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得獎佳作哦! (Part 1)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見 性 成 佛   電機畢 陳子昂

       「大夢幾時醒,幸遇名師慧炬頓驅長夜闇」
       「覺來當下是,不從外得衣珠原屬自家珍」

    漫漫長夜,無始大夢,眾生於三界之中,不知萬物之緣起,百代之歸宿。宛若秋楓
飄零,隨業流轉載,浮載沉於煩惱苦海之中。曾何得以依靠,又何得以摶扶搖而直上,
任運自在。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含生不知所有諸相,不過是夢幻泡影,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亦如電光,剎那生滅壞散。惟執夢為實,枉受輪迴。不過百年之身,常懷千歲
之憂。然蒙世尊慈悲,以一大事因緣,出世於五濁惡世之中。以智慧光照破眾生癡闇,
以大法震醒眾生迷夢,咸令眾生畢竟大樂。然何者為畢竟之大樂?即是眾生本具之真常
安樂,清淨的本心本性。
 
 ●  見性成佛,成的是法身佛。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為使眾生皆能究竟解脫,世尊廣說八萬四千法門,以
因應不同根器。然而,實際理地之中,不立一法。所有八萬四千法門,皆為隨順眾生之
心病而設。即是因人而異,一切萬法本不自有,皆是方便。所謂方便者,即是有為。藉
假修真,重慮緣真,以之有為之法,對治種種妄心。如已不淨觀,對治貪者。然而,雖
除欲愛,仍有執法,著於不淨,而非契入無念無住無相之本心性。所以,世尊欲利益上
根之機,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破顏微笑,會佛旨意。佛曰:「吾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之旨,付囑於汝。」此即是直指心性,不假漸次。以
此圓頓之法,令眾生不走錯路,不走遠路,直下承當,當下即佛。而使修行解脫之路,
更為清楚光明地如如呈現。
  「心性本具,人皆可頓,當下即是,個個成佛。」世尊傳下「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實相無相」之妙旨,為一頓超聖位之殊勝法門。然而,若不能明白其理上之意義,不實
踐其事上之修行,僅妄稱與佛無異,已登聖位,那麼不僅得不到利益,反而自傷法身慧
命,更添惡業。所以吾人必先明瞭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之宗旨。

    所謂「明心」,即明白當下這念菩提心;所謂「見性」,即見到吾人之真如本性。
昔日,世尊於菩提樹下,夜賭明星,大悟嘆曰「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
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此如來智慧得相,即是菩提心,意識真如本性。佛也
,覺也,指吾人當下這念心性。所以明心見性,即是成佛,然而佛有三身,見性成佛,
成的是法身佛。正如壇經云「清淨法身,汝之性也」法身佛,遍一切處,含一切法,不
生不滅,本自圓滿究竟。而化身佛,是順應因緣而作用示現的,終須歸於法身。正如釋
迦牟尼佛示現八相成道,四十九年說法,以有因緣而渡眾,又因眾身福德淺薄而示現入
念涅槃,卻言「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遺教經云「會
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化身為有生有滅,終究了不可得。相對的,法身常在
,不假外求。欲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即須歸向法身。

●  唯有回返法身,方為安穩歸處。

    因為生死即生滅,不論是輪迴中生命之分段生死,或心念之異滅,皆是苦因,亦為
苦果。正如無常經所云「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老病死苦常隨逐,恒與眾
生作無利。」唯有回返法身,本具一切清淨安樂之德,不生不滅之性,方為安隱歸處。
所以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實為最妙最上乘之法。咸令眾生,不歷僧祇,得入佛智究竟
大樂。

    古德有云「貴知見,不貴行履」修行之目的,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在知見上
不能了達何為心,何為性,那麼明心見性,不啻是空中樓閣,遙不可及,所以吾人必先
識心性之意義。

    對於宇宙的形成,現代的物理學者以「宇宙大爆炸」的理論加以解釋。整個世界,
是經由於極度密集的物質爆裂後所產生的。但是,這是否寓意著所有的生命,不過是爆
炸後,物理與化學現象的運作,就連我們現所想,所感受的一切,也只是因為物質與能
量不斷變化的產物,對於精神層次,科學又能如何解釋它的現象來源,佛法以超越科學
範疇的智慧,解開了眾生的迷惘。

    一般大眾將精神層次通稱為心。然而,心可分為生滅心,菩提心。生滅心者,就是
我們一個接連一個的思緒,遷流造作的念頭。好比喝茶,感覺第一口香郁芬芳,第二口
就稍嫌平淡。第三口時,心念巳飄到喝完茶後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事的變遷,
人的心念變化無常迅速。如風拂湖面,升起陣陣漣漪,又歸於平靜。後面的念頭一生,
前面的念頭即滅。那麼,哪一個才是我們的真心,如果所有念頭都是真心,就有無的我
,而且不斷生滅,沒有一個我是恒常不變。那麼人生實為悲哀,因為不過百年之日,沒
有一個作主我,只是不同念頭和感受所組成。而一切念頭,只是受到外境的支配而成、
住、壞、空。當下一過,灰飛煙滅,徒生惆悵。相反的,如果所有的念頭都不是真心,
那麼真正是主人的本心又在那裏?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