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力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發信人: iuo.bbs@bbs.nchu.edu.tw (曉逸), 信區: Buddhism 標 題: 三十七道品講義--信力 發信站: 中興大學計中 BBS 站 (Tue Sep 26 13:01:02 1995) 轉信站: Feeling!news.nchu!nchu 來 源: iuo.bbs@bbs.nchu.edu.tw (曉逸)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卍 卍 卍 三 十 七 道 品 講 義 卍 卍 卍 卍 釋 證 嚴 著 卍 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卍 □□□□□□□□□□□□□□□□□□□□□□ □ □ □ 第 一、 信 力 □ □ □ □□□□□□□□□□□□□□□□□□□□□□ 『 信 正 道 及 助 道 法 , 若 信 根 增 長 , 則 能 遮 諸 煩 惱 , 不 為 偏 小 諸 疑 所 動 , 故 名 信 力。 』 「五根」首為「信根」,「五力」第一是「信力」,「信」是信正道及助道法。 我們要有信心,信不能偏差,信一偏則見見就偏,見有所偏差則行為就不正,所以信 必定要正信。 正道包括已講過的「四正勤」、「四如意足」、「四念處」,還有未講的「八正 道」;這就是佛陀所說的人間物理、生理、心理之正確道法,所以我們要信,就要信 正道和助道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助道法,這才是正確的佛法。 「若信根增長,則能遮諸煩惱」───遮是預防,我們的正信、正念若能增長, 堅固信根,就能夠預防各種煩惱的產生。人生有許多苦惱,生為凡夫,或墮落三途, 甚至常在六道,就是因為有這念無明的煩惱。而無明的煩惱都是由邪知邪見所生的, 邪知邪見則是因為欠缺正信的道業,所以產生許多煩惱,在六道中無法脫離。 如果我們能堅定信根,自然能廢除許多煩惱,也不會受偏小諸疑所動───「偏 」即偏差的信念,「小」即小乘的見解。人生在世,難免會有種種疑難,若能建立正 知正見,則一些民間信仰與民俗的觀念,都不能動搖我們的心。 不要認為社會上的領導人物就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有位花蓮地方的人士來到這裏 ,他是某個機構的首長,雖然平時管理眾人的事,但是本身卻有一份不能安定下來的 心理,對於宗教、自己的身體和家庭,都存疑惑之心。例如他身體不好,就懷疑自己 那裏不對勁,是不是罹患什麼重病‧‧‧‧‧?於是去請教某人士,那位人士告訴他 :「可能是你沒有拜祖先,所以祖先不安,而你的身體也跟著不安。」 他聽了之後想一想,認為這件事可能是真的,因為他有三位兄弟,最近他兄弟的 妻子一懷孕就會流產,而且他本身身體也不好,所以他認為這位人士告訴他的話是真 的───可能是自己沒有拜祖先,祖先的靈魂不安,以致家人也不得安寧。因此,他 一直問我要如何處理。 殊不知平時他也學禪,而且禪學中的幾句名言他也說得很好。他說:「說實在話 ,人死時應該慶祝,不應該悲哀,因為人死即是解脫之時。」我就說:「對!生死事 大,說時簡單,但平時一稍有坎坷就非常徨恐,真正有幾個人能修行到如此超脫── 真正體認到往生是好事,而值得慶賀?話說回來,既然能真正徹底領悟到往生是解脫 ,就不會把平時遇到的坎坷及不如意事,都歸咎於沒拜祖先。」 我分析了祖先與子孫的關係給他聽,也做了一番人生捨此取彼,彼此之間因緣業 力的說明後,他才真正體會到佛教教育應該是如此。這就是「信力」,若有堅定的信 力,自然不會被其他偏小諸疑擾亂自己的心,所以我們學佛正信是非常重要的。盡管 在世俗上能領導他人,卻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念見解;盡管自認是佛教中人,卻還告訴 他人說這是祖先在作祟,那就錯了。 佛教是一種大智慧的教育,我們要教育自己、教育他人,須先建立正信的念力, 多以正信的念力來建設自己的精神教育,這就稱為「信力」。 -- 卍卍卍卍 願 消 三 障 諸 煩 惱 卍卍卍卍 卍卍卍卍 願 得 智 慧 真 明 了 卍卍卍卍 卍卍卍卍 普 願 業 障 悉 消 除 卍卍卍卍 卍卍卍卍 世 世 常 行 菩 薩 道 卍卍卍卍 Ξ Origin: 中興大學天樞資訊網 |
精華閱讀 | 下一篇 | 末篇 | 轉寄 | 返回上層 |
卍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http://buddhaspace.org |