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處

這裡會顯示出所選的版次與目前版次的差異處。

agama1: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2018/07/12 21:39 agama1: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 2022/05/05 20:48 目前版本
行 258: 行 258:
[] 先祖梵天: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認為梵天造物,因此稱梵天為先祖。 [] 先祖梵天: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認為梵天造物,因此稱梵天為先祖。
-[] 閱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又譯為「夜叉」。+[] 閱叉:即「夜叉」,義譯為「疾行鬼」,是住在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的鬼類,行動極為迅速。
[] 受:在這裡指執取。又譯為「取」。 [] 受:在這裡指執取。又譯為「取」。
行 645: 行 645:
[三] 勤加精進者與調戲蓋相應,設復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辛勤強加努力的話,會有心浮動不安的煩惱;懶惰的話,也會有煩惱,你今天應該在這兩個極端當中找到平衡。 [三] 勤加精進者與調戲蓋相應,設復懈怠與結相應,汝今所行當處其中:辛勤強加努力的話,會有心浮動不安的煩惱;懶惰的話,也會有煩惱,你今天應該在這兩個極端當中找到平衡。
-[] 耆域:優婆塞名,王舍城的良醫。又譯為「耆婆」。+[] 耆域:優婆塞名,王舍城的良醫。又譯為「耆婆」、「耆婆伽」。
[] 食:這裡是以「吃」比喻藉以長養(身心)。參見《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4經中「四食」以及《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15經的用法。 [] 食:這裡是以「吃」比喻藉以長養(身心)。參見《雜阿含經》卷十四第344經中「四食」以及《雜阿含經》卷二十七第715經的用法。
行 655: 行 655:
====[讀經拾得]==== ====[讀經拾得]====
 +c.f.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dadigest/permalink/1017096065130896/
=====-[18]-(六)@@[0719b20]@@===== =====-[18]-(六)@@[0719b20]@@=====
行 681: 行 681:
 鳥-[1]-狩不驚怖,  和鳴殊於常。\\  鳥-[1]-狩不驚怖,  和鳴殊於常。\\
 此光極清-[2]-淨,  使人悅無量,\\  此光極清-[2]-淨,  使人悅無量,\\
- 必是尊最勝,  十力至此間。\\+ 必是尊最勝,  [[十力]]-[]-至此間。\\
 於天世人中,  -[3]-天眼-[4]-睹世界,\\  於天世人中,  -[3]-天眼-[4]-睹世界,\\
 故欲度汝身,  世尊來至此。」\\  故欲度汝身,  世尊來至此。」\\
行 1356: 行 1356:
[] 滅六見:滅除六種邪見:(1)有我的真我、(2)無我的真我、(3)我以真我而解了真我、(4)我以真我而解了非真我、(5)我以非真我而解了真我、(6)我的真我能說,能感受,能經驗善惡,而這我的真我是永恆不變的。詳見《增一阿含經》七日品第360經、《中阿含經》第10經。 [] 滅六見:滅除六種邪見:(1)有我的真我、(2)無我的真我、(3)我以真我而解了真我、(4)我以真我而解了非真我、(5)我以非真我而解了真我、(6)我的真我能說,能感受,能經驗善惡,而這我的真我是永恆不變的。詳見《增一阿含經》七日品第360經、《中阿含經》第10經。
 +
 +[] 十力:只有佛才具足的十種智力:(1)處、非處智力:完全了知什麼是有道理、可能的(「斯有是處」),什麼是沒道理、不可能的(「無有是處」)。(2)業異熟智力:完全了知過去、未來、現在三世的因果業報。(3)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完全了知各種禪定境界,這些定境要怎麼入手、有哪些深淺的層次、有哪些因緣能阻礙或成就這些定境。(4)根上下智力:完全了知眾生的根器好壞。(5)種種意解智力:完全了知眾生的各種意向。(6)種種界智力:完全了知世間與眾生的各種差別、分類。(7)遍趣行智力:完全了知有什麼途徑能通往什麼結果。(8)宿住隨念智力:完全了知而能憶念自己及眾生的過去世。(9)死生智力:完全了知眾生未來世的往生去處,以及導致往生這些去處的善惡因緣。(10)漏盡智力:完全自知自證得漏盡,斷盡煩惱。詳見[[agama: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六#六八四|《雜阿含經》卷二十六第684經]]。
