬┬┬┬┬┬┬┬┬┬┬┬┬┬┬┬┬┬┬┬┬┬┬┬┬ > 『佛告比丘。諸外道異學亦復如是(如上面說的生盲人摸象), > 不知苦諦、不知習諦(又名︰集諦)、盡諦(又名︰滅諦)、 > 道諦。各生異見,互相是非。謂己為是。便起諍訟。 > 『若有沙門,婆羅門能﹝如實﹞(即前頭一而再、再而三所說 > 的修行者“以見聞知”的種種)知苦聖諦、苦習聖諦、苦滅 > 聖諦、苦出(得道)要諦。彼自思惟,相共和合,同一受、 > 同一師、同一水乳。熾然佛法,安樂久住。』 > ┴┴┴┴┴┴┴┴┴┴┴┴┴┴┴┴┴┴┴┴┴┴┴┴┴┴┴┴┴┴ > 可惜世尊言者諄諄、听者渺渺,是故修習佛陀正法者正如預言所說的 > 如指甲縫上的泥,雖然佛法如此歹命,世尊仍是要一再叮囑︰ > ┬┬┬┬┬┬┬┬┬┬┬┬┬┬┬┬┬┬┬┬┬┬┬┬┬┬┬┬┬┬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若人不知苦,不知苦所起,亦復不知 > 苦,所可滅盡處,亦復不能知,滅于苦集道,失于心解脫, > 慧解脫亦失。 > 『不能究苦本,生老病死源,若能諦知苦,知苦所起因,亦能 > 知彼苦,所可滅盡處,又能善分別,滅苦集聖道,則得心解 > 脫,慧解脫亦然。 > 『斯人能究竟,苦陰之根本,盡生老病死,受有之根原。 > 『諸比丘。是故汝等當勤方便思惟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 > 諦、苦出要諦。』 > ┴┴┴┴┴┴┴┴┴┴┴┴┴┴┴┴┴┴┴┴┴┴┴┴┴┴┴┴┴┴ > 我們可以前後相連得到一個重點,那就是修行者要有“慈、悲、喜、 > 護”的四等佛心而如實觀察“苦、集、滅、道”的解脫法門,有了這 > 個原則,則修習禪法時才能定于諸禪得于解脫。 > 化生金翅鳥雖可以吃四種龍,但金翅鳥若是眼楮沒張大一點就亂亂吃, > 吃到化生龍王族的話,則換金翅鳥玩完了,因為化生龍王族的前世雖 > 是嗔心致致此世轉生龍類,但仍是屬于有福德的眾生,因此沒有熱雨 > 沙之患,也沒宮殿被破壞之苦,平時要吃什麼也是“神通憶念,隨意 > 皆得”,吃飯時也不必追著其它倒楣的魚蝦跑。 > 這一類惡道里的清淨眾生就是守護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正法的護法 > 眾生之一,也由于這因緣,金翅鳥無法動化生龍王族,世尊說了一個 > 故事,有一世他也是金翅鳥王,想吃龍時捉到一只化生龍王子,吃了 > 一日一夜吃不了,咦?怎麼吃不了?咱們來仔細看看︰ > 《處胎經》【八賢聖齋品】(T12n0384_p1050) > ┬┬┬┬┬┬┬┬┬┬┬┬┬┬┬┬┬┬┬┬┬┬┬┬┬┬┬┬┬┬ > 『(佛說)吾昔一時無央數劫為金翅鳥王。七寶宮殿後園浴池 > 皆七寶成。游戲園觀心得自在。所行法則如轉輪聖王。內宮 > 婦女狀如天人。于百千萬劫。時乃入海求龍為食。 > ┴┴┴┴┴┴┴┴┴┴┴┴┴┴┴┴┴┴┴┴┴┴┴┴┴┴┴┴┴┴ > 化生金翅鳥王是四生翅鳥中最“頂級”的鳥王,“所行法則如轉輪聖 > 王”行為像轉輪聖王了,老婆長得有如天人一般美。