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
閱讀文章: 第 1270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selfnature (buddhanature) 標題: Re: [問題] 如果是即身成佛 時間: 2005年 2月14日 22:33:37 星期一 引述> 請問,不但倡導地十輪經、藥師法門且又倡導阿含的我,會有什麼 > 派別之分呢? 不管你倡導哪部經 只要意識形態的作祟 將他人所言的經 認定非基礎 即是派別之分 相反地 當你認定自己的學習模式 有適合的根器 其他人其他宗派的人所倡導的經典也有其適應的根器可以修行的很好 那這樣就無派別之分 並不是您所謂的一家之論 那不成了一言堂?那佛陀何苦說84000種法門? 至於您所言上聖下嚴法師的學佛群疑和正信的佛教妙雲集 末學也拜讀過 書櫃中也有收藏 不過跟您先前所說以經印經似乎相差更遠 不知您在說啥 何況根據您所說 要是我真的用上淨下空法師的入門書 我就會介紹用"認識佛教" 這樣跟您所判斷的差很多 至於你一再強調的阿含 還真是南傳小乘佛法的派別 而且其中不乏對大乘人相當不以為然的學佛人 真是很慘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 唯有派別間隔閡去除 還望仁者三思 至於您所言古大德的方式填鴨式無創造力等 真不知您可知 法脈傳承的觀念 講一個現代的教育改革的比喻好了 10年前台灣還沒教育改革之前 英語托福成績是亞洲第四 現在變成亞洲20個國家倒數第四 ps 末學是教英語文的 數學能力乃至心算能力 國中生就達到美國人大學生的能力 現在反而用那個建構式教學那種只適合智商170以上和弱智60以下的 分算加法成乘法 不但讓台灣學子數學能力下降 奧林匹亞的競試也還是無人 請參閱 http://www.ivy.net.tw/ivy/news/test.asp?index=CT92091702 苦到這些白老鼠 再說國文 自從國中沒有作文後(有些有見識的校長會再請學生寫作文) 國中生寫的中文可說不但乏善可陳 還亂用成語 和許多網上專用的語言和縮語 新聞報導過很多次 從文化變成次文化 國文不知退步多少 同時高中生的國文古文篇數也減少 約十幾篇 不但對學生不利(跟中國大陸比起來) 還讓台灣學生更看不懂 佛經類道經類的文章 都是古文能力太差 至於您所講地藏十輪經的聲聞和緣覺法 不知您是暸解不暸解 並非像妳所說是基礎 還請您三思而行 莫再自誤誤人 感恩不盡 阿彌陀佛 ※ 引述《images (台灣加油樂利安康)》之銘言: > 本人一向沒有派別之分,都是強調一切從基礎開始。 > 若是初學,聖嚴法師的「學佛群疑」、「正信的佛教」和印順導師 > 的「妙雲集」恐怕比「了凡四訓」和「太上感應篇」更適合初學人。 > 四阿含不會繞圈子,那是一切的基礎。若認為繞圈子,真的才是派 > 別之分。 > 再來,古大德的教法,我說的一點也不錯,那就是中國人傳統填鴨 > 教育方式,這個階段在我們的教育系統已經玩過一遍了,不需要再 > 來一次。 > 因此,交叉比對、比較異同、做表格絕對是中學生和大學生都會的 > 工夫,因此,提倡直接入經,而不從外圍開始。 > 了凡四訓和太上感應是好書,這一點我不否認,但那是修善積福之 > 書,甚少談到四正諦八正道,我們說,福慧雙修、福慧雙修,除了 > 修福外,也要修慧。因此,四阿含絕對是修慧好的開始。 > 再來,是地藏十輪經的問題,地藏十輪經卷六,就談到,要給初學 > 概念,一定先從聲聞、緣覺道開始,再一步一步來,請問,了凡和 > 太上感應,內中所提及那一點是聲聞和緣覺? > 若依此攻訐我有派別之分,那就是錯得可以,我僅是佛陀教誨的地 > 十輪經而行事。 > 請問,不但倡導地十輪經、藥師法門且又倡導阿含的我,會有什麼 > 派別之分呢? > 我所在意的是,怎麼給初學一個正確的開始,既然佛說從聲聞緣覺 > 道開始教授,那麼,就這麼開始。 > 以上。 -- 不以有行 亦不以無行 即得受記 維摩經云 諸行性相 悉皆無常 涅槃經云 佛告迦葉 諸行是常 無有是處 汝但一切處無心 即無諸行 亦無無行 即名受記 阿彌陀佛常以佛光攝受一切眾生 請常念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妙音香光 合十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220.142.40.35 |
閱讀文章: 第 12708/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