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305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hck8365 (常悟) 標題: Re: [請益] 關於小乘大乘 時間: 2005年 4月 4日 20:29:17 星期一 ※ 引述《solvga.bbs@ptt.cc (123)》之銘言: > 在台灣由於大乘盛行 > 學小乘佛法,或稱原始佛教的人似乎比較少。 > 小弟有聽說一些關於小乘與大乘的考據 > 當然還沒有去查證過,因此很有可能是錯的? > 所以來這邊請教各位前輩: > 小乘之所以被稱為原始佛教,似乎是因為小乘真的比較接近佛陀當時的佛教。 > 佛教創立之後,經過了一段時間 > 分裂成上座部和大眾部 > 之後上座部變為後來的小乘,大眾部變為後來的大乘。 > 有歷史學家認為,大乘可能是婆羅門教徒滲入造成。 > 佛陀的那個時代,去了解生命似乎是一種很盛的風氣, > 其中,對於生命為何輪迴和生老病死,除了當時最多人信的婆羅門教之外 > 還有很多的大師也都提出各種不同的理論,佛陀便是其中之一。 > 佛陀應該是特別聰明,就像愛因斯坦那樣,從很實際的角度去觀察生命。 > (不過愛因斯坦是觀察物體的運動。) > 因此佛陀發現在別人看不出的生命的真相。 > 從小乘來講,簡單地說就是:(只是很簡單的說) > 1.我是由五色陰這樣的客觀環境構成。 > 2.五色陰維持的動力是貪。 > 3.因果的最主要動力亦是貪。 > 4.因此只要能將貪去掉,即可將苦滅掉。(見苦為第一步驟,不過小弟還沒見 苦。) > 就我所知,大乘和小乘主要的差別: > 1.小乘只有六識,大乘還有七、八識。 > 2.小乘只修到阿羅漢果為終點,大乘是要成佛。 > 阿羅漢和佛最大的差別在於:佛是自己了解如何滅苦,阿羅漢則是學佛陀的方法 滅苦。 > 因此,阿羅漢和佛差了兩個功德:(我忘記功德的名字了) > 1.佛是無師自通 > 2.佛把滅苦的方法傳給眾生知道 > 阿羅漢和佛陀的境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可以這麼看: > a是第一個知道怎麼以9秒跑完百米的人。之後a教了b用9秒跑完百米的方法。 > 現在a和b都是可以以9秒跑完百米的人了。 > 然而一定會有人想:成佛不是更好嗎?當阿羅漢似乎聽起來就是差了點。 > 於是大乘的想法就出來了:從一級菩薩到十級菩薩。 > 不可以只渡自己,還要度他人才行。 > 然而這樣其實只補了前述的第二個功德而已,而且還補不完全。 > 所以如果真的要被稱為佛,其實應該是要走辟支佛的路線, > 也就是在聽不到佛法的地方自己創出佛法才行。 > 對於因果的觀念,現在所聽到的,和佛陀原本講的似乎不太相同。 > 佛陀認為果是由貪這樣的力量引來的,當然還有緣的成份在。 > 但現在通常聽到的因果,卻是說果是由之前做了某某事,所以之後會有某某果。 > 兩個說法雖然很相似,但確有很大的不同 => 解決問題的方法會不同。 > 阿羅漢的定義就是戒了貪。去除了貪才叫做成就阿羅漢果位。 > 因為貪是造成輪迴的原因,因此,小乘才會以戒貪為目標。 > 這裡的貪,並不單指物質上的貪,各式各樣的貪都算,甚至幫助難民也算在內。 > 戒貪實在是太難,當然不可能一下就學會, > 因此,佛陀教給了大家一套戒貪的方法:也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修 法。 > 以此來看,小乘似乎比較合乎邏輯且實際,而大乘卻似乎存在較多夢想。 > 然後在台灣的教育過程中,隱隱約約會有一種「大乘比小乘好」的暗示。 > 至少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是如此。 > po得很雜亂,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得懂。 ^^ > 因為我不是佛教徒,所以很多專有名詞我不知道。不過我盡量用自己的話表達出 來。 諸賢者:大乘或小乘緣覺或辟支只是名相而已,無關解脫之[義],執名相不能見如來 ,真實義不理只爭名相…佛嘆啊!真實義[無我],[無我]能生善智慧,[無我]能生大悲 心,[無我]能證佛果,除了[無我]別無他要,諸賢者口口稱佛,聲聲是法,以分別心而 論大小乘,引經據典,有違佛意[說],本人希望諸賢者了解所謂的大小乘只是佛後之 [異],有說執一法[門]而證佛果[此一法是以未證者而說]非關大小乘,如果硬要有所 分,真實的說那只是因人而分,非大小乘之分,諸賢者如不能以[無我]的心態來觀事 物,引經據典學佛無益…o 再說四句:真無善惡相*如無生滅法*本無大小乘*性無修證分*…..無無無無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常悟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218.184.60.36 |
閱讀文章: 第 13057/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