四生畜生中,這 > 類化生類畜生可以隨意化形如天眾外觀,除了化生金翅鳥外,龍類也 > 是一樣,平時的化生龍族看起也是像天眾的外形,只有災難來時才會 > 變回原形,如《起世經》︰(T01n0024_p0313a10) > ┬┬┬┬┬┬┬┬┬┬┬┬┬┬┬┬┬┬┬┬┬┬┬┬┬┬┬┬┬┬ > 『閻浮洲中。有諸龍住處。唯除阿耨達多龍王。其餘諸龍受快 > 樂時,便有熱沙,墮其身上。 > 『【諸龍爾時即失天形,現蛇形相。】 > 『諸龍時時受斯等苦,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此事。』 > ┴┴┴┴┴┴┴┴┴┴┴┴┴┴┴┴┴┴┴┴┴┴┴┴┴┴┴┴┴┴ > 所以真言門建壇時所繪的龍天護法皆是美好的人(天)形。不會有怪 > 樣子出現,所差別的只是表情或嚴肅或慈悲等等不同而已。 > 凡是化生類畜生皆可化為人(天)形 像同學們熟悉的白蛇傳,里頭 > 的白姑娘和青姑娘,也是化生類畜生,她們平時看來像人樣,喝醉了 > 或者要和法海和尚互k時才現出原形,老祖宗把這些化生類畜生統稱 > 為“精”,像烏龜精、王八精、蛤蟆精、狐狸精…等等皆是。 > 話說世尊那一餐要來下肚的龍肉沙西米,可不是等閑沙西米,而是一 > 只持八關齋的龍王族︰《處胎經》(T12n0384_p1050c12) > ┬┬┬┬┬┬┬┬┬┬┬┬┬┬┬┬┬┬┬┬┬┬┬┬┬┬┬┬┬┬ > 『時彼海中有化生龍子(年輕的龍王族),八日、十四日、十 > 五日,受如來齋八禁戒法(即是八關齋法)。 > (此三日) > 一、不殺、 > 二、不盜、 > 三、不H、 > 四、不妄言、 > 五、不綺語、 > 六、不勸飲酒, > 七、不听作倡伎樂、香花脂粉高廣床,(不娛樂享受) > 八、非時不食。 > 奉持賢聖八法。 > ┴┴┴┴┴┴┴┴┴┴┴┴┴┴┴┴┴┴┴┴┴┴┴┴┴┴┴┴┴┴ > “八關”指的就是“八道關卡”,是在家居士在家里作的“佛事”, > 這個齋法難度很高,因此特別受到世尊贊嘆,現在有人把八關拿到寺 > 里去當作星期休假活動去作,那不是八關,因為沒有俗事環境的考驗, > 不叫“關”,叫享福矣。人在寺里會殺生嗎?不會,在家才會。其它 > 項目類推,如果只是到寺里“關”起來不犯叫八關,那牢里的人犯大 > 概都成了聖人了。 > 這只龍王行八關齋,可見八關是天龍可作的佛事,而龍王族並沒有出 > 家龍的佛寺可作,可見八關是在家作的。世尊的前生金翅鳥王把這只 > 龍王咬走了︰ > ┬┬┬┬┬┬┬┬┬┬┬┬┬┬┬┬┬┬┬┬┬┬┬┬┬┬┬┬┬┬ > 『時金翅鳥王(世尊前世)身長八千由旬,左右翅各各長四千 > 由旬(比波音七四七還大只)。大海縱廣三百三十六萬里, > 金翅鳥以翅﹝斫水﹞(把水撥開)取龍。水未合頃餃龍飛出。』 > ┴┴┴┴┴┴┴┴┴┴┴┴┴┴┴┴┴┴┴┴┴┴┴┴┴┴┴┴┴┴ > 世尊說當時他咬到這只龍時把他咬到鐵叉樹上準備好好吃一⑶ 墑 > …咬到燒鐵板︰ > ┬┬┬┬┬┬┬┬┬┬┬┬┬┬┬┬┬┬┬┬┬┬┬┬┬┬┬┬┬┬ > 『金翅鳥法。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龍被咬)到須彌山北有 > 大緣鐵樹(即是鐵叉樹)。