[] 三法衣:出家人的三種袈裟,包括安陀會(日常勞務或就寢時用;貼身的衣)、鬱多羅僧(禮拜、聽法、聽戒時加披於安陀會外;上衣)、僧伽梨(外出托缽或入聚落王宮,說法教化時用;外套)。 [] 三法衣:出家人的三種袈裟,包括安陀會(日常勞務或就寢時用;貼身的衣)、鬱多羅僧(禮拜、聽法、聽戒時加披於安陀會外;上衣)、僧伽梨(外出托缽或入聚落王宮,說法教化時用;外套)。
行 1989: 行 1991:
  *本經提到惡人臨終至心念佛也得以升天,一方面也要夠善根的人,臨終才會有正念念佛,一方面往生的地點是隨重、隨習、隨念而決定,臨終一念的確會有影響。然而過往的惡業並不會就此勾消,只要未解脫,未來世惡業的惡果都有機會成熟,只是以念佛的善念先感得升天的善報。   *本經提到惡人臨終至心念佛也得以升天,一方面也要夠善根的人,臨終才會有正念念佛,一方面往生的地點是隨重、隨習、隨念而決定,臨終一念的確會有影響。然而過往的惡業並不會就此勾消,只要未解脫,未來世惡業的惡果都有機會成熟,只是以念佛的善念先感得升天的善報。
 +
 +====[進階辨正]====
 +
 +[[研討:念佛、懺悔可以出地獄嗎]]
=====(一一)@@[0725b14]@@===== =====(一一)@@[0725b14]@@=====
行 2022: 行 2028:
@[0725c28]@最大長者白佛言:「此事甚難,阿闍世王終不放如來使至彼國。所以然者,阿闍世王於我國-[1]-土,無有-[2]-毫釐之善,長夜求方便,欲害彼民。設當阿闍世王見我者,即取我殺,況復得陳此事!若當聞彼國人民為鬼神所害者,歡喜無量。」 @[0725c28]@最大長者白佛言:「此事甚難,阿闍世王終不放如來使至彼國。所以然者,阿闍世王於我國-[1]-土,無有-[2]-毫釐之善,長夜求方便,欲害彼民。設當阿闍世王見我者,即取我殺,況復得陳此事!若當聞彼國人民為鬼神所害者,歡喜無量。」
-@[0726a04]@世尊告曰:「勿懷恐懼,汝今-[3]-往至王所,而白此事言:『如來[[記莂]]-[]--[4]-王身,終無虛妄,所言無二。父王無咎而取害之,當生阿鼻地獄中,經歷一劫。然今日以離此罪,改其過罪,於如來法中,信根成就,緣此德本,得滅此罪,永無有餘,於今身命終,當生[[拍-[5]-毬地獄]]-[]-中;於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上,於彼命終生豔天上;於豔天上命終生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復還以次來至四天王中。大王當知,二十劫中不墮惡趣,恒在-[6]-人中生。最後受身,以信堅固,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名曰除惡辟支佛。』彼王聞此語,便當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亦當告汝作是語:『隨汝所求要願,吾不違之。』」+@[0726a04]@世尊告曰:「勿懷恐懼,汝今-[3]-往至王所,而白此事言:『如來[[記莂]]-[4]--[]-王身,終無虛妄,所言無二。父王無咎而取害之,當生阿鼻地獄中,經歷一劫。然今日以離此罪,改其過罪,於如來法中,信根成就,緣此德本,得滅此罪,永無有餘,於今身命終,當生[[拍-[5]-毬地獄]]-[]-中;於彼命終當生四天王上,於彼命終生豔天上;於豔天上命終生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復還以次來至四天王中。大王當知,二十劫中不墮惡趣,恒在-[6]-人中生。最後受身,以信堅固,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名曰除惡辟支佛。』彼王聞此語,便當歡喜踊躍,不能自勝,亦當告汝作是語:『隨汝所求要願,吾不違之。』」
@[0726a18]@是時,長者白世尊言:「我今當持世尊威神至彼王所。」即從座[*]起,頭面禮足,往彼王所。 @[0726a18]@是時,長者白世尊言:「我今當持世尊威神至彼王所。」即從座[*]起,頭面禮足,往彼王所。
行 2118: 行 2124:
