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aFeeling ◎ 學佛心得•酸甜苦辣留言版 板主: Chosen/magelinus |
閱讀文章: 第 114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發信人: Heavenchow@Lion (Heaven), 信區: BudaFeeling 標 題: Re: 910216報告'有關安般的心得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Feb 16 14:04:42 2002) 轉信站: Lion ==> 於 alubi (alubi@Lion) 文中述及: : : 自身想:如果眼睛看佛像或是阿字或是其他的圖像來幫助入止.直覺如此可能會有 : : 幫助:可以加速將注意力集中於鼻頭的出入的安般氣流! : : 待續 : 現在就是要提一下剛好當時見到其中一篇文章的某一部分有提到人的注意力有個 : 特性:就是可以將真正的注意力集中於主要目標上,其他的是可以附帶察覺,比方看眼前 : 的某一東西,同時還能次要的察覺出四周環境的動靜比方環境 聲音 花朵的味道等等, : 不過我後來明白:此還不是真正的進入止,到了真正的止,注意力是僅集中於所注意的 : 目標上,完全覺察不到四週的動靜,此才是真正的入止!所以我想:我上面的問題可能 : 不是那樣的複雜,眼神置於何處與看什東西皆可,主要是此事次要注意力,根本主要的 : 目的是將將注意力真正置於安般念上此才是真正的目標!(如果此真的是的話: : 我腦海中想到: 如果我配合諾那上師所說的睜眼看眼前的阿字尊,但是我真正的注 : 意力是集中於鼻端人中出入的安般念,這樣不知是否好???) 我覺得觀太多反而不好. 我自己修安般, 幾乎是全部注意力都放在鼻頭的觸點上, 所以眼前有什麼, 都是視而不見 (也就是根本無法注意看), 甚至大多是閉眼修習, 所以若放佛像或是觀想梵字, 那實在是太難, 而且我認為反而會造成分神. 至於六妙門與安般, 我也是認為六妙門應該是由安般發展出來的 (我對六妙門不熟), 看了清靜道論的安般法, 也是談到六妙門 (或七妙 ^_^) 我想那只是整理出來的次第. 至於發展其它方法....我倒是覺得不用愈弄愈複雜. 若有興趣, 可以參考清靜道論的四十業處修習法, 安般只是其中一項, 若根性不同的人, 也有不同的方法來應用, 倒不限於安般一門, 我認為就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一門(書上也有說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法門), 然後深入下去修習, 古人就是這樣成就的, 我想今人也不會差太多. :) 我自己最近常常想到, 自己學佛也是 "愈學愈回去了" .... :) 如今只想到二點, 靜時修安般, 動時盡量注意動作起落, 先將身念處掌握好, 不要被太多的東西弄亂了自己. 這點可供有興趣的人參考看看. heaven : 再來則是我由上面眼神 與注意力的關係無意間見到佛教學術界有數篇的論文, : 主要就是安般與六妙門的關係,學術界有些論文指出六妙門可能是後來逐步統一演化 : 的!該論點對我幫助很大:他們由史學演化次序的角度來試著還還原安般在佛陀世尊 : 當時在教授安般的真相:後學目前傾向是原本安般很可能是真的很單純的將意守在 : 鼻端的安般,然後後來的修行者與祖師大德,累積了大量的前人實證的體驗,將各種 : 體驗匯通整理就成的六妙門出現,此等有何意義呢?對我意義非常大: : 如果安般真的是如此逐步發長成六妙門,那表示我們可以掌握真正的安般的精神 : 所在,然後就能根據各種根器材發展適合他的安般!比方藏密的五方氣寶瓶器等等 : 就能發展適合彼等體系的安般念;同樣的明顯例子就是後學一開始就報告受到南教 : 授的影響: : 最開始守意是守於鼻端,原始佛傳境界觀修法,我們就理論上其實可以將[意] : 直接守於最後究極的圓覺體性上, : 待續 : -- 獅子吼站現有中阿含的網路讀經會,歡迎一同來探討佛法原貌! ◇ 若言下相應 即共論佛義 若實不相應 合掌令歡喜 ◇ ◇ 此宗本無諍 諍即失道意 執逆諍法門 自性入生死 ◇ ◇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 卍 歡迎光臨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 http://www.cbeta.org 卍 □ 個人網頁:http://heaven.iyard.org/ Ξ 獅子吼站 版面介紹: cbs.ntu.edu.tw ☉ 佛法求助哇啦啦 - 解決您學佛的疑惑 BudaHelp |
閱讀文章: 第 1143/4464 篇 | 上篇 | 下篇 | 回覆 | 轉寄 | 轉貼 | m H d | 返回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