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en:

請問《雜阿含經》第455經,「緣眼欲生眼覺,非緣眼覺生眼欲,但緣眼欲生眼覺」。此處的「覺」是如何解釋?

謝謝。


David Chiou:

由於中文的「受」、「欲」、「覺」、「求」在《雜阿含經》中一字多義,要了解本經意義可參照相當的南傳經文:「緣種種界生起種種想;緣種種想生起種種意向;緣種種意向生起種種意欲;緣種種意欲生起種種焦熱;緣種種焦熱生起種種遍求。」

所表達的是在根境識接觸後,心中的意念由小而大如滾雪球般增長而執著的現象。

①覺:此處特指「投向的注意力」。相當的南傳經文中「覺」的次序在「欲」之前。


Helen:

非緣眼觉的非字是如何解? 意思是不緣眼觉就不會生欲是嗎 ?


David Chiou:

本經中「覺」和「欲」的次第,南北傳不同,有可能是傳抄當中搞混了。原理上,此處南傳較合理:由於有欲的意向,所以會有欲求;沒有欲的意向,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欲求。

例如:要有想買手機的意向,才會進一步有想要買最新 iPhone 的欲求;如果沒有想買手機的意向,就不會有進一步想買最新 iPhone 的欲求。

「意向」只是把心向往那個方向擺,「欲求」則是積極地求取了。


Helen:

是我們的心倾向還是外物的吸引心?


David Chiou:

心本身的傾向是根本,心往那邊擺,才會有進一步的和外物吸引結合的下一步。

例如視而不見,就不會進一步被吸引。


Helen:

okay 懂了. 非常感激.

 
agama/研討_為何_緣種種欲生種種覺.txt · 上一次變更: 2020/10/23 12:23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1255810260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