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閱讀文章: 第 2349/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J7669 (charlie) 標題: 菩薩與羅漢的分界在哪裡? 時間: 2003年10月31日 13:13:14 星期五 *****首先談菩薩, 菩薩有無量法門,一般討論的則有四弘誓願、四無量心、 四攝法、六波羅蜜等;而菩薩道的實踐方式,必須配合《金剛經》「無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般若觀;《楞嚴經》「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 此取泥洹」的慈悲觀。才能有所成就。 再談阿羅漢,阿羅漢的修行方法,簡單而言之則為四聖諦、十二因緣或三十 七道品,其修行方式同樣必須配合《金剛經》「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 者相」的般若觀。但好像沒有《楞嚴經》「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的慈悲觀。這就是如今佛弟子一直爭論的要項。…….. 但請回想一下阿含經系列中,眾多阿羅漢的故事。如說法第一的富樓那尊者 願捨生命到蠻荒地區做法施。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解救五百釋迦族 的生命,不惜作佛陀所不喜歡的事,在白衣群中施展神通,就是為了救度生命 。還有迦旃延尊者要眾生佈施貧窮給他,不忍眾生苦的慈悲精神。還有羅睺羅 尊者的忍辱行…….,都是他們自己主動的修行事跡。……為什麼會說阿羅漢 不慈悲,是自了漢? 佛弟子應該反璞歸真的想一想,你現在所修行的佛法是〔菩薩法〕還是〔羅漢 道〕,這兩者有分開修嗎?而修行的過程是對立的還是相輔相成?……..最重 要的還是雙方共有的《金剛經》「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般若觀, 是趣向解脫的根本。佛弟子證悟解脫〔至少要達到去我執〕前,無論你修行菩 薩法或羅漢道,都還是一樣在作〔修福,慧〕的工作。既然所作修行相同,怎 麼還會去比較[菩薩],[羅漢]的名相定義差別? 當然有眾多經文說,阿羅漢在解脫後迴心向大,行菩薩法,而後得佛果。問題 是證悟解脫生死後,就好像黃河的水,長江的水,流到海裡一樣。在流入大海以 後,如何分別哪一滴是黃河水,長江水。全部都是無我的!無分別的!因此果真 有解脫以後的聖者對同樣解脫的聖者說:{〔你〕要修學*****,才能得到佛 果。}。不是很奇怪嗎? 解脫是〔自證聖智〕,無法推測,也不易說明。討論這個問題,就好像小學生 在問老師,得到博士學位後,要學什麼才能得到諾貝爾獎?…..解脫以前的修 行無〔菩薩法〕或〔羅漢道〕的分別。因此,請問未證解脫的佛弟子,菩薩與 羅漢的分界在哪裡?******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東森寬頻 |
閱讀文章: 第 2349/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