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佛學與人生期末報告---janghwa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發信人: janghwa@Lion (兔寶寶), 信區: SunRise
標  題: Re: 佛學與人生期末報告
發信站: 獅子吼站 (Sat Jan 11 23:19:00 1997)
轉信站: Lion

==> 於 邱大剛 (DavidChiou@Lion) 文中述及:
: ==> 於 兔寶寶 (janghwa@Lion) 文中述及:
: : : 佛法的中心思想 - 四諦乃至三十七道品, 都是不變的.
: :       龍樹菩薩與印順導師的思想就是在肯定,,小乘與大乘經
:     這兩者思想就我來看並不相同, 無法混為一談 :)

      你上次所說佛法的四諦乃至三十七道品,,就多為小乘經中所說,,
      大乘經中多說六度與般若,,四攝法,,等菩薩法,,這就是兩者的差別,,
      小乘經多說無常無我等,,是從現實身心中,,觀苦斷集修道證滅的,,緣起與無我
      可說是其中心思想
      大乘經卻是直觀一切法性與涅槃的,,著重在不生不滅的性空,,
      其實小乘的緣起與大乘的性空,,或者說
      緣起的生滅法與般若性空的不生不滅法,,是一不是二,,這就是小乘與大乘
      貫通之處,,也是小乘與大乘不同之表達方式,,緣起的事相正彰顯不生滅的性空
      但是要透過大乘的般若空慧才能了達吧??

:     當然了, 許多印老門徒都說是相同的, 這或許就見仁見智了.
:     盧活彿的弟子們就認為盧活彿的東東和釋迦的東東是一模一樣,

      還要看他的行為與所說是否一致,,若是其內容與釋迦佛的一樣,,
      就不應自稱為活佛,,八相成道的佛只有釋迦佛一人,,這點他就與釋迦佛所說
      及與經典違背,再說後來的很多祖師與大德也不敢以神異和靈異來蠱惑人,,
      沒有三藏經典的根據,,亂說自己的宗教神密經驗,,相信他的只是迷信吧??
    
: 甚至還比他高些, 所謂 "情人眼裏出西施", 真的是只能見仁見智了...
: (我當然不會將印老和盧活彿混為一談, 這只是比喻罷了. 有時接觸
:   外道多了, 才會發現很多事情背後並沒有分內外道. )

      所以在科學愈昌明的今天,,神密與怪力亂神,,是經不起考驗的,,佛陀與佛法
      都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和典籍,,否則也不會流傳到現在這麼久!!

: :    的態度,,科學論證的方法,,檢視古來各種小乘大乘經論,,不流於一宗一派
: :       通達阿含與大乘的佛法,,使佛法正法得以彰顯和繼續流傳,,這是多麼偉大
: :    的宗教情操,,學佛難到不需要如此大善知識的指點嗎??
:     是不是一宗一派, 就見仁見智了 :)
:     如何叫做通達阿含與大乘的佛法? 這點恐怕只有每個人自知自證 :)

      佛法是佛陀發現並自證自覺的,,然後傳給弟子與世人,,世人與佛陀弟子依照此
      修法亦能達到覺悟的境界,,這是普遍,,實有,,永有的法,,若說法只能自知自證
      ,,那佛法只能某些人可修,,那佛法也就沒有流傳的價值了,,就是佛法它的普遍
      性與人人可修的共同性,,佛法才能有益與世人,,小乘與大乘只是表達的方式不
      同,,但都有益於世人,,基本上,,不能將佛陀的小乘與大乘看為不同的法源,,找
      到它的共通性是佛弟子努力的目標吧??

: 我修行太差, 沒法子褒美說誰通達阿含與大乘的佛法 :Q

:     只不過偶爾從史觀等小細節就可知道究竟是世俗思維心在打傳, 或是證量所現,
: 經中一些講得很白的真相, 當今流行的看法卻認為是神話.. 不過只要多數人
: 認為某種說法是對的, 它就可以流行, 這是人世的流行準則啦, fasion ...
: 佛陀說這是什麼時代? 嗯, 詭異 :)

     修學佛法,,固然要有證量,,但只有證量沒有教量,,一樣是盲修瞎練,,
     我們自己在世俗思維心中的人,,怎能批評不是在世俗中的出家人的修行呢,,
     再說佛法證量也不是吾人,,尤其是在家居士,,可以測知和妄加評論的,,
     佛陀的神通也不是隨意顯現的,,真有證量的修行者,,不會像一般人一樣表現出來,,
     佛法也多以教量來開示人,,一般人也比較容易接受,,想要從當事人是否有證量,,
     才來相信它的法是可信與不可信,,無疑是很危險的!!

:     然而, 舉例來說, 一個連初禪都沒有的人大談初禪, 雖然就世智看起來圓融絕妙
: 令人景仰萬分, 也不過是片面知解, 這種人可能連初禪時最基本的思維都不知道,
: 對於天界如何回傳又何從了解. 因為其回傳模式與他所能知解的, 根本是兩回事.
: (註: 我沒有初禪. 以上只是比喻, 也僅供參考 :))

     佛法不是教人一開始或只要修禪定而已,,
     佛法要人斷煩惱去貪瞋癡的步驟與方法很細微,,豈一個初禪
     就可決定是否有證量,,那是修小乘與修外道都有的功夫,,
     大乘佛法重在發心,,

: :       佛陀的法跟著時代應有它的適應方法和不同的解釋,,像龍樹菩薩能通達
: :    阿含小乘與般若的大乘,,發揮小乘的精神,,是我們更應學習的,,當然離開
: :    小乘與大乘或誨謗小乘與大乘的,,是應該捨棄的佛法!!
:     其實有件很重要的事, 大家大多忽略的, 什麼是大乘什麼是小乘?
: 當今世俗的講法與經中普遍的分法, 實在是有天湍之別..
: 佛陀所謂的大小乘與世俗麥當勞式依經名不同而分的大小乘, 不可謂相差不遠...

  願聽聽何謂佛陀所謂的大小乘,,佛陀在世時,,根本沒有這些情況,,
  連部派佛教都沒有,,要在這混淆的時代,,正法與邪見的判斷,,是要有智慧和
  廣閱經書與善知識的開導的!!

: 若連大小之定義都很奇怪而言非毀大小, 恐怕是很難有交集的....
:     像我這種混混的, 對於這些偉大的名師的說法, 當然只有佩服的份,
: 也沒資格多談了 :)
: 大家加油 :)
:     再次謝謝 janghwa 大德的指教 :)

  很謝謝你,,也是個版上難得的善知識!!
: 祝 福慧雙修!
--
若以得空便依於空  是於佛法則為退墮

寧起我見積若須彌  非以空見起增上慢

                              出自大寶積經

Ξ Origin: 獅子吼站  [FROM: 140.130.83.49]

		 
精華閱讀 | 首篇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