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Help ◎ 佛法求助哇啦啦    板主: cathykao/prajna
閱讀文章: 第 11921/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作者: YuGar (我愛死小白了 =_=|||) 看板: BudaHelp
標題: Re: 因果關係的問題
時間: Mon Oct 25 08:49:29 2004

※ 引述《solarjeff.bbs@ptt.cc (札喜多傑/吉祥金剛)》之銘言:
> 多謝師兄法施
> 就末學的思維來看,此種不能算是淺禪定
> 禪定有個特色是,當下能知,
> 而此能知並非指單一的專注狀態
> 如果不能知,就算是昏沉境

當然不是昏沉境,
讀書的時候,我們能知道自己在讀書。
發呆的時候,我們能知道自己在發呆。
思考的時候,我們能知道自己在思考。

但是睡覺,很遺憾,這就是所謂的昏沉境,
總之,只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迷迷糊糊一生就過了,也算是昏沉境之一,
所以對於昏沉境與禪,目前你還不是很能掌握。

> 根據末學的經驗
> 初坐時調息伏心
> 至開始修定時方法很多
> 大部分都是從下面二者著手:
> 1.吐息
> 2.專念佛號
> 在吐息是著重於觀察肉身的變化
> 專念佛號是著重於心念相續的練習
> 根據末學曾經有過的經驗
> 身心會感覺到從未有過的暢快感
> 整個身心感受到從所未有的清晰與自在安樂
> 此種感受不同於受外在情緒所引導出的喜樂感

這算是下面二種禪的境界中的一種。

第一種,「定生喜樂境」,這種境界能達到,
就可以察覺什麼叫「要多快樂就能多快樂」,
喜樂如泉水湧出一般,無窮無盡,這是第一種。
(此境不可著,因為會迷於境中)

另外一種是心靈平靜,得到寂靜的妙樂,「離生喜樂境」,
遠超苦樂,得無上寂樂,可以在此時觀察一切受為什麼是苦是樂,
所謂的苦樂本質完全相同,沒有二樣。
惟有斷絕於苦樂才能得到最真實的妙樂。

> 這時後應該不算是與外界隔絕
> 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很清楚的從五感接收到,
> 在內心的感覺上是可以選擇理會與不理會
> 不過因為太過暢快
> 那時只想維持在那種狀態下,因而懶得理會外在的動作
> 不過也忘了詳細觀察那時身心的狀態
> ps:這種經驗末學體驗過一次,約一小時
> 末學目前的吐息修習以南傳為法
> 以上是末學個人經驗,如有不當,請幫忙指正~

以上所說的二種境界末學都坐過,
不過要注意,禪定是用來「證明」,
所以無論是什麼境界,一定要配合觀照才是正確的坐禪法。
要想這個境界本質是什麼,為什麼能達到,有什麼可以從中學習的?

一點個人的經驗,給你做個參考。
--
獅子吼站 板面介紹:                                         cbs.ntu.edu.tw
禪與靜坐板 - 真心交談的坐坐板                                 BudaSitting
閱讀文章: 第 11921/17893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