高十六萬里。餃龍至彼欲得食啖, > 求龍尾不知處,以經日夜。 > ┴┴┴┴┴┴┴┴┴┴┴┴┴┴┴┴┴┴┴┴┴┴┴┴┴┴┴┴┴┴ > 原來金翅鳥王找不到龍尾巴,神龍見頭不見尾,金翅鳥王找龍尾巴找 > 不著,被這只超大素龍漢堡搞了一天一夜無從下口。到了第二天,素 > 龍漢堡才現出尾巴,對金翅鳥說話︰ > ┬┬┬┬┬┬┬┬┬┬┬┬┬┬┬┬┬┬┬┬┬┬┬┬┬┬┬┬┬┬ > 『明日龍出尾,語金翅鳥︰化生龍者,我身是也。我不持八關 > 齋法者,汝即灰滅我。』 > ┴┴┴┴┴┴┴┴┴┴┴┴┴┴┴┴┴┴┴┴┴┴┴┴┴┴┴┴┴┴ > 原來他是行八關齋的佛弟子,所以金翅鳥無法吃他︰ > ┬┬┬┬┬┬┬┬┬┬┬┬┬┬┬┬┬┬┬┬┬┬┬┬┬┬┬┬┬┬ > 『金翅鳥聞之悔過自責。佛之威神甚深難量,我有宮殿去此不 > 遠,共我至彼以相娛樂。(帶他回家玩玩) > 『龍即隨金翅鳥至宮殿觀看。 > 『(金翅鳥王說)今此眷屬,不聞如來八關齋法,唯願指授禁 > 戒威儀,若壽終後得生人中(希望死後能生于人中)。』 > ┴┴┴┴┴┴┴┴┴┴┴┴┴┴┴┴┴┴┴┴┴┴┴┴┴┴┴┴┴┴ > 這只龍王是修行者,他知道業報的因果,因此對金翅鳥王和他的家人 > 說法︰ > ┬┬┬┬┬┬┬┬┬┬┬┬┬┬┬┬┬┬┬┬┬┬┬┬┬┬┬┬┬┬ > 『爾時龍子具以禁戒法使讀誦。即于鳥王宮,而說頌曰︰ > 七寶宮殿舍,莊嚴極快樂, > 行滿戒不具,受此金翅身。(不具戒的修行人所以轉生為鳥) > 我是龍王子,修道七萬劫, > 以針刺樹葉,犯戒作龍身。(嗔心刺樹葉)(…下略)』 > ┴┴┴┴┴┴┴┴┴┴┴┴┴┴┴┴┴┴┴┴┴┴┴┴┴┴┴┴┴┴ > 這正是世尊說的“慈悲喜護”的“護”字,要行者小心守護身、口、 > 意三業的原因。後來龍先生就回請鳥先生也到他家中參觀,同樣是宮 > 殿,龍宮有什麼特別的呢︰(T12n0384_p1051a07) > ┬┬┬┬┬┬┬┬┬┬┬┬┬┬┬┬┬┬┬┬┬┬┬┬┬┬┬┬┬┬ > 『我宮在海水,亦以七寶成,摩尼頗梨珠,明月珠金銀,可隨 > 我到彼,觀看修佛事,復益善根本,滋潤悉周遍。』 > ┴┴┴┴┴┴┴┴┴┴┴┴┴┴┴┴┴┴┴┴┴┴┴┴┴┴┴┴┴┴ > 原來是要“觀看修佛事,復益善根本”,同學們,在家居士的八關齋 > 是世尊所贊嘆的“修佛事”,這是有益善根的事。于是金翅鳥王和眷 > 屬就口唱三自皈︰ > ┬┬┬┬┬┬┬┬┬┬┬┬┬┬┬┬┬┬┬┬┬┬┬┬┬┬┬┬┬┬ > 『爾時金翅鳥聞龍子所說。受八關齋法,口自發言︰自今以後 > 盡形壽不殺,如諸佛教金翅鳥眷屬。 > 『受三自歸已,即從龍子到海宮殿。 > 『彼宮殿(龍王宮)中有七寶塔。諸佛所說諸法深藏,別有七 > 寶函,滿中佛經,十二因緣、總持三昧(總括二大類法)。 > 『見彼龍子及諸龍女。香花供養禮拜承事,猶如天上難檀婆那 > 羅金殿(多重多色的豪華壇城)無異。 > 『龍子語金翅鳥︰我受龍身劫壽未盡。未曾殺生嬈亂水性。 > (意思是我也是不殺生的,用以贊嘆金翅鳥願持不殺生戒)』 > ┴┴┴┴┴┴┴┴┴┴┴┴┴┴┴┴┴┴┴┴┴┴┴┴┴┴┴┴┴┴ > 龍先生接著以偈贊不殺的行為,並鼓勵金翅鳥說︰ > ┬┬┬┬┬┬┬┬┬┬┬┬┬┬┬┬┬┬┬┬┬┬┬┬┬┬┬┬┬┬ > 『爾時龍子復與金翅鳥。