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師利菩薩簡介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作者 woowoo.bbs@ccbs.ntu.edu.tw (舞自在), 看板 religion 標題 文殊師利菩薩簡介 時間 獅子吼站 (Mon May 27 20:19:01 1996) ─────────────────────────────────────── 以前好像有人問文殊師利菩薩的事,特打如下: -------------------------------------------------------------------------------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簡介◎ 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山西省五台山是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所應化的道場之一, 祂是般若智慧的表徵。文殊師利,是梵文MANJUSRI之譯音,略稱文殊。新譯稱「曼 殊室利」。漢譯為妙德,意思為萬德圓明,皆徹性原。又譯為「妙吉祥」。 ◎降生祥兆◎ 公元前六世紀(與釋迦佛同時代),祂曾降生於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婆羅門族姓 中,菩薩出生時,家裡出現了十大吉祥瑞兆: 1.天降甘露, 2.地湧七珍, 3.倉變金栗, 4.庭生蓮花, 5.光明滿室, 6.難生鳳子, 7.馬產祥麟, 8.牛生白犢, 9.豬誕龍豚,10.六牙象現。 父名梵德,從母右脅而生,身紫金色,墜地能言,如童天子,有七寶蓋,隨覆其上, 文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佛相同。 菩薩上首 在《華嚴經人法界品》,彌勒菩薩對善財童子說:「文殊大願,非餘無量百千億那由 他菩薩之所能有。其行廣大,其願無邊,出生一切菩薩功德,無有休息。常為無量諸佛之 母,常為無量菩薩之師,教化成就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 在大乘佛教裡,文殊為諸菩薩上首,常與普賢菩薩侍佛左右,佛弟子都把文殊菩薩當 做智慧的化身,例如說:「般若為諸佛之母,文殊為七佛之師。」常見的文殊相,頂有五 髻,表示如來的五智(在藏密的本尊大多以戴五佛冠來象徵)。左手執一朵蓮花,花中安 放《般若經》一部,表徵般若一塵不染,如大火聚。右手執寶劍,表示大智,能斷一切無 明煩惱及摧毀愚癡。坐在蓮花座上表示清淨,或乘獅子或孔雀,表示威猛。 ◎大乘起問◎ 文殊菩薩在福城(孟加拉灣西岸)的大塔寺開講《普照德界經》對象大多是龍族,使 得龍王、龍子、龍女都歸信了佛教,文殊行開闢了大乘佛教的根據地。善財童子在大塔寺 聽了文殊的說法,發菩提心,立志於普賢行。菩薩指導他求見善知識,進行參興,是人普 賢行的不二法門,就是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圓覺經》裡,文殊菩薩是發起人。 他第一個發問,如來本起因行做為全經的開端。《維摩結所說經》裡維摩詰居士生病,釋 迦牟尼佛派一個大型的代表團前去慰問,派誰當團長?最後以文殊為首的八千菩薩、五百 聲聞的龐大代表團,承佛委託,到了毗耶離成,維摩詰宅舍問候。《法華經》是釋迦如來 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人無量義處三昧,放眉間白毫相光,照遍東方萬八千世界,彌勒菩薩 對此不甚理解,請示文殊菩薩,以何因緣佛出此瑞相?文殊大士答說:「如我惟何,今佛 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欲令眾生,咸得聞知一 切世間難信之法。故現斯瑞。」菩薩的話發起了釋迦文佛演說法華經。 ◎中道思想◎ 文殊菩薩是以修一行三昧而聞名。何謂「一行三昧」?在《文殊摩詰般若經》中問於 佛陀,佛回答:「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一行三昧的重點,就是在觀察 事物的時候,要從規律或法則的總體上著眼,而不是就事論事的去分別它的差別相,這樣 才能夠居高臨下,高屋建甌。 在顯宗的理論中,文殊菩薩是大乘空義的奠定基礎者,其空義的特點,是不著空不執 有的「不二法門」,「不二」的含義即是「無二」。在《思益梵天所問經》裡菩薩認為「 無二」是指一切法性沒有二相,對於「二」與「不二」此兩種概念,下個嚴格的概念,什 麼叫「二」?「凡夫貪著我故,分別二耳。」什麼叫「不二」?「雖種種分別為二,然而 實際無有二相。」菩薩指出「二」是分別的核心,是指著我相。無我即是無分別,不二的 境界則自然現前。實際上文殊菩薩的不二法門,是離二邊的即有而無,即無而有,亦有亦 無的中道觀。他的離二邊中道思想,成為後來的龍樹菩薩及中國佛教各宗所遵循的重要原 則。 ◎古佛示現◎ 關於文殊菩薩的傳說和來歷有以下許多種說法: 1.過去古佛說 《首楞嚴三昧經》中「佛告迦 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於此南方過十國土 ,有國名平,地平如掌,有佛名龍樹上如來,於彼國土,得無上覺,即今文殊也。」 《處胎經》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并化,故我為菩薩。」能仁指的 是「釋迦牟尼佛」。 2.現在已成佛說 《央掘經》說:「北方常喜國,現今有佛名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即是文殊。」 3.未來當成佛說 《悲華經》說:「阿彌陀為轉輪王時,第三王子,名曰王眾,於寶藏佛所發站提心, 願於來世,行菩薩道,無有期限,莊嚴佛剎,令三千大千世界,恆河沙等十方佛土,為一 佛剎,大寶填 。又無惡能,及諸女人,及其名字,亦無聲聞,僻支佛,一生菩薩,充滿 其間。佛號為文殊室利,於未來世,南方世界,名曰清淨無垢寶藏,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號普現如來。」 4.遊方大士說 《華嚴經》說:「東方世界十佛剎,微塵數世界,有菩薩名金色,其佛名不動智,文 殊大士,將十萬菩薩,從彼而來。」 5.化現諸形說 《文殊般若泥洹經》說:「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現諸形,教化界生,偈 云:文殊大菩薩,不拾大悲法;變身為異道,或冠或露體或處小几叢,遊戲於聚落。或作 貧窮人,哀容為老病,及現饑寒苦,處方面求乞,令人發一施,與滿一切願,令發信心 已,為說波羅密。」 6.居住清涼山說 《寶藏陀羅尼經》佛告金剛密跡主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文震 旦,其中有山名日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這個五頂山,即今 中國山西省五台縣的五台山。當漢明帝時佛法東傳,摩騰竺法蘭以天眼通,看見文殊菩薩 住在此山,奏帝建寺於靈鷲峰,就是現今的大顯通寺,從此以後,五台山就為佛教徒們視 為文殊道場。 另外在《華嚴經》中說:東北方有處清涼山,「往昔以來,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 在其中,而演說法」。 在藏傳佛教密宗裏文殊菩薩也是一位十分重要的本尊,計有黃文殊、紅文殊、獅子吼 文殊、騎獅文殊、五文殊等諸多本尊法。 歷代英明的中國皇帝及藏王(非暴君),在寧瑪派(紅教)的龍清巴尊者,薩迦派 (花教)歷代的法王及格魯派(黃教)的宗喀巴祖師皆是視為文殊大菩薩的化身;大威德 金剛,也是由文殊菩薩神變化現的一位忿怒金剛。 由此可見不論在顥宗或密宗的修行, 文殊菩薩所代表的般若智慧,是一切學佛人在凡夫地到成佛過程中,所必需開顯的重要法 門。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