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2774/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ptk (Kao) 標題: Re: [問題] 如果是即身成佛 時間: 2005年 2月21日 0:43:51 星期一 selfnature 兄, (以下稱自性兄,望勿見怪~ ^_^) 末學反覆看了您的發表(有的已被刪),也思惟良久... 對於自性兄所開的書單,依止親教師或背誦經文, 乃至儒道思想與佛法的互相影響等見解也多表認同與 佩服。當然,其他諸大德的見解也頗令末學佩服。 然對於自性兄提及了 (1)釋儒道乃至耶和回,會歸的是一家, 不能歸的是二或成三法,猶如小乘與大乘或成五乘佛法 (2)舉了仁字的部份,用法華經印證一乘法 (3)<<金剛經云 :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存有疑義,望與自性兄做知見上的交流... 您以法華經的「成佛唯有一乘」與金剛經的「一切法皆是佛法」 來說明「釋儒道乃至耶和回,會歸的是一家, 不能歸的是二或成三法,猶如小乘與大乘或成五乘佛法」. 雖言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個人根器不同,有人覺得 保住人身就滿足了;有人欣求天界的欲樂或禪悅; 有人急於入涅槃;有人不惟自度,願與眾生同登彼岸。 大家學佛皆是為了成佛,而持戒行善雖屬人天乘,亦為成佛 必要基礎,這也是大家既有的共識,然問題出在這句 「釋儒道乃至耶和回,會歸的是一家」?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觀世音菩薩觀察眾生的得度因緣, 而「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其中,《妙法蓮華經》[卷7]「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 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再者,地藏經中,也有大菩薩示現 大鬼王(主命鬼王)之身來度化與守護眾生。其最終目的皆如 《維摩詰所說經》[卷2]中的「先以欲鉤牽 後令入佛道(智)」 從開始學佛至成佛,非一生可成就的,乃經多生累劫修行,方能圓滿。 此世因緣不具足,不能得聞或不信佛法乃至修行證果,入聖人之流。 雖極可惜,但若能行人天善法(持戒行善),不墮三惡道, 待善根福德因緣成熟,得遇善知識,仍能得聞正法而證果解脫. 舉「仁」字闡釋"不殺生"乃至"慈悲",這點末學頗為認同, 然真正能發揮「仁」至極致圓滿者,唯菩薩摩訶薩與佛而已矣。 以「六度」為例,前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此五度與外道共,非僅佛法所獨有。然加以「般若」為導,方能 真正成就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波羅蜜乃至無上正等正覺. 故有言「五度如盲 般若如導」,《心經》中亦言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再者,《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7]中 「菩薩學是般若波羅蜜成就一切諸功德。得諸佛法一切種智。」, 是故,般若波羅蜜不惟能成就「仁智禮義信」之功德,猶能成就 一切諸功德乃至得諸佛法一切種智。 在成佛的因緣過程中,雖可能先入過外道(儒道乃至耶和回), 爾後得聞習正法(如高雄某彌勒講堂之某法師),乃至於最後成佛。 然諸佛畢竟實因聞習「般若正法」而成佛,而非因「學習過外道」 或僅以「人天善法」而成佛。 此故,若未具足般若正見,實不宜將外道歸屬佛法(縱使名為佛子, 仍屬外道;反之,若已具足般若正見,外道則非外道矣)。 末學竊以為,自性兄僅以「一切法皆是佛法」與「成佛唯有一乘」 來支持「會歸的是一家」一說,似乎欠妥。因此,末學認為這句話 實有修正之必要,否則極易引起誤會,甚至誤導初學或未學。 以上是末學淺見,文筆拙劣,若有謬誤,尚請自性兄與諸大德 見諒指教。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Hinet211.21 |
閱讀文章: 第 12774/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