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閱讀文章: 第 233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作者: CJ7669 (charlie) 標題: 因果,1加1不等於2 時間: 2003年10月26日 14:20:36 星期日 ****剛開始修學[十二因緣]與[五蘊]時,雖將二者相互對照比較,但還 是以為因緣果報的脈絡.只要有因加上助緣就成果報.好像是1加1 等於2 一樣!但其實不然…… 就譬如,個人現在的正報人身,是依存於過去世[遍計所執性]所造作的無量 業識種子.而個別業識種子[此業識種子是因]又招感其他過去世[依他所起性] 的眾多緣起.且每一緣起又有四種變化(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想想看, 本來多個過去世的緣起,可以為一個[因]以招感性強弱相互影響(非依時間的 次序排列)來造成一個果報.本已相當複雜.加上緣起又各有四種變化………. 同時當因果雖成熟顯現,又有機會因正報體的修行和懺悔與佛菩薩感應,而以其 功德力出面為雙方作排解,使得其中各個緣起的影響強弱又起了變化……. 難怪佛才會對阿難說(此緣起極甚深。明亦甚深。阿難。於此緣起不知如真。 不見如實。不覺不達故。念彼眾生如織機相鎖。如蘊蔓草。多有調亂。匆匆 喧鬧。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往來不能出過生死。阿難。是故知此 緣起極甚深。明亦甚深….), 似乎超過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的範圍! 以上所談論的因緣果報是世俗諦.也只是自己主觀的認知,未必正確.若有 不正確處歡迎指正. 又龍樹菩薩的[中論](觀因緣品)討論的 果不從緣生, 不從非緣生,以果無有故,緣非緣亦無。 則是另一種層次了!***** 附節錄文章(一念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就事上而言,稱為三世十二因緣;就理上而言,隨一念心起, 便具十二因緣,稱為一念十二因緣。如《大集經》中言,一念中,因眼見色, 而生愛心,即是「無明」;為愛造業即為「行」;至心專念,故名為「識」; 識共色行,是名「名色」;六根生貪,是名「六入」;因入求受,名為「觸」; 貪著心者,名之為「受」;纏綿不捨,名為「愛」;求是等法,名為「取」; 如是法生,是名「有」;次第不斷,是名「生」;次第斷故,名之為「死」。 -- ※ Origin: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cbs.ntu.edu.tw> ◆ From: !東森寬頻 |
閱讀文章: 第 2331/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