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亦: 《雜阿含經》第932經:「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這一句應該怎麼理解? ---- Heaven Chow: 對於這句「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我的理解是就算母雞只要平時工夫夠,就算中途偶爾放逸,最後依然可以順利孵出小雞。 有點類似《中阿含經》這段:「雞設有放逸者,彼中或雞子以[口*(隹/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隱出」 這二段都是指母雞偶有放逸。只是前者看起來是母雞啄卵,中阿含則是小雞自行啄卵。 ---- David Chiou: 另一方面,以下兩則經文又是不同的解讀,是不能用爪刮讓小雞生出來的意思,照其脈絡反而是說爪刮無用、不能放逸。可能原文實在太難翻譯了,同一譯者就有三種翻譯: 《雜阿含經》卷十第263經:「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27經:「譬如,比丘!伏鷄生卵,若十乃至十二,隨時消息,冷暖愛護。彼伏鷄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後日,當以口啄,若以爪刮,令其兒安隱得生。』然其伏鷄善伏其子,愛護隨時,其子自然安隱得生。如是,比丘善學三學,隨其時節,自得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感謝大家的討論,該經的拾得加上:\\ 本經譬喻中這句:「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意義不明,對照以上其餘譯文,可知為難譯或解讀不一的文字。還好結論沒有疑義:勤修佛法的人,自然終究會獲得果證。 ---- Heaven Chow: 《雜阿含經》卷十第263經:「何所修習?謂修念處、正勤、如意足、根、力、覺、道,如彼伏雞善養其子,隨時蔭餾,冷暖得所,正復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諸子自能方便安隱出㲉。」 以上這經我的解讀是: 只要你勤修習道品,就像母雞勤孵小雞,就算母雞不想讓小雞啄卵出來,小雞還是會自然孵出來的。 <<<<<<<<<<<<<<<<<< 《雜阿含經》卷二十九第827經:「譬如,比丘!伏鷄生卵,若十乃至十二,隨時消息,冷暖愛護。彼伏鷄不作是念:『我今日,若明日、後日,當以口啄,若以爪刮,令其兒安隱得生。』然其伏鷄善伏其子,愛護隨時,其子自然安隱得生。如是,比丘善學三學,隨其時節,自得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這經我的解讀是: 若母雞勤孵小雞,就算他心裡沒有想著:「這幾天我要幫小雞孵出來」但只要母雞做好孵蛋的工作,小雞自然會孵出來的。 <<<<<<<<<<<<<<<<<< 這幾經的意思大概就是只要好好修行,就算偶爾放逸,或是根本沒有想要解脫,或是甚至不想要解脫,最後還是成就解脫的。 ---- David Chiou: 的確。補充的是最後這兩經沒有「可放逸」的說法,甚至是強調不放逸自然能修習有成。短短的一句話有這麼多種正反翻譯,原文應該是超難譯 :Q ---- Heaven Chow: 大概是類似的比喻說過多次,每次的重點不同,每個人記起來的部份也不同。只有這二句和放逸有關: 「正復中間放逸,猶能以爪以口啄卵,得生其子。」 「雞設有放逸者,彼中或雞子以[口*(隹/乃)]以足,啄破其卵,自安隱出」 的確也不是說可放逸,而是說就算偶有放逸,只要持續努力,還是可以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