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2181/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ilanese (重生!)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有苦才有樂不是嗎?
時間: Mon Nov 29 12:21:34 2004

※ 引述《hesta.bbs@ptt.cc (善心無敵)》之銘言:
> 離開了人,哪裡還有修行可言呢?
> 有些話是境界話,哪裡可以拿來當修法呢?
> 喔...我倒不認為如此...如果您有機會參與幾次的禪七
> 便可以在第五到第七天左右體會到我所說的...
> 這部分我曾和多位同修討論過,大部份均有此經驗
> 若沒有擋都擋不住的境界,何以有"隨"觀之說
> 不過從以上的談論中,我發現您錯認了我的意思,應是我解釋不清
> 我原指的境界是指長久禪定而引發的接近妄想幻象以及氣脈狀況
> 並不是日常生活有人引我生氣然後我控制不住之類的
> 這部分不用爭論,自行體會即可...也不必好為人師
> 世界上的學問也不只有佛學而已
> 體會人均有之 你我不一定相同 用包容的心看待 不必動不動就教訓別人

    真入定了,那會還有什麼妄想幻象呢?

    心中一片清明,對外境明明白白,既無昏沈,也無散亂。

    一般而言,我是靜坐後先經過這些身體上的氣脈現象(但我不是用
練氣的方法,我用的方法是比較類似默照禪的方法),才會到達入定的
狀態。

--
至於你所謂的境界應該是獨影境或帶質境吧?


佛學常見詞彙 (陳義孝居士編著)

三境
又名三類境,即性境、獨影境、帶質境。

性境就是一切實境,各有其性質,如石之堅,水之溼,不可能加以改變者;

獨影境如第六識想龜毛兔角,其相虛妄,既無能生的種子,亦無所托的本質
,惟獨起影像;

帶質境者,謂以心緣心,即以見分緣見分兩頭帶出有質的相分境,名真帶質
,若以心緣色,帶彼外塵本質,擬議其長短方圓,名似帶質。
◆ 修改: 04/11/29 22:08:41 <61.231.189.212> 
閱讀文章: 第 12181/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