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 2018/06/15 00:04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 2022/12/30 15:24 目前版本
行 15: 行 15:
| 有施 | 布施是善的 | | 有施 | 布施是善的 |
| 有齋 | 供養是善的 | | 有齋 | 供養是善的 |
-| 有咒說 | 咒願(祝福他人)是善的 |+| 有咒說 | 咒願(祝福)是善的 | 
 +| 有善惡行 | 有善行、有惡行 |
| 有善惡業報 | 有善業報、有惡業報 | | 有善惡業報 | 有善業報、有惡業報 |
| 有此世彼世 | 有輪迴 | | 有此世彼世 | 有輪迴 |
行 204: 行 205:
@[0023b26]@「-{信具足}-何等為信具足?-<謂善男子於[[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餘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0023b26]@「-{信具足}-何等為信具足?-<謂善男子於[[如來]]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諸天、[[魔]]、[[梵]]及餘世人同法所壞,是名善男子信具足。>-
-@[0023b29]@「-{戒具足}-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0023b29]@「-{戒具足}-何等戒具足?-<謂善男子[[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是名戒具足。>-
-@[0023c01]@「-{施具足}-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9]-]]-[十六]-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十七]-,常[[自手與]]-[十八]-,樂[[修行捨]]-[]-,[[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0023c01]@「-{施具足}-云何施具足?-<謂善男子離[[慳垢-[9]-]]-[十六]-心,在於居家,行[[解脫施]]-[十七]-,常[[自手與]]-[十八]-[[樂修行捨]]-[]-,[[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
@[0023c04]@「-{慧具足}-云何為慧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諦[[如實知]],集-[10]-、滅、道聖諦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後世安、後世樂。>-」 @[0023c04]@「-{慧具足}-云何為慧具足?-<謂善男子苦聖諦[[如實知]],集-[10]-、滅、道聖諦如實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後世安、後世樂。>-」
行 255: 行 256:
[三] 方便:努力;可達成目標的方法。 [三] 方便:努力;可達成目標的方法。
-[四] 善知識:能教導眾生捨惡修善的人。+[四] 善知識:字面的意思是「好的朋友」,在佛教中特指能幫助眾生捨惡修善的人。
[五] 工巧業處:技能、行業。 [五] 工巧業處:技能、行業。
行 280: 行 281:
[十五] 人皆名為優曇鉢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人們都說這像是聚果榕的果子,種子被挖掉而無後了;(亂花錢的人)在愚痴和貪欲下,不管以後如何。「優曇鉢」即聚果榕,為桑科榕屬落葉大喬木,果實如同無花果般為隱花果,因此人們認為它不開花而結果,印度古代以優曇鉢開出花朵(基因突變)引申為極為稀有的意思。聚果榕由榕小蜂授粉,果實內常有許多榕小蜂,因此採收時通常先剖開,刮乾淨種子(以及其中的榕小蜂)後曝曬製作成乾。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則有說者言:『此善男子食財如優曇鉢果之食。』」 [十五] 人皆名為優曇鉢果,無有種子,愚癡貪欲,不顧其後:人們都說這像是聚果榕的果子,種子被挖掉而無後了;(亂花錢的人)在愚痴和貪欲下,不管以後如何。「優曇鉢」即聚果榕,為桑科榕屬落葉大喬木,果實如同無花果般為隱花果,因此人們認為它不開花而結果,印度古代以優曇鉢開出花朵(基因突變)引申為極為稀有的意思。聚果榕由榕小蜂授粉,果實內常有許多榕小蜂,因此採收時通常先剖開,刮乾淨種子(以及其中的榕小蜂)後曝曬製作成乾。相當的南傳經文作「則有說者言:『此善男子食財如優曇鉢果之食。』」
