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閱讀文章: 第 66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發信人: yuan@Lion (緣), 信區: BudaFeeling
標  題: 念與心
發信站: 獅子吼站 (Mon Apr 16 19:26:05 2001)
轉信站: Lion

~
    楞嚴經中, 有正明  反辨見不是物, 之後更顯見精不離
現前所見種種相; 之後文殊菩薩啟請, 顯示  本真無二相;
在來則  合二喻而說: 

是以汝今, 觀見與塵, 種種發明, 名為妄想, 不能於中, 
出是非是. 由是真精, 妙覺明性, 故能令汝, 出指非指.
    1.因此見精性質  離一切現前所見相  即現前所見法,
見精如是, 聞性是否如是? 現前意識此中真妄又是如何?

    2.楞嚴經: 全真成妄, 全妄即真
      無垢稱經: 法無有比  離相待故
      楞嚴經: 言妄顯諸真, 真妄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3.六祖壇經中, 有人誦臥輪禪師偈: 
      
      臥輪有技倆, 能斷百思想, 心念不數起, 菩提日日長

      六祖大師聞之, 則說彼師尚存知見, 並且說了一偈:
 
      慧能沒技倆, 不斷百思想, 心念數數起, 菩提那麼長
   
    4.檀經: 何名無念?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 是為無念; 用
即遍一切處, 亦不著一切處, 但淨本心, 使六識出六門, 於六
塵中無染無雜, 去來自由, 通用無滯,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
, 明無念行.
      若百物不思, 當令念絕, 即是法縛, 即名邊見....

      於諸境上心不染, 曰無念; 於自念上常離諸境, 不於境
  上生心; 若只百物不思, 念盡除卻, 一念絕即死, 別處受生,
  是為大錯.
-------------------------------------------------------
      念起, 不染著一切境界, 念念無滯, 去來無礙叫無念,
是因為心不著於境而稱"無", 因無妄想顛倒而稱" 無",非念
絕而稱為無念. 念絕或是止念, 就是止病與滅病.

    5.迷人於境上有念, 念上便起邪見, 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
. 自性本無一法可得, 若有所得, 妄說禍福, 即是塵勞邪見.

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 無者無何事? 念者念何物? 無者,
無二相, 無諸塵勞之心; 念者, 念真如本性.
 
真如即念之體, 念即真如之用. 真如自性起念, 非眼耳鼻舌能念.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無, 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 真如自性起念, 六根雖有見聞覺知, 不染萬境常自在. 
故云: 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
    上面是檀經中連貫的一段; 說明無念  以及念為真如之用,
不當  止  與  斷, 無念只在念念無病; 提這段, 只因為楞嚴
經中詳辨  見精  聞性; 那意識方面呢??
    參話頭就會明了這一念的特性, 對它的特性沒有錯認,才能離
作  止  任  滅  諸病.      
~
--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即得往生安樂剎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佛典電子化討論版 - 三藏經典電子化結集中                           BudaTech
閱讀文章: 第 66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