@[0727c24]@尼揵子曰:「有言語,亦有言語之報。沙門瞿曇亦是人,-[19]-我亦是人;瞿曇有所知,我等亦有所知;沙門瞿曇有神足,我亦有神足。若彼沙門現一神足,-[20]-我-[21]-等當現二神足;彼現二神足,我現四神足;彼現四,我現八;彼現八,我現十六;彼現十六,我現三十二,恒使增多,終不為彼屈,足得與-[1]-角力。設彼不受我等論者,即是彼之咎,人民聞已,不復供養,我等便得供養。」 @[0727c24]@尼揵子曰:「有言語,亦有言語之報。沙門瞿曇亦是人,-[19]-我亦是人;瞿曇有所知,我等亦有所知;沙門瞿曇有神足,我亦有神足。若彼沙門現一神足,-[20]-我-[21]-等當現二神足;彼現二神足,我現四神足;彼現四,我現八;彼現八,我現十六;彼現十六,我現三十二,恒使增多,終不為彼屈,足得與-[1]-角力。設彼不受我等論者,即是彼之咎,人民聞已,不復供養,我等便得供養。」
-@[0728a04]@[如>]是時,有比丘尼聞此語-[2]-云:「六師集在一處,生此論本:『沙門瞿曇不受人論,我等足得勝。』」是時,[[輸盧]]-[]--[3]-尼比丘尼飛在虛空,向彼六師,而說此偈:+@[0728a04]@[如>]是時,有比丘尼聞此語-[2]-云:「六師集在一處,生此論本:『沙門瞿曇不受人論,我等足得勝。』」是時,[[輸盧尼]]-[3]--[]-比丘尼飛在虛空,向彼六師,而說此偈:
「我師無等倫,  最尊無過者,\\ 「我師無等倫,  最尊無過者,\\
行 2495: 行 2501:
[] 無他:無恙。這裡的「他」本作「它」,也作「虵」,是「蛇」的古字,上古時期人類居住於林野中,多有蛇患,因此以「無它」為問候語。 [] 無他:無恙。這裡的「他」本作「它」,也作「虵」,是「蛇」的古字,上古時期人類居住於林野中,多有蛇患,因此以「無它」為問候語。
-[]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許多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問,這不是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該有的行為;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疑,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這外道是自己片面推脫說釋迦牟尼佛不願意談,不是我不願意談。) +[] 諸有沙門、婆羅門不受他語,方更致詰,此非沙門、婆羅門之法;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方更致難,我等那得與彼論議:許多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問,這不是修行人該有的行為;而這位叫喬達摩的出家修行人不接受他人的話,更進而質疑,我們又怎麼能和他議論?(這外道是自己片面推脫說釋迦牟尼佛不願意談,不是我不願意談。)
-(討論收錄在進階辨正)+
[] 輸盧:比丘尼名,佛陀稱讚他是比丘尼中「降伏外道,立以正教」第一。又譯為「輸那」、「栴檀輸那」。 [] 輸盧:比丘尼名,佛陀稱讚他是比丘尼中「降伏外道,立以正教」第一。又譯為「輸那」、「栴檀輸那」。
行 2551: 行 2556:
====[註解]==== ====[註解]====
-[] 更樂:「觸」的異譯,感官、外境、識,三者接觸。是十二因緣之一。舉例而言,眼根、光線、眼識,三者接觸而生「眼觸」,依著眼觸而生起受、想、行等心理運作。+[] 更樂:即「觸」的另譯,感官、外境、識,三者接觸。舉例而言,眼根、光線、眼識,三者接觸而生「眼觸」,依著眼觸而生起受、想、行等心理運作。
[] 六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舊譯,因為依根、識而有情,由結果而稱為「六情」。 [] 六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舊譯,因為依根、識而有情,由結果而稱為「六情」。
 
agama1/增壹阿含經力品第三十八.1531402769.txt.gz · 上一次變更: 2018/07/12 21:39
 
Recent changes RSS feed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Powered by PHP Valid XHTML 1.0 Valid CSS
知客處  
帳號:

密碼:

以後自動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註冊以享全權!
© 1995-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TIME:0.568816900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