 +
 +[]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不殺人畜、不偷竊、沒有不正當的性關係、不說謊、不喝酒,合稱為「五戒」,是在家人修學佛法要受持的基本戒律。
[十六] 慳垢:「慳」是吝嗇,「垢」是污穢。吝嗇是一種心中的污穢,因此稱作慳垢。 [十六] 慳垢:「慳」是吝嗇,「垢」是污穢。吝嗇是一種心中的污穢,因此稱作慳垢。
行 287: 行 290:
[十八] 自手與:親手施與。 [十八] 自手與:親手施與。
-[] 修行捨:(以布施)鍛鍊自己能捨得、能放得下。+[] 樂修行捨:樂於修行施捨;以布施鍛鍊自己能歡喜地捨離、放下。
[] 等心行施:以平等的心而施捨。例如不計較誰施捨較多而嫉妒、誰施捨較少而鄙視、施捨誰較有功德而大小眼。 [] 等心行施:以平等的心而施捨。例如不計較誰施捨較多而嫉妒、誰施捨較少而鄙視、施捨誰較有功德而大小眼。
行 317: 行 320:
關於「正命具足」一段所說的「等入等出」,有的同學會質疑那是不是就不儲蓄了?其實不是的,這段是指量入為出、量力而為,避免花的錢比賺的多(出多入少),或是吝嗇、捨不得花錢(入多出少)。佛陀在其餘經中有更詳細的說明,例如在《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83經、《中阿含經》〈善生經〉、《長阿含經》〈善生經〉中,都有列舉在家人可將收入做飲食維生、置產營生、投資求利、儲蓄備用的配置。 關於「正命具足」一段所說的「等入等出」,有的同學會質疑那是不是就不儲蓄了?其實不是的,這段是指量入為出、量力而為,避免花的錢比賺的多(出多入少),或是吝嗇、捨不得花錢(入多出少)。佛陀在其餘經中有更詳細的說明,例如在《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83經、《中阿含經》〈善生經〉、《長阿含經》〈善生經〉中,都有列舉在家人可將收入做飲食維生、置產營生、投資求利、儲蓄備用的配置。
-====[讀經拾得]====+====[進階辨正]====
-[[研討:《雜阿含經》第91經的優曇鉢果]]+  *[[研討:《雜阿含經》第91經的優曇鉢果]]
=====(九二)@@[0023c18]@@===== =====(九二)@@[0023c18]@@=====
行 419: 行 422:
[十六] 清淨、出要、遠離,諸清淨分:清淨、出離、遠離等等清淨的說法。其中「清淨」、「出要」、「遠離」並列是以同義字重複以使語意更加充實的用法,「諸清淨分」指「各種清淨的部分(說法)」。 [十六] 清淨、出要、遠離,諸清淨分:清淨、出離、遠離等等清淨的說法。其中「清淨」、「出要」、「遠離」並列是以同義字重複以使語意更加充實的用法,「諸清淨分」指「各種清淨的部分(說法)」。
-[十七] 四聖諦:四項聖者所證的真理,即「苦、集、滅、道」。「苦」是說明生命是苦迫的,「集」是說明苦的起因,「滅」是說明苦的止息,「道」是說明正確的解脫之道。+[十七] 四聖諦:四項聖者所證的真理,即「苦、集、滅、道」。「苦」是說明生命是苦迫的,「集」是說明苦的起因,「滅」是說明苦的止息,「道」是說明可以滅苦的解脫之道。
[十八] 無間等:洞察。沒有任何間隔、差距地以智慧觀察。又譯作「現觀」。 [十八] 無間等:洞察。沒有任何間隔、差距地以智慧觀察。又譯作「現觀」。
行 434: 行 437: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
 +====[進階辨正]====
 +
 +  *[[研討:《雜阿含經》第92經為什麼要強調尊敬父母兄長]]
=====(九三)@@[0024b13]@@===== =====(九三)@@[0024b13]@@=====
行 443: 行 450:
@[0024b14]@時,有長身-[1]-婆羅門,作如是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特、牸、水牛及諸羊犢、種種小蟲悉皆繫縛,辦諸飲食、廣行布施,種種[[外道]]從諸國國皆悉來集邪盛會所。 @[0024b14]@時,有長身-[1]-婆羅門,作如是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特、牸、水牛及諸羊犢、種種小蟲悉皆繫縛,辦諸飲食、廣行布施,種種[[外道]]從諸國國皆悉來集邪盛會所。
