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24}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littlec@Lion (最沒有價值學弟),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效應{24}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Aug 17 20:54:25 1996)
轉信站: Lion


 25 頁

        家修梵行,才是真正受持菩薩戒的行者。

            因此,本經雖在中國盛行,卻沒有當作菩薩戒來傳授。
        若要傳授,相當困難:

            第一、財物不夠便無法週全供養六種對象。
            第二、不得允許便不能受戒。
            第三、問遮難,類似出家戒。
            第四、在六個月中遵守所不應作事。
            第五、滿六個月邀集二十位和合眾僧作白羯磨,
                  較比丘受戒須十人清淨比丘僧更難。

        類似嚴謹的規定,無異把絕對多數的人,摒諸於優婆塞戒之外了。

            至於《梵網經》,據境野黃洋、望月信亨、大野法道、
        佐藤達玄等人的推定,準是成立於中國本土。(120) 雖其一
        向被認定是鳩摩羅什譯,且有僧肇寫序,然經過近代學者的
        考察,我們必須承認此經不是來自印度。但其出現的時代相
        當早,大約是在西紀四百八十年至五百年之間的事。

            《梵網經》思想的主要來源,大約有八種經典: 《梵網
        六十二見經》、《菩薩內戒經》、《菩薩地持經》、《六十
        華嚴經》、《大涅槃經》、《優婆塞戒經》、《菩薩善戒經
        》、《仁王般若經》。(121) 這些經典都是譯出於西紀第三
        世紀至第五世紀之間。《梵網經》的註釋書,包括中國、新
        羅、日本的共有二十八家三十三種,其中從陳之慧思、隋之
        智顗、唐之法藏,迄明之袾宏及智旭,都是大師級人物。它
        不但是所有大乘戒經之中最受重視的一部,而且歷久不衰。
        除了因為它的包容性及融會性之外,特別是它對中國的民族
        文化及時代社會的週延性、適應性。它吸收了許多印度的材
        料,糅合並疏導了中國觀念,也創造了許多名詞。尤其在其
        戒相條文中,顧及到整體社會的各行各業,各個層面的各色
        人等,是一部生活倫理化的經典。(122)

            如本文前述的那樣,菩薩戒必與三聚淨戒相吻合,《梵
        網經》卻自始至終未用三聚淨戒的名目及形式,唯以三聚淨
        戒的特性是止惡、行善、利生,《梵網經》的十重四十八輕
        戒相條文,必然屬於這三大範圍。因此在法藏的《梵網經菩
        薩戒本疏》卷第一,說明十重戒之處,要說:
        ──────────────
            (120) a.境野黃洋著《支那佛教精史》395 頁。
                  b.望月信亨著《淨土教の起源及發達》第四章。
                    《佛教經典成立史論》444 頁。
                  c.大野法道著《大乘戒經の研究》252 頁,
                    274 頁等。
                  d.佐藤達玄著《中國佛教における戒律の研究》
                    436 頁,438 頁。
            (121) 佐藤達玄著前書 442 頁。
            (122) 《大乘戒經の研究》265 頁參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者不殺生  義者不偷盜  禮者不邪淫     (  )    智者不飲酒      信者不妄語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12.211.177]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