而說頌曰︰ > 殺是不善行,減壽命中夭,身如朝露蟲,見光則命終。 > 持戒奉佛語,得生長壽天,累劫積福德,不墮畜生道。 > 今身為龍身,戒德清明行,雖墮六畜中,必望自濟度。』 > ┴┴┴┴┴┴┴┴┴┴┴┴┴┴┴┴┴┴┴┴┴┴┴┴┴┴┴┴┴┴ > 最後一句“必望自濟度”點明了一切業行是自己的決定,因此若能行 > 不殺的善業的話,就“可以轉生”(得生)長壽天,長壽天是哪里? > 就是無量壽佛國的天界,也就是阿彌陀佛那里。因此最後世尊加了附 > 注說明︰ > ┬┬┬┬┬┬┬┬┬┬┬┬┬┬┬┬┬┬┬┬┬┬┬┬┬┬┬┬┬┬ > 『是時龍子說此頌時,龍子龍女心開意解,壽終之後皆當生阿 > 彌陀佛國。』 > ┴┴┴┴┴┴┴┴┴┴┴┴┴┴┴┴┴┴┴┴┴┴┴┴┴┴┴┴┴┴ > 金翅鳥王當然是沒有往生阿彌陀佛國去,應該是更努力修行了,而我 > 們才有現在的世尊。或許有同學會問“阿彌陀經不是說『阿彌陀佛成 > 佛已來于今十劫』,這沒多久啊?怎麼那時就有名了?”,同學們, > “此世界”成立之前十劫已經是很久以前了,而我們這世界過去莊嚴 > 劫已有千佛了,因此當世尊在此世界修行無數世時,阿彌陀佛早就是 > 大大有名的佛了。 > 諸龍世界里的化生龍王族可以有為善的機會,因為有八關齋的關系, > 化生龍王類死後可以轉生長壽天(阿彌陀佛天界),金翅鳥王族類也 > 應該可以比照辦理,持八關齋,但是鳥類有一點比不上化生龍王族, > 那是先天的不如龍類,因為金翅鳥的食物是龍,不像化生龍王族可以 > 隨意化食。所以世尊這里只說龍王們轉生長壽天,而沒說金翅鳥王听 > 了後也努力努力最後也轉生長壽天。 > 這里附帶再強調很有意思的一點,那就是化生龍可因為持八關齋而死 > 後轉生長壽天,可見八關齋不是只有人類能持,也不是要在寺里頭持, > 而是在家持的才叫八關齋。而金翅鳥所參觀的龍王家里的“作佛事” > 即是八關齋法。 > 修行者身口意不圓滿而轉生畜類的例子不少,畢竟修行的過程就是在 > 無數生的輪回里不斷的提升身口意的清淨,然而世尊很清楚的指出來 > 一個要點,那就是身口意的清淨並不是解脫,它只是不受惡業果報而 > 已,而解脫道在哪?就在同學們決定修習多修習,或者休息多休息的 > 選擇之中。 > 修行者轉生龍鳥畜生類的境遇也因惡業輕重而有不同,四生里條件最 > 差的是人間的畜生,就是我們周遭的各種動物,馴養的或野生的,前 > 者又是好命一點,像前文所談到的好命白狗就是境遇好一點的,野生 > 的動物日子就不好過,大多數是有一頓沒一頓,長處于饑餓狀態。 > 白狗的前世為梵志修行者,所以他有餘福成為好命狗,有同學或許會 > 問︰“那有沒有修行者落入野生動物的呢?”當然也有。稍後再來看 > 看。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220.189.3.254 |
閱讀文章: 第 14104/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