-@[0024b18]@時,長身婆羅門聞沙門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作是念:「我今辦邪盛大會,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虫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來至會所。我今當往沙門瞿曇所問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大會,[[分數]]-[]-中有所短少。」作是念已,乘白馬車,諸年少婆羅門前後導從,持金柄傘蓋,執金澡瓶,出舍衛城,詣世尊所,恭敬[[承事]]-[]-。至精舍門,下車步進,至於佛前,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今欲作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蟲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皆悉來至邪盛會所。又聞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我今故來請問瞿曇邪盛大會法諸物分數,莫令我所作邪盛大會諸分數之中有所短少。」+@[0024b18]@時,長身婆羅門聞沙門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作是念:「我今辦邪盛大會,所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虫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來至會所。我今當往沙門瞿曇所問邪盛法,莫令我作邪盛大會,[[分數]]-[]-中有所短少。」作是念已,乘白馬車,諸年少婆羅門前後導從,持金柄傘蓋,執金澡瓶,出舍衛城,詣世尊所,恭敬[[承事]]-[]-。至精舍門,下車步進,至於佛前,面相問訊慰勞已,退坐一面,白佛言:「瞿曇!我今欲作邪盛大會,以七百特牛行列繫柱,乃至小小諸蟲皆悉繫縛。為邪盛大會故,種種異道從諸國國皆悉來至邪盛會所。又聞瞿曇從拘薩羅人間遊行,至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我今故來請問瞿曇邪盛大會法諸物分數,莫令我所作邪盛大會諸分數之中有所短少。」
@[0024c07]@佛告婆羅門:「或有一邪盛大會主行施作福而生於罪,為三刀劍之所刻削,得不善果報。何等三?謂身刀劍、口刀劍、意刀劍。 @[0024c07]@佛告婆羅門:「或有一邪盛大會主行施作福而生於罪,為三刀劍之所刻削,得不善果報。何等三?謂身刀劍、口刀劍、意刀劍。
行 459: 行 466:
@[0025a02]@「何等為居家火?善男子隨時育養-[3]-,施以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給妻子、宗親、眷屬、僕使、傭客,隨時給與,恭敬施安,是名家火。何故名家-[4]-?其善男子處於居家,樂則同樂,苦則同苦,在所為作皆相順從,故名為家-[5]-。是故善男子隨時供給,施與安樂。 @[0025a02]@「何等為居家火?善男子隨時育養-[3]-,施以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苦,如法所得,供給妻子、宗親、眷屬、僕使、傭客,隨時給與,恭敬施安,是名家火。何故名家-[4]-?其善男子處於居家,樂則同樂,苦則同苦,在所為作皆相順從,故名為家-[5]-。是故善男子隨時供給,施與安樂。
-@[0025a09]@「何等名田火?善男子隨時恭敬,尊重供養,施其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勞,如法所得,奉事供養諸沙門、婆羅門,善能調伏貪、恚、癡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建立福田,崇向增進,樂分樂報,未來生天,是名田火。何故名田?為世福田,謂為[[應供]]-[]-,是故名田。是善男子隨時恭敬,奉事供養,施其安樂。」爾時,世尊復說偈言:+@[0025a09]@「何等名田火?善男子隨時恭敬,尊重供養,施其安樂?謂善男子方便得財,手足勤勞,如法所得,奉事供養諸沙門、婆羅門,善能調伏貪、恚、癡者,如是等沙門、婆羅門,建立福田,崇向增進,樂分樂報,未來生天,是名田火。何故名田?為世福田,謂為[[應供]]-[]-,是故名田。是善男子隨時恭敬,奉事供養,施其安樂。」爾時,世尊復說偈言:
「根本及居家,  應供福田火,\\ 「根本及居家,  應供福田火,\\
行 467: 行 474:
 供養應養故,  生天得名稱。\\  供養應養故,  生天得名稱。\\
-@[0025a23]@「然,婆羅門!今善男子先-[6]-所供養三火應斷令滅。何等為三?謂貪欲火、[[瞋恚]]火、愚癡火。所以者何?若貪火不斷不滅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現法得罪,後世得罪,現法後世得罪,緣彼而生[[心法]]憂苦,恚火、癡火亦復如是。婆羅門!若善男子事積[[薪]]-[]-火,隨時辛苦,隨時然,隨時滅火因緣受苦。」+@[0025a23]@「然,婆羅門!今善男子先-[6]-所供養三火應斷令滅。何等為三?謂貪欲火、[[瞋恚]]火、愚癡火。所以者何?若貪火不斷不滅者,自害害他,自他俱害,現法得罪,後世得罪,現法後世得罪,緣彼而生[[心法]]憂苦,恚火、癡火亦復如是。婆羅門!若善男子事積[[薪]]-[]-火,隨時辛苦,隨時然,隨時滅火因緣受苦。」
