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雜阿含經》卷三十三第936經提到「利智.出智.決定智」,會擺上這三樣不會是拿來當花瓶用,應該有他的作用在,從經文中一樣樣找出來看。

a.利智:又稱為利智慧,由於是觀內外六處而得,若得此智慧則已超越身見。

雜阿含經卷十一:「肉者謂內六入處。外皮者謂外六入處。屠牛者謂學見跡。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利刀者謂利智慧。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利智(莊春江先生的阿含辭典):另譯作「深利智慧、利智慧、明利智慧」,「利」是「犀利、銳利」,即「犀利之慧」,南傳經文作「利慧者」,其註解書解說為這是「能在 一坐間迅速斷除所有的雜染而證果者」,《雜阿含第二七六經》以利刀屠牛為譬喻說是「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參看「智」、「慧」。(相關詞「於法利智」「於法,利智」)

b.出智:又稱出離智慧,能斷戒取。

雜阿含經卷三十五:「舍利弗言。汝法是惡說法.律。惡覺。非為出離.非正覺道。壞法.非可讚歎法.我所有法是正法.律。是善覺。是出離正覺道。不壞.可讚歎.可依止。」

c.決定智:能度疑。

別譯雜阿含經卷九:「有優婆塞。於三寶所。深得淨信。歸佛法僧。於佛法僧。得了決定。無有狐疑。又於四諦。亦無疑心。已得見諦。獲於初果。」

別譯雜阿含經卷八:「云何而得須陀洹果。乃至阿那含耶。佛告釋摩男。斷除三結。身見戒取及疑網等。斷三結已。成須陀洹。更不復受三塗之身。於無上道。生決定信。人天七返。」

別譯雜阿含中還多一個【疾智】,又稱為速疾智。這疾智聞法便解來頭可不小:

佛說鴦崛髻經卷一:「爾時世尊觀樂指髻。便告諸比丘。汝等。頗見比丘中如我弟子。有【捷疾智聞法便解】。所謂伽瞿比丘聞法便解。諸比丘言。不也世尊。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聲聞中第一比丘有捷疾智。所謂指髻比丘是。」

所以證得「利智、出智、決定智」分別斷除「身見、戒取、疑」,也就是斷三結。


Russ Wang:

所以證得「利智、出智、決定智」分別斷除「身見、戒取、疑」,也就是斷三結。

按照對應的南傳經典 《相應部尼柯耶》相應部55相應25經/釋迦族人色勒那尼經第二 來看,即使已經斷三結的初果聖者,乃至有些二果聖者,也未必都具備這三種智:

「摩訶男!這裡,某人是對佛達一向有淨信者(中略) 他沒具備捷慧、速慧,也沒解脫,他以三結的滅盡,以貪、瞋、癡薄,為一來者,只來此世一回後,得到苦的結束 ...... 」

《瑜珈師地論對這三種智的解釋:

  • 言捷慧者:速疾了知故。
  • 言出慧者:於出離法,世間離欲,能善了知故。
  • 言利慧者:盡其所有,如其所有,皆善了知故。

就我的理解,就像初果向也有隨信、隨法行的根性分別,是否具有利智、出智、決定智應是跟過去累積的波羅蜜有關。

另外,「利慧」 (tikkhapañño)在其他經文則有「銳利慧、捷疾慧」的不同譯法,因此 root 所說的疾慧很可能跟利慧一樣。

「決定智」(nibbedhikapañño)另有譯為「抉擇慧;擇慧;明達慧」。

南傳認為阿羅漢必定具備明智(paṇḍīto)、大慧(mahāpañño)、機敏慧(javanapañño)、利慧(tikkhapañño)、抉擇慧(nibbedhikapañño)。

利智、決定智可以對應,但出智是什麼就不曉得了。這部分即使相應部不同經也也不一樣,別譯雜阿含做 「疾智、利智、厭離智」 也與雜阿含不同, 我想應該不用細究, 不過這三智不是初果的條件是確定的

 
agama/研討_什麼是_利智_出智_決定智.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09331011772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