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悟道不在上師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DavidChiou@Lion (邱大剛), 信區: BudaHelp 標 題: Re: 請問密宗上師問題! - "上師"源自外道稱謂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Nov 14 13:03:13 1998) 轉信站: Lion : 補充一下:) 八十八佛懺悔文是清朝初年為霖道霈編輯的, : 當時入末法已久,佛法流派甚雜,為攝諸宗及餘外道行人尊重 : 懺儀故,為霖道霈加入 "上師" 一詞,實為弘化之方便。 : 真好, 看完了 wangtom 及 DavidChiou 的討論 , 覺得好高興 .. : 許多 事情 積極樂觀中 , 仍須帶有謹慎 , 願得一具格上師 , : 引我入三寶之門 ! 不知道 這樣說對不對 ? 其實不必等,入三寶之門只有您自己有辦法,無人能代勞, 連佛都不能代勞 :) 如來滅度前,曾強調:「當依自洲而自 依,當依法洲而法依。」當然善知識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但 是是善是惡,則就要靠您自己的法眼囉。祝福您。 : : 我即觀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為根本上師, 佛陀所說的密教的真正阿闍梨就是諸佛菩薩,而非人師。 其實也就是皈依三寶,而非於三寶外另有 "上師"。 這邊有點可澄清的。"上師" 一詞源自外道稱謂,佛教不用 這個詞,這是末法時期後才日漸雜入佛教的,而中國則在元朝 喇嘛教統治之後才因翻譯的關係漸有此詞,其實與佛教無關。 有興趣多了解佛教(而不是外道)的人,可以批覽大藏經, 佛陀講的密教經典並沒有此詞,連較早期的西藏佛教也都是 講 "師",而不是 "上師","上師" 是西藏本土苯教崇師制下的 產物,而且是佛陀所反對的制度。 佛教只有 "阿闍梨"。"阿闍梨" 有六種: [授]十戒[的]阿闍、 [受具足戒的]羯摩阿闍、 [傳授]威儀[的]阿闍、 [傳]受經[典意義的]阿闍、 依止[以指導生活起居的]阿闍 [為比丘]剃髮[的]阿闍 簡言之,就是佛教大學的各部門的老師,並沒有 "在上面的 人" 的意思,阿闍之間也是平等平等,無有高下。更沒有阿闍可 以獨攬弟子的(就如同學校裏面不可能由學務長獨攬所有學生, 而是各部門共同幫助教導學生。) 尊敬阿闍是福田,這是因為尊師重道的關係,而不是因為盲 信每個老師都是孔子的化身。 以下所截錄,是佛經中典型的記載,表達了佛教對此的看法: 有一次,佛在一個陶工的棚屋裡度過一夜。在這棚屋裡, 見到了一位年輕的出家比丘。他和佛陀彼此並不相識。佛陀將 這比丘端詳一遍,就這樣想:這年輕人的儀態舉止都很可喜, 我不妨盤問他一番。於是佛就問他:「比丘啊,你是在誰的 名下出家的?誰是你的導師?你服膺誰的教誡?」 「同修啊,」那年輕人回答說:「有一位名叫喬答摩的 釋迦種後裔,離開了釋迦族做了出家人。他的聲名遠揚,是 一位覺行圓滿的尊者。我是那位世尊名下出家的。他是我的 師傅,我服膺他的教誡。」 「那位覺行圓滿的尊者,現在住在那裡呢?」 「在北方的國土中。有一個城市叫做舍衛。世尊現在就 住在那裡。」 「你見過他嗎?那位世尊,如果你見到他,會認識他嗎?」 佛知道這不相識的青年是在他名下出家的。他先不透露 自己的身份,說道:「比丘啊,我來將法傳授與你吧。你仔細 聽著,我要講啦!」 「好的,同修。」年輕人答應道。 於是,佛為這年輕人講了一部解釋真理的經典。 一直到這部經講完之後,這名叫弗加沙的年輕比丘才恍然 大悟,原來那講話的人正是佛陀。雖然稍後弗加沙比丘遇到意 外而身亡,佛陀則說弗加沙比丘已澈見真理,證得聖位。 這佛經中典型的記載,很清楚地說明弗加沙聽佛說法,就 瞭解佛所說義,他並不知道說法的是誰,所說的是誰的法卻見 到了真理。只要藥好,就可治病。用不著知道方子是誰配的, 藥是那裡來的。 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毋寧說是盲信── 上的。但是在佛教裡,重點卻在「見」、知與瞭解上,而不在 信(相信)上。佛典梵文的sraddha,一般都譯作「信」或 「相信」。但是sraddha 不是單純的「信」,而是由確知而生 之堅心。只是在通俗佛教以及在經典中的一般用法方面來說, sraddha 確含有若干「信」的成份。那是只對佛、法、僧的虔 敬而言的。 (截錄自佛陀的啟示中對佛經的翻譯) 祝 福慧雙修! -- 悠哉賢故友, 抱道樂林泉, 坐到無疑地, 參窮有象天. 胸中消塊壘, 筆底走雲煙, 更笑忘機鳥, 常窺定後禪. ~訪古月師‧娥嵋道人 ☆歡迎光臨: Ξ Origin: 獅子吼站 |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