-@[0025a29]@爾時,長身婆羅門[[默然而住]]-[]-。+@[0025a29]@爾時,長身婆羅門[[默然而住]]-[]-。
@[0025b01]@時,有婆羅門子名欝多羅,於會中坐。 @[0025b01]@時,有婆羅門子名欝多羅,於會中坐。
-@[0025b02]@長身婆羅門[[須臾]]-[]-默然,思惟已,告欝多羅:「汝能往至邪盛會所,放彼繫柱特牛及諸眾生受繫縛者,悉皆-[7]-放[[不]]?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意自在,山澤曠野,食不斷草,飲淨流水,四方風中受諸快樂。」』」+@[0025b02]@長身婆羅門[[須臾]]-[]-默然,思惟已,告欝多羅:「汝能往至邪盛會所,放彼繫柱特牛及諸眾生受繫縛者,悉皆-[7]-放[[不]]?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意自在,山澤曠野,食不斷草,飲淨流水,四方風中受諸快樂。」』」
@[0025b07]@欝多羅白言:「隨大師教。」即往彼邪盛會所放諸眾生,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其所樂,山澤曠野,飲水食草,四風自適。』」 @[0025b07]@欝多羅白言:「隨大師教。」即往彼邪盛會所放諸眾生,而告之言:「長身婆羅門語汝:『隨其所樂,山澤曠野,飲水食草,四風自適。』」
-@[0025b10]@爾時,世尊知欝多羅。知已,為長身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律,世尊說法先後,說戒、說施及生天功德,愛欲味患,出要、清淨、煩惱清淨,開示顯現-[8]-。譬如鮮淨白[[㲲]]-[]-易受染色,長身婆羅門亦復如是。即於座上見[[四真諦]]-[]-,得無間等。+@[0025b10]@爾時,世尊知欝多羅。知已,為長身婆羅門種種說法,示、教、照、喜。如律,世尊說法先後,說戒、說施及生天功德,愛欲味患,出要、清淨、煩惱清淨,開示顯現-[8]-。譬如鮮淨白[[㲲]]-[]-易受染色,長身婆羅門亦復如是。即於座上見[[四真諦]]-[]-,得無間等。
@[0025b15]@時,長身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9]-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歸法、歸[[比丘|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唯-[10]-願世尊與諸大眾受我飯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0025b15]@時,長身婆羅門見法、得法、知法、入法,度諸疑惑,不由他度,於正法中得無所畏。即從座起,整-[9]-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已度,世尊!我從今日盡其壽命,歸佛、歸法、歸[[比丘|比丘僧]],為[[優婆塞]],證知我。唯-[10]-願世尊與諸大眾受我飯食。」爾時,世尊默然而許。
-@[0025b21]@時,長身婆羅門知佛受請已,為佛作禮,右繞三[[匝]]-[]-而去。長身婆羅門還邪盛處,作-[11]-諸供辦淨美好者,布置床座,遣使請佛,白言:「時到,惟聖知時。」+@[0025b21]@時,長身婆羅門知佛受請已,為佛作禮,右繞三[[匝]]-[]-而去。長身婆羅門還邪盛處,作-[11]-諸供辦淨美好者,布置床座,遣使請佛,白言:「時到,惟聖知時。」
@[0025b25]@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大眾圍繞,往到長身婆羅門會所,大眾前坐。 @[0025b25]@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大眾圍繞,往到長身婆羅門會所,大眾前坐。
-@[0025b27]@時,長身婆羅門知世尊坐定已,手自供養種種飲食。食已,[[澡漱]]-[]-洗鉢畢,別敷[[卑床]]-[]-,於大眾前端坐聽法。+@[0025b27]@時,長身婆羅門知世尊坐定已,手自供養種種飲食。食已,[[澡漱]]-[]-洗鉢畢,別敷[[卑床]]-[]-,於大眾前端坐聽法。
@[0025b29]@爾時,世尊為長身婆羅門說種種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0025b29]@爾時,世尊為長身婆羅門說種種法,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行 519: 行 526:
