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408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tranquillitygNhIWQ.Oo4xQo (tt)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問題] 關於淫欲心∼ 時間: Sun Jul 24 15:03:21 2005 ※ 引述《lucy601124 (寂靜光)》之銘言: > 請問大家: > 淫慾心重的人是否業障特別深重? > 有什麼樣的法門或方法可以對治過重的淫欲心? > 而淫欲心過盛對人的壞處是什麼? > 對於想真正修行是否也非常不利呢? > ^_^ 有勞各位大德菩薩們了,謝謝∼ 以佛法的道理來講,眾生有三種根本煩惱 - 「貪、瞋、痴」,有些早期經典是翻 譯成「淫、怒、痴」。「淫」字偏旁是「水」部,不是「女」字旁的「婬」。 「淫」字原先的意義是「過分」,但何是只要作了過分了,就是「貪」。例:植物 生長需要水份滋潤,但過量的水反而容易把它的根浸爛了。「淫雨」指的就是過多 的雨水,它會妨礙植物的成長。 所以佛經的「淫」字表示過分,跟「貪」字的意義是一樣的。凡夫眾生會有這些根 本煩惱,往往都是因為有過分的要求,如果在做人做事當中都能守本分,不做非分 要求,當然就不容易引起煩惱,這是佛經中所以採用「淫」字的本意。 「婬」是不正當的男女間性行為,現今很多人誤解成「食、色,性也」,也就是把 「婬」當成了食慾或者性慾的「慾」。 唯識學把現有生命所產生的境界或是作用分成「俱生法」和「分別法」,「慾」是 屬於俱生法,是現有的生命本能,但是「婬」則是分別法,是有分別心所引發起的 。所以婬當然要戒、要斷,可是俱生就有的「慾」又怎麼斷得了?誰能夠不口渴、 肚子餓呢?對異性感到好奇、有趣,這些都是慾的表現,只要需求不過份,就不算 淫。所以「淫」要戒,「慾」沒辦法戒,也不可能戒。 小乘法「戒婬」,是運用心的力量,把慾念壓住,表面上面不出來,但是內心沒有 轉化。「慾」是俱生法,以大乘法而言,要等到見性以後才能夠慢慢轉化。曾經有 人問達摩祖師:「在家人有妻子,不斷婬慾,憑何成佛?」達摩祖師回答他:「只 論見性,不論婬慾。」因此大乘法的修持,就是要我們在「慾」裡頭轉化,來引發 般若,也就是在「慾」中當中見性。佛說「緣起性空」,宇宙萬法都是緣起法,所 以「慾」也在萬法之中,它的性也是空的。 --以上摘錄整理,參考白話佛教經典(九)-心經與觀心法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57~62頁,共參考,希望能有幫助-- -- 卍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您的問題就是大家的問題! BudaHelp |
閱讀文章: 第 1408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