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Chiou: 請問336-338經的標點: A.「有六捨行。云何為六?諸比丘!謂眼見色捨,於彼色處行。」 or B.「有六捨行。云何為六?諸比丘!謂眼見色,捨於彼色處行。」 哪個才合理? 個人的看法如下,還請高手切磋指教: 這幾經講的喜、憂、捨,喜是基於貪,憂是基於瞋,捨是基於癡,因此這邊的「捨」還是在造業,也就是「不苦不樂受」但還是造業,就像混日子、沒感覺的人還是在造業。第339經的「有六常行。云何為六?若比丘眼見色,不苦、不樂,捨心住正念、正智。」才是不造業。 若照B,感覺上是說捨於造業了?那較不合理。因此我覺得A較合理,白話是:眼睛見到了色時不苦不樂,還是在那色境上造業。 不過為免個人所見不周,因此上來請教一下大家的看法。謝謝! Ps. 印老及莊居士的斷句都是 B ,單看國文的話 B 比較通順,法雨版CBETA標點則為 A。 經文連結: http://buddhaspace.org/agama/13.html#三三六 ---- Anderson Chang: 若把「行」換成造作,會覺得A比較好懂。但B也不是講不通。 造作的地方→於彼(色處)行\\ 造作的內容→眼見色(而)捨 B的話,[捨]於彼色處行,讀起來像好像[捨]成為在六境造作的主體。 也同意這裡的捨非相應於解脫的捨,339六常行才是正念正智。 有對應的南傳經號嗎?想查捨&近伺察的巴利字義,thx:-) ---- David Chiou: 南傳對應經典是長部第33經。 ---- Anderson Chang: 剛剛查[近伺察],發現南傳對應這三經的部分,有可能是在講禪觀時的運用。 近伺察: vicā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