[] 承事:聽從、侍奉。 [] 承事:聽從、侍奉。
-[] 應供:應該供養。+[] 應供:應該接受供養。
[] 薪:柴草。 [] 薪:柴草。
行 684: 行 691:
[七] 剎利: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王族及武士階級,掌管政治及軍事。又譯為「剎帝利」。 [七] 剎利: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王族及武士階級,掌管政治及軍事。又譯為「剎帝利」。
-[八] 毘舍: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中產階級,從事農牧工商。+[八] 毘舍: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中產階級,從事農牧工商。又譯為「鞞舍」、「居士種」。
-[九] 首陀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奴隸階級。+[九] 首陀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中的奴隸階級,為工人、農奴。又譯為「工師種」。
-[十] 旃陀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四姓之外的賤民階級,最被輕視,以屠殺為業。+[十] 旃陀羅: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四姓之下的賤民階級,最被輕視,以屠殺為業。
[十一] 善趣:好的往生處,即天、人等善道。 [十一] 善趣:好的往生處,即天、人等善道。
行 818: 行 825:
====[註解]==== ====[註解]====
-[一] 攝:收藏。 +[一] 攝:提起;牽提。
====[對應經典]==== ====[對應經典]====
行 923: 行 929:
[四] 鞅:套在牛、馬頸上的皮帶。 [四] 鞅:套在牛、馬頸上的皮帶。
-[五] 縻:牽牛的繩子。+[五] 縻:牽引牛的繩子。讀音同「迷」。
-[六] 鑱:犁地掘土的一種鐵器。 +[六] 鑱:犁地掘土的一種鐵器。讀音同「禪」。
[七] 鞭:驅策牛、馬用的鞭子。 [七] 鞭:驅策牛、馬用的鞭子。
行 974: 行 980:
@[0027b29]@一時,佛住[[王舍城]]。 @[0027b29]@一時,佛住[[王舍城]]。
-@[0027b29]@時,有尊者名曰淨天-[1]-,在[[鞞提訶]]-[一]-國人間遊行,至[[彌絺羅城]]-[二]-[[菴羅]]園中。時,尊者淨天晨朝著衣持鉢,入彌絺羅城乞食。次第乞食,到自本家。時,淨天母年老,在中堂持食[[祀火]]-[三]-,求生[[梵天]]-[四]-,不覺尊者淨天在門外立。+@[0027b29]@時,有尊者名曰淨天-[1]-,在[[鞞提訶]]-[一]-國人間遊行,至[[彌絺羅城]]-[二]-[[菴羅]]園中。時,尊者淨天晨朝著衣持鉢,入彌絺羅城乞食。[[次第乞食]]-[]-,[[到自本家]]-[]-。時,淨天母年老,在中堂持食[[祀火]]-[三]-,求生[[梵天]]-[四]-,不覺尊者淨天在門外立。
@[0027c05]@時,[[毘沙門天王]]-[五]-於尊者淨天所極生敬信。時,毘沙門天王,諸[[夜叉]]-[六]-導從,乘虛而行,見尊者淨天在門外立。又見其母手擎飲食,在中堂上供養祀火,不見其子在外門立。見已,從空中下,至淨天母前,而說偈言: @[0027c05]@時,[[毘沙門天王]]-[五]-於尊者淨天所極生敬信。時,毘沙門天王,諸[[夜叉]]-[六]-導從,乘虛而行,見尊者淨天在門外立。又見其母手擎飲食,在中堂上供養祀火,不見其子在外門立。見已,從空中下,至淨天母前,而說偈言:
行 1015: 行 1021:
[二] 彌絺羅城:鞞提訶國的首都。又譯為「彌梯羅城」、「彌薩羅城」。 [二] 彌絺羅城:鞞提訶國的首都。又譯為「彌梯羅城」、「彌薩羅城」。
 +
 +[] 次第乞食:依著次序一家一家地托缽乞求食物。又譯為「次第行乞」、「次行乞食」。
 +
 +[] 到自本家:到了自己出家前的俗家。
[三] 祀火:投穀物、酥油等供物入火中祭祀供養,以圖升天,是印度古代外道修法之一。 [三] 祀火:投穀物、酥油等供物入火中祭祀供養,以圖升天,是印度古代外道修法之一。
行 1020: 行 1030:
[四] 梵天:婆羅門教認為的造物主。佛教中則認為梵天為初禪天之一,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 [四] 梵天:婆羅門教認為的造物主。佛教中則認為梵天為初禪天之一,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
-[五] 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五] 毘沙門天王:佛教的護法天神,是四天王天中,北方毘沙門天的天王。此天率領夜叉、羅剎等二神眾守護道場、聽聞佛法,因此又稱為「多聞天王」。
[六] 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六] 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行 1118: 行 1128:
@[0028a20]@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有從-[1]-迦帝-[2]-聚落、墮鳩羅-[3]--[4]-聚落二村中間,一樹下坐,[[入晝-[5]-正受]]-[一]-。 @[0028a20]@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有從-[1]-迦帝-[2]-聚落、墮鳩羅-[3]--[4]-聚落二村中間,一樹下坐,[[入晝-[5]-正受]]-[一]-。
-@[0028a22]@時,有[[豆磨-[6]-種姓婆羅門]]-[二]-隨彼道行,尋佛後來,見佛脚跡[[千輻輪相]]-[三]-,[[印文]]-[四]-顯現,[[齊輻圓輞]]-[五]-,眾好滿足。見已,作是念:「我未曾見人間有如是足跡,今當隨跡以求其人。」即尋脚跡至於佛所,見-[7]-世尊坐一樹下,入晝[*]正受,嚴容絕世,[[諸根]]澄靜,其心寂定,[[第一調伏]]-[六]-,[[止-[8]-觀]]成就,光相巍巍,猶若金山。見已,白言:「為是天耶?」+@[0028a22]@時,有[[豆磨-[6]-種姓婆羅門]]-[二]-隨彼道行,尋佛後來,見佛脚跡[[千輻輪相]]-[三]-,[[印文]]-[四]-顯現,[[齊輻圓輞]]-[五]-,眾好滿足。見已,作是念:「我未曾見人間有如是足跡,今當隨跡以求其人。」即尋脚跡至於佛所,見-[7]-世尊坐一樹下,入晝[*]正受,嚴容絕世,[[諸根]]澄靜,其心寂定,[[第一調伏]]-[六]-,[[止]]-[8]--[]-[[觀]]-[]-成就,光相巍巍,猶若金山。見已,白言:「為是天耶?」
@[0028b01]@佛告婆羅門:「我非天也。」 @[0028b01]@佛告婆羅門:「我非天也。」
行 1179: 行 1189:
[六] 第一調伏:具備最好的身口意的訓練。 [六] 第一調伏:具備最好的身口意的訓練。
 +
 +[] 止:心專注於一處(或一境)而不散亂。音譯為「奢摩他」、「三昧」、「三摩地」。
 +
 +[] 觀:洞察。音譯為「毘婆舍那」。
[七] 龍:形狀似蛇、能呼風喚雨的眾生,有福報但由於瞋或癡而墮龍身。 [七] 龍:形狀似蛇、能呼風喚雨的眾生,有福報但由於瞋或癡而墮龍身。
-[八] 乾闥婆:義譯香神,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沓和」。+[八] 乾闥婆:義譯香神,很會彈琴,是音樂神。不食酒肉,以香氣為食,其身也有香氣。又譯為「乾沓和」、「揵沓和」。
[九] 阿修羅:喜愛戰鬥的眾生,有福報但因為瞋、慢、疑而生為阿修羅。又譯為「阿須倫」。 [九] 阿修羅:喜愛戰鬥的眾生,有福報但因為瞋、慢、疑而生為阿修羅。又譯為「阿須倫」。
行 1340: 行 1354:
[一] 火具:引火生火的器具。 [一] 火具:引火生火的器具。
-[二] 領群特:領群的特牛(公牛),是婆羅門嘲諷他人種族卑賤的雙關語。佛陀與毘舍離一帶的民族,有血統與文化上的共同性,而「毘舍離」與「特牛(牝牛)」的發音相近,此婆羅門(白種人)歧視「毘舍離」一帶居住的民族(黃種人),加上佛陀帶領了一群的弟子,因此婆羅門嘲諷為領群的公牛。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旃陀羅」(賤民),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賤民」。,,,(參考《以佛法研究佛法》,印順法師著),,,+[二] 領群特:領群的特牛(公牛)。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旃陀羅」(賤民),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賤民」。
[三] 一生二生者:胎生和卵生的眾生。 [三] 一生二生者:胎生和卵生的眾生。
 
agama/雜阿含經卷第四.1528992278.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8/06/15 